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再出发”——访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民生,董事长,董文标
  • 发布时间:2011-02-21 12:51
  1月12日,是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

  因为,这一天,一直颇受争议且被誉为业界奇迹的国内首家民营银行——中国民生银行迎来了十五周岁“生日”。

  当日下午两点整,该行董事长董文标、行长洪崎率领总行所有副行长,及邢本秀、梁玉堂、邵平、赵品璋、毛晓峰等齐齐刷刷地出现在北京炎黄艺术馆所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其阵容之豪华为历次所鲜见。

  但整场会议却异常低调,除了几位行领导简短的讲话外,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庆祝仪式。之后,便是即兴接受《金融理财》在内的三十来家媒体朋友的采访。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一向思维敏捷、快人快语且极其幽默的董文标却一反常态的沉默,不时地把问题抛给身边的高管,而自己则或聆听,或思索,或对正在作答的同事报之“默契”的一笑……

  “最后一个问题。”主持会议的毛晓峰副行长话音刚落,就有记者提出,在这一特殊日子里,作为创始人与掌舵人的董文标应该说点什么。

  一片笑声中,董文标仿佛又回到了从前,直白、明了地说完一个问题之后,主动提出他还有话要说,直至把记者会当成内部会,大谈事业部改革之路、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蓝色梦想,以及如何用“绿色鸦片”“毒害”高端客户……

  虽是即兴发挥,但董文标妙语连珠,甚至还“调侃”起招行行长马蔚华。对于“食言”再融资,他也毫不避讳地笑言,“如果我不融资,我门儿都开不了”,“这都是监管部门逼的”,其幽默语惊四座。

  一个来小时的即兴发挥堪称整个会议的“点晴之笔”,记者所提出的敏感问题,他都一一给予正面回应,而他那句“我有一个梦想”更是荡气回肠,让人仿佛是在47前年前的林肯纪念堂。

  我有一个梦想

  47年前,马丁路德·金的“梦想”震惊整个美国,而今天,董文标的梦想则轰动整个中国银行业。当同行们还在为“傍大款”、“垒大户”展开激烈竞争时,董文标则为民生银行另辟蹊径:坚持做“民营企业的银行、小微企业的银行、高端客户的银行”。

  “我有一个梦想!”董文标动情地说,“500家支行,每家2000户到2500户小微企业,每户做100-150万贷款,同时,也可以获得100-150万存款,7500亿贷款,50万到75万客户。民生银行就成为特色银行、效益银行,改变了同质化,成为中国最受尊崇的银行。因为我是雪中送炭。”

  “国企进入世界500强不值得尊敬,民企进入500强才值得尊敬,我们就是要帮助民企进入。”谈起做民营企业的银行,董文标表示,“民营企业如果进入,就是市场化的产物。民生银行完全有能力支持企业进入500强。如苏宁电器的张近东就离此仅一步之遥。如果民生银行推他一下,他就完全可能进入。”

  近年来,民生银行积极进行大幅度的转型,“80%的钱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他还提到:“比如熔盛重工,我们一手拉扯大,使它成为最大远洋柴油发动机制造商和深海装备制造商。”

  董文标喜欢拿民生银行与招商银行作对比,谈及小微企业,他也不忘幽马蔚华一默。据他透露,他和洪崎曾对马蔚华说:“老马,你搞的一卡通,我们一时半会儿学不会;但是,我们做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你一时半会儿也学不来。因为,我们本身就是民营企业,我们流淌的是民营企业的血。”

  “为什么?”董文标自问自答地分析道,“2005年我们开始搞事业部改革,把分行、支行平台腾出来做零售业务,你得三到五年。招行比我早成立10年,利益群体已经形成了,要想搞这个改革,过程会非常长,也更加痛苦。”

  “我们潜心打造的商业模式,其他行要想学,还早着呢!还有就是批量化,把代理商渠道都控制住。”所谓的渠道控制,董文标还说了一段小故事:他曾要求见张近东,张近东说,要见我的银行行长太多,还是算了吧。但是,董文标并没有放弃,“我争取把苏宁电器的供货商全部控制,从结算到存贷款,供应商被我控制了,现在是我求见张近东,到时候是张近东来求见我。他不求我,我把供货商提供给国美,你看他急不急!”

