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立医疗”)近日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公司拟公开发行股份不超过6000万股,拟募集资金7.03亿元,投向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研发中心改扩建项目、营销网络及品牌建设项目,以及信息化建设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开立医疗主要产品的产能利用率一直处于下滑态势。其中,彩超产能利率用从前期的93%下滑到最近一期的72%;B超也从93%下滑到73%。从公司募集资金投向来看,如果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工程建设以及产品生产线建设成功实施,则公司未来将新增彩超设备4240台。在本身产能利用率已出现下滑趋势的背景下,公司执意扩产,前景并不乐观。
此外,公司近年来一直持续性获得政府补助,同时补助占公司利润总额的比例也越来越高,特别是2016年前三季度,其占比已接近47%,十分惊人。未来公司的补助减少,或者是政府补助的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对公司的业绩影响十分巨大。
产能利用率下滑明显
招股说明书显示,开立医疗主营业务为医疗诊断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致力于为全球医疗机构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形成全系列医用超声诊断设备产品,并向医用内窥镜领域延伸,公司产品线围绕医疗诊断设备领域逐渐多元化。
公司主要产品为彩超、B超和内窥镜。2013年-2015年,公司彩超的产能从7020台增加到8350台,产量和销量也有所提升,但是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上述统计期分别为89%、93%和87%。特别是2016年1-9月,公司的产能利用率仅有72%。同样,B超的产能利用率也从最初的91%,下滑到2016年前三季度的73%。
虽然公司对其2016年前三季度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的原因做出解释称,“主要由季节性因素导致。”但是从此前几年的数据亦可看出,下滑的趋势已经存在。
开立医疗本次IPO的募投项目其中有一项为医疗器械产业基建设项目,其中包括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工程建设和产品生产线建设两部分,共计划投资3.38亿元,其中募集资金投资2.34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公司将每年增产彩超设备4240台,内窥镜570台,血液分析仪1100台。由于目前公司彩超的产量约为7000台,一旦建成则意味着公司的产量增加60%,在本来产能利用率就下滑的背景下,再盲目扩建,是否会造成产能利用率的进一步恶化,是投资者非常担心的事情。此外,由于公司2016年前三季度产销量也较此前下滑了15个百分点,产量的大幅增加是否会带来未来产品的滞销目前也是一个未知数。
补助占利润总额近五成
公司近年来一直持续性获得政府补助。而且补助占公司利润总额的比例越来越高,特别是2016年前三季度,占比接近47%,十分惊人。一旦公司的补助减少,或者是政府补助的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对公司的业绩影响十分巨大,对此公司如何化解?
招股说明书显示,开立医疗2013-2015年、2016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92亿元、6.4亿元、6.86亿元和3.94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12亿元、1.35亿元、1.06亿元和5302.07万元。
虽然公司的营业收入逐年增长,但是净利润增长却有所反复,2015年较2014年下滑了21.48%。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业绩中政府补助占了很大一部分。由于公司所在的医疗器械产业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高科技新兴行业,因此公司获得了来自国家、广东省、深圳市及南山区等各级政府部门的多项政府补助,其中2013-2015年,以及2016年1-9月,公司分别获得1244.56万元、926.66万元、1730.78万元和2652.08万元和政府补助,占公司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9.60%、6.23%、14.62%和46.16%。上述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就已经是2015年全年的1.53倍,同时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也一跃接近五成。换句话说,剔除了政府补助后,公司的真实业绩将会比较难堪。而公司方面也表示,“政府补助的取得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如公司未来享受的政府补助政策或金额发生不利调整,将对公司经营业绩和盈利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大供应商实力薄弱
记者在开立医疗披露的报告期内前五大供应商情况中,记者看到佛山市景之恒商贸有限公司、佛山市新骏企业有限公司是开立医疗重要的供应商,其一般位列公司第三或者第四大供应商。2013-2015年,以及2016年前三季度,开立医疗向其采购的金额分别为863.71万元、1030.20万元、955.76万元和628.77万元,主要采购的产品为电缆线。
但是,记者从佛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了解到,这两家公司的注册资本都较低。其中,佛山市景之恒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本80万元;新骏企业则成立于1999年,注册资本仅50万元。林惠明是这两家公司的股东。从这些信息可以透露出,这两家公司的实力并不强,而开立医疗作为一家大型的公司向其每年采购如此大金额的货品,令人生疑。
针对上述质疑,记者向公司发去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公司仍未有任何回复。记者也将对公司的相关问题持续关注。
本刊记者 张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