浅析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 关键字:病虫害,大斑病,施肥
  • 发布时间:2015-10-10 10:46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5)09-0173-01

  1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方位立体化经济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这一影响人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行业已经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不同程度的重视。作为我国的主要产物之一,玉米种植业的发展历史悠久,其种植技术也相对的比较成熟。但是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玉米种植业的规模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也由于各种原因,尽管我国的农业卫生防疫部多次宣传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相关问题却始终不见改善。针对此现象,将在本文中详细谈谈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希望能为相关的养殖户带来一点启发,以帮助其又好又快地发展玉米种植业。

  2 玉米的主要病虫害与相应的防治措施

  2.1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是一种普遍存在而且其影响比较广泛的玉米类疾病。其基本症状为:玉米下半部的叶片上会出现斑点,如若放任不管,这些斑点会在一段时间之后逐渐积聚,成为面积较大的块状斑点,并且其发生的位置会逐渐上玉米叶片的上部扩散。如果当时的天气为阴雨天或者恰逢灌溉高峰期,则感染玉米大斑病的病株会有很大的几率霉变,严重削弱了其经济价值,对玉米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很大的打击。玉米大斑病的防治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因为该病可以通过空气来传播,而且病原体可以经过一定的伪装之后在玉米上越冬,农户比较难以发现。其发生的主要时间在玉米的抽雄工序之后。

  目前,对于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措施来说已经相当成熟。在此给出如下几点建议。一方面,要选择一些健康、无菌、生命力较强的玉米种,具体可以在外型上加以分辨:具有上述特征的玉米种一般来说色泽纯正,不偏暗也不过分亮泽,而且其表皮无明显伤疤,颗粒饱满,生物学特征为经过多带杂交之后保留了其优良性征,因此其对于玉米大斑病的抗击能力较强;其次,加强对于玉米的田间管理,例如,在施肥的时候,对于肥料的组成与配比要稍加留心,对于肥料的“量”以及“质”这两方面一定要严格把控,确保玉米在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得到足够多的营养元素来支持生长;前面说道,玉米大斑病如果适逢田间湿度较大,会产生很大面积的霉变,因此可以使用相关的科学技术来对田间的湿度进行控制;最后,如果发生了玉米大斑病的迹象,要立即将可以的病株进行隔离,同时对整块田地进行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2.2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在近几年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其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一些植株感染了玉米丝黑穗病之后不会立即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其会在这段“潜伏期”内表现得和正常的植株一样,一直到了穗期,才会慢慢地显现出其相应的症状。经过现代的科学研究发展,一般玉米丝黑穗病的植株在种植的初期就感染了玉米丝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的基本症状如下:感染了该病的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其植株的基本形态会向着“畸形”的方向发展,而且越到生长后期这种“畸形”的表现性征就越明显。如果相关的农户没有注意到或者是对玉米丝黑穗病不加以治疗,到了后期,玉米的穗的颜色会从金黄色逐渐发展为黑丝,失去其应有的经济价值。玉米丝黑穗病的传播途径比较广泛,土壤、化肥等途径都可以传播。

  目前,对于玉米丝黑穗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基本如下:由于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对于土壤的酸碱、空气的湿度和温度以及土壤中的含水量均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进行田间管理工作时重点可以针对以上几点作出相应的监控,将病原扼杀在萌芽之中,可以有效减少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其次,从选种的角度来说,也需要一些性状优良、对疾病抗击能力强的品种;最后,在玉米的生长期间,如果发现疑似玉米丝黑穗病的病株,可以适当地使用相应的农药来帮助缓解、扑灭病情。

  2.3 玉米蛀茎夜娥

  这种虫害在上世纪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但是随着近几年来气温的逐渐升高以及种植产业的富营养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玉米蛀茎夜娥的发生频率又再一次提高。一般来说,玉米蛀茎夜娥的发生频率为一年,其母虫一般将幼卵孵化在田间,利用田间天然的屏障来越冬,等到了来年的春天以及夏天,幼虫逐渐孵化就会对玉米的生长造成恶劣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玉米蛀茎夜娥会逐渐侵蚀玉米的内部,造成“内部中空”的现象。

  对于玉米蛀茎夜娥的防治办法基本如下:在玉米播种之前对田地进行一次深耕,会有效杀死田间的虫卵,可以从根源上防治玉米蛀茎夜娥的猖獗,其次,如果在田间管理中发现有玉米蛀茎夜娥的迹象,可以配合一定的化学试剂来对其进行扑杀。

  2.4 地老虎

  地老虎是我国普遍存在而且其发生频率很高的玉米虫害。其覆盖面积几乎为我国整个玉米种植区域,其发生的频率也在一年两次至一年三次之间,与玉米蛀茎夜娥类似,地老虎也以虫卵方式过冬,不过这种疾病真正地可恨之处不是在于其单体的伤害有多高,而是其往往以群体方式出现,这样对玉米产业的伤害就是不可估量的了。

  对于地老虎的防治措施,可以利用去趋光性以及其他生物学特性,配合相应的科学技术来对其进行扑杀,同时,相关的科学研究显示,利用性引诱剂对地老虎进行扑杀也有一定的成效。

  3 总结

  我国的玉米种植产业发展的规模很大,也相当成熟。但是随着近几年市场上对于玉米的需求陡增,因此,社会各界都将目光转移到了玉米的病虫害防治之上,我们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来对玉米种植工序进行改进,才能真正减少因为病虫害侵扰而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陶晓龙.浅析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10:65.

  [2]林志松.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浅谈[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05:58-59.

  [3]桑慧藏.浅谈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4,18:83+118.

  王永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