  如今的董文标毫不掩饰自己对于渠道的控制,“能搞到真茅台”就是控制茅台供货商的结果。这源自民生银行坚持的“产业链金融”,它为民营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同时把核心厂商与供产销、消费者作为完整链条,批量拓展客户群,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的同时,也“绑架”了这些民企。

  “有房有车那不叫高端客户,有私人飞机的才是高端客户,我有民生租赁公司,我让史玉柱、马云等坐上私人飞机,这东西是绿色鸦片,上去了就下不来了。”“我们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提高富人的生活质量。”董文标侃侃而谈,表示支持小微企业与做高端客户并不矛盾,很多现在还很小的企业将来就是高端客户。

  的确,进入2010年,民生银行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做的“商贷通”迅速发展。8月25日,“商贷通”贷款余额一举突破千亿元,提前四个月实现了董文标在“2009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的承诺:到2010年底“商贷通”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此后,“商贷通”每月净增额都超过100亿元。截至2010年年末,“商贷通”贷款余额超过1600亿元,民生银行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

  民生银行小微企业金融的广告语是“有了商贷通,生意更轻松”。其实,通过一年多的小微企业贷款实践,民生银行的高管们也同样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有了商贷通,民生银行的利润增长更轻松了。”

  “你有梦想 我有行动”。1月18日,民生银行“商贷通2.0版”正式发布,民生人正在用积极的行动去诠释着这句广告语,或许,它承载的不仅仅是对于小微企业“雪中送炭”的承诺,还蕴含着两万民生人践行梦想、实现梦想的心声!

  事业部再造

  要实现这一梦想,不仅需要两万民生人的承诺和行动,也需要有机运行的内部管理机制。而事业部制,恰恰为实现这一梦想插上了强劲的“翅膀”,这也正是董文标以及两万民生人最为得意的事情,“这是其他行无法复制的”。

  2007年9月4日的北京,金风乍起,天气高爽。这天上午,民生银行举办了事业部启动仪式。董文标亲自坐镇,宣布成立首批公司金融事业部——贸易金融部、金融市场部、投行部和工商企业部。一场自上而下的体制变革攻坚战由此拉开大幕,民生银行成为中国银行业率先实现事业部改革的银行。

  董文标坦言:“事业部制改革三年多时间了,各种声音都有。改革到目前为止是非常成功的。但是,现在的事业部只是一个雏形,叫准事业部。”

  “一个月前,我和洪崎行长研究:首先就是三到五年后事业部是什么样子;第二,要打造成这个样子,要选择怎样的路径,现在应该做什么?”董文标表示,几天前,便召开了专门研讨会,主要研究这两个问题。

  “大体的结论,核心理念应该是两句话:三到五年后,它应该是一个‘准’法人。二是金融整合,不单单做存贷款。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打造成真正的事业部,就要找准突破口,比如在对客户服务方面,我们提出做民营企业的银行,支持一大批名营企业做大做强,这就需要建立大型民营企业的专家团队,或者叫作金融管家,或者叫金融外包。”

  就拿苏宁的张近东来说,“我让梁行长去他那儿做首席金融执行官,并派出一个团队在苏宁上班,凡涉及金融方面的事情他张近东就都不用管了,全交给我们梁行长和团队,我们给他做全面的金融资源整合,比如跑国开行、进出口银行,做流动性贷款、银团贷款,帮他发债以及量身定做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等等。但前提是,我们双方必须事先对苏宁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达成一个共识。”

  “金融管家把根深深扎在企业里面,这样才有可能推动这家企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最后成为世界500强。”谈到事业部的未来,董文标目光如炬,“如果民生银行将来作为300-500家世界、亚洲或者中国500强的企业客户的主办行,完全由事业部承办,那么,民生银行的事业部就变成了真正的事业部,这样就不再靠利差,民生银行就会和这些企业融为一体。”

  “这是民生银行未来三到五年真正的事业部发展的目标!”董文标坚定地说。

  十五年之变

  民生银行之所以能够在事业部制改革上走在行业之先,还源于其自身的“基因密码”和“民营血液”。从降生之初,民生银行便留下了“改革之子、市场之子、民营之子”的三重胎记。

  这个被寄予了“办成中国金融改革的试验田、中国民营经济的试验田”、“服务于民营企业”等诸多期望的只有13.8亿元资本的小银行、新银行,在强手如林的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有多大?究竟能走多远?在15年前,谁都无法预料。

  早在1998年,民生银行总行在上海召开的关于市场创新的会议上,时任该行副行长兼上海分行行长的董文标,就以“小舢板”比喻民生银行,他表示“只有团结一致,把它做成一只大船,才能乘风破浪,到大海里去施展”。

  一席话不仅语惊四座,也是让业界称他为“超常规”的开始。

  1999年,民生银行资产不良率一度高企。此时,很多高管认为应集中精力清收不良资产,严厉追究相关人的责任,而董文标则力排众议,更是提出了“先把银行做大才是当务之急”、“水深了,就看不到石头了”等“超常规”论。尽管质疑声不断,但担任行长之后,他则“变本加厉”,干脆明确提出了民生银行“超常规发展”的思路。

  数据大集中,可以说是民生银行“超常规”的大手笔。2005年5月,董文标提出要重新做一套系统,要开发一个数据集中式核心业务系统。这个被同行及IT界视为“没有三年是做不成的”事情,董文标给时任计财部总经理张月波的时间“绝不能超过一年”,“不仅