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来一个接地气的拥抱 海南“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启动
- 来源:农财宝典农场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互联网,农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14 14:56
6月10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的若干意见》出台,将“互联网农业小镇”列为重中之重。15天后,海南省又发布了《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研究报告》,把红心蜜柚、火龙果、红毛丹等新品种作为重点作物。海南农业正迎来新一波发展浪潮。农财宝典记者为此采访了海南省农业厅及相关部门,深入调研海南特色作物基地,向读者解开这座祖国南海四季常绿开岛的农业新机遇。
7月17日,为期五天的海南首个“互联网农业小镇”信息员培训班在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落幕,45名来自石山镇的青年参加了包括互联网基础知识、电商实操、岛内知名食品公司参观等内容的培训。
6月10日,海南省政府出台《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的若干意见》,当中明确指出,支持海口市规划建设“产城融合”式互联网产业新型园区——“互联网产业小镇”,将“互联网农业小镇”列为重中之重。
一直以来,农业都是海南省的支柱产业,而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兴起,为海南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将互联网和农业二者有机融合,将对海南的经济建设和农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今年3月,“互联网+”被列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此号召下,海南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建设“互联网农业小镇”的计划,并在获批后第一时间启动项目建设。
5月19日,海南省第一个“互联网农业小镇”项目在海口石山镇正式启动,截至7月中旬,已有文昌会文、澄迈福山、琼海大路、儋州木棠和陵水英州,共计6地的“互联网农业小镇”项目开工,影响范围几乎覆盖全岛。
海南除了为各“互联网农业小镇”提供人员、设施和资金等配套资源,还制定了具体的顶层设计和详细的项目执行时间表。
以海口石山镇为例,项目实施的时间表制定到了2019年,届时,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突破1.5万元,而且还可以入股项目并分享运营主体利润。
随着“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的逐步推进,海南还将把电信、金融、保险和网络技术等领域的优势资源引入小镇,实现小镇建设的多产业深度融合和全产业多方覆盖,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各项便捷服务,探寻互联网为海南农业带来的无限可能。
当下的琼州大地,“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全面启动,拉开了海南农业拥抱互联网的序幕。全国各地都在探索“互联网+农业”的实现路径,在不经意间发现,原来“互联网+农业”的蓝图,已在祖国南端这座四季常绿的海岛上展开。
全省6个“互联网农业小镇”项目开工
当前,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游弋在互联网的浪潮之中,寻找变革之路。作为以农业为支柱产业之一的地区,海南已经意识到,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已成为大势所趋。
据海南省农业厅副厅长王晓桥介绍,互联网农业小镇的总目标是通过运用“互联网+”的理念、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打造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以及服务的全产业链,发挥产业链各环节效应,以镇为中心,以镇带村,村镇融合,最终解决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核心问题。
5月19日,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率先在全省启动了互联网小镇建设,欲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扩大铁皮石斛等当地特色作物的产业链影响力,带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以及服务环节的发展。
截至7月初,海南已有海口石山、文昌会文、澄迈福山、琼海大路、儋州木棠和陵水英州,共计6地的“互联网农业小镇”项目开工,影响范围几乎覆盖全岛。
“目前这批‘互联网农业小镇’,都是经过多部门的多次实地调研才选拔出来的。在调研过程中,相关单位和部门主要是了解各地的特色作物资源、现有的农业发展水平和互联网设施普及程度等指标,从中发掘出合适的地点。”海南省农业厅信息中心主任林春表示。
以儋州木棠镇为例,该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具有一定规模的手工艺品产业,为当地发展农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奠定了基础。
目前,在木棠镇,以铁匠村为代表的黄花梨加工及手工艺品闻名全国,全村有300多个加工作坊,从业人员超过1900人。据统计,2014年全村的21个黄花梨加工品商铺,交易总额达到了800多万元。
重点培训对象:年轻好学熟悉互联网
在所有“互联网农业小镇”的建设中,海口石山镇不但是最先启动,而且是最先召开信息员培训班的。
海口市电商协会会长张铁冰介绍,由于海口互联网产值占全省七成以上,所以首个“互联网农业小镇”和第一期培训班都开在这里。
“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的率先启动,不仅是简单的试水,更是希望通过石山镇所具有的互联网优势基础,在项目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和建立‘互联网农业小镇’的长效运行机制,从而对全省的‘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并将经验和模式向全省推广。”林春说。
据了解,在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举行的第一期“互联网农业小镇”信息员培训班自7月13日开课,历时5天,内容主要包括互联网基础知识培训、参观学习考察南国食品公司的电商运营模式、电商平台操作和“海岛生活平台”操作等实地培训。
7月16日,南方农村报记者参加了当天举行的培训,从海南省农业厅信息中心印制的《培训手册》中了解到,培训班共分五个小组,每个小组都由一名组长来负责管理。据悉,共有45名来自石山镇各乡村的青年参加了这一期培训。
培训采用的是电子化教学,一位来自石山镇安仁村的王姓小伙正在学习如何在淘宝网上传文案和图片、设计网店,“以后准备先开个微店,卖家乡的特色农产品”。
“对于培训对象选择,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准,即年轻、愿意尝试新鲜事物、主动学习和了解互联网并有通过互联网进行创业的想法。”培训班上的一位班委表示。
对于本次培训,林春表示,系列培训旨在让学员了解“互联网+农业”的巨大潜力,不断掌握创业本领,提升创业能力,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争做全国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的先锋和新时代全民创业的排头兵。
多产业融合共促互联网农业小镇发展
对于海南“互联网农业小镇”下一步的整体发展方向,王晓桥指出,接下来,“互联网农业小镇”的工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从生产到市场,每个环节都要提升产出和价值,最终目标是农民致富奔小康,依靠农民群众、服务农民群众。
二是发挥电商的渠道和销售优势,打造品牌,以销促产,带动农业结构调优和产品质量提升。在此基础上,做好产品深加工,大力挖掘产品附加值,并开发农业休闲旅游,发展互联网民宿工程,最后大力发展如农产品电子商务、生鲜物流配送、农业技术服务和金融保险服务等细分领域,促进互联网与农业及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互联网农业小镇’的建设,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和三农两者相叠加,而是要实现深度融合。”王晓桥表示,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海南省农业厅还会联合海南电信、海南银行、平安保险、广发证券、南国食品和海南正业等电信、金融、保险、农业和网络技术龙头企业参与其中。
随着“互联网农业小镇”的建设推进,网络金融、农技、代购代销代办服务能够逐步进村入户,让广大农民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各项便捷服务,实现“互联网+农业”的无限可能。
在迎来大好前景的同时,海南“互联网农业小镇”的建设也面临着不少困难。王晓桥表示,在全国范围内,目前还没有任何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鉴,海南必须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和魄力,必须敢为人先。
具体来讲,困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王晓桥指出,一是村镇网络基础弱,4G手机信号基站较少,网络宽带不能满足日常需求,而且大部分村民互联网意识薄弱。二是人才严重缺乏,既懂农业又懂互联网的人才少之又少,在信息化产业氛围不足、缺乏教育、医疗和就业等配套资源的条件下,很难招人留人。
“不过这些困难都是预料之中的,虽然海南农业气候和作物资源优势明显,但因为海南的互联网建设起步晚、底子薄,肯定是有不少困难的。”王晓桥说,未来三到五年,海南将进一步探索“互联网农业小镇”的发展模式,树立建设标准,总结发展规律,并在条件成熟时加大推广力度,为更多的海南农民带来更好的创业基础和增收条件。
《农财宝典》记者 赵禹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