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剃常新的奥卡姆“剃刀”

  • 来源:财会信报
  • 关键字:奥卡姆剃刀,微软公司
  • 发布时间:2016-01-12 10:08

  “奥卡姆剃刀”定律缘自14世纪英国逻辑学家威廉在他《箴言书注》中的一句经典名言:“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这句七百年前的话从今天的企业管理角度,可以理解为:要简化工作,以提高效能。

  当年,威廉对英国哲学界无休无止的争吵感到厌倦,便著书立说,开始传播自己的“唯名论”(又称“实在论”,或“唯理论”)。他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一切空洞无物、无用累赘,都应当无情“剃除”,恰如一把锋利的“奥卡姆剃刀”,要把那些空泛的东西剃得干干净净。如今,威廉的“唯名论”观点以其务实性、冷峻性,同样对现代企业管理的空虚臃肿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因而,它被业界纳入管理学经典定律。由于威廉是英国奥卡姆人,业界就把他的观点称为“奥卡姆剃刀”定律。

  威廉凭借着“奥卡姆剃刀”理论剃除了当年英国哲学和基督教神学的糟粕,使新兴的科学、哲学从神学中分离出来,对欧洲文艺复兴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当年,“奥卡姆剃刀”的思想锋芒曾使很多人的言论受到批判,招致了他们对威廉的反扑。他们指责“奥卡姆剃刀”是异端邪说,威廉本人也受到一定伤害,但这不仅没有降低“奥卡姆剃刀”的思想锋芒,反而提高了它在大家心目中的影响力。

  “奥卡姆剃刀”定律认为:把事情变复杂容易,要把事情变简单却很难。以中国企业转型改制而言,要对那些机构重叠、繁琐的企业来一次大刀阔斧的精简,对冗员来一次裁减,实为不易。这需要以科学的眼光去发现那些多余的“组织赘肉”,并且恰到好处地将它剃除,还企业肌体以简洁明朗的最佳健康状态。相反,如果要让企业带病的肌体继续臃肿下去,却很容易,只需无为而治、得过且过,任其“须发”凌乱、疯长、自生自灭即可。

  一流的企业家无不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面对公司的精简工作。他们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来研究论证:公司哪些部分是臃肿的赘肉?如何找到一个最佳的切割点来清除“赘肉”?这往往需要投入精力。“精兵简政”是现代企业甩掉沉重包袱、轻盈前行的重要原则。“华为裁员10%”,这是华为总裁任正非十多年前在华为科级以上干部大会上讲的一句话。话语间的苍凉之感透人脊背,令一些处在被炒鱿鱼边缘的人不寒而栗。任正非更令人心凉的话是:“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是一定会来到的。”这次讲话以《华为的冬天》为主题,一时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

  事实上,日益发达的华为在当年真的迎来了冬天。任正非凭借对市场清醒冷静的判断拿起“奥卡姆剃刀”,对华为企业人员、组织结构存在的一些“赘肉”进行清除,成功度过了长冬,挺了过来。如今的华为正步入春天佳境。这一切还得归功于“奥卡姆剃刀”定律在关键时刻被应用,剃除了一些多余的人与事,使华为更加简洁化。如果当年华为不整改,不适当裁员,不仅企业会如蜗牛负石,蹒跚难行,其特殊的“狼性”也会大大减弱,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利。

  通常,经“奥卡姆剃刀”剃除臃肿之物的企业,隔一段时间,修整过的地方又会继续长出许多无用的“野草”。因此,“奥卡姆剃刀”的使命不会因剃过一次而一劳永逸。只要企业在经营,就会再长“野草”。我们知道,世界五百强企业能维持十年以上不败的并不多,原因之一,恐怕就是没有用好“奥卡姆剃刀”,不善于及时剃除繁杂的东西,才导致了企业被逐渐淘汰。如果要让企业生存得久一点,成为“百年老字号”,最大限度地延长企业的生存周期,秘诀之一就是时刻拿起“奥卡姆剃刀”,根据这一定律经常进行自身修整,剃除杂质。但要真正让一家企业永葆简洁明朗的青春面容,很不容易,有时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比尔·盖茨喜欢这样告诫他的员工。微软公司如果不进行自身修整,也许18个月以后真的可能破产。正因为盖茨有了独特敏锐的危机感,拿起奥卡姆这把神奇的“剃刀”自我修整微软的“面容”,常剃常新,加上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才会使公司一直保持在全球市场所拥有的绝对优势。

  文 许亮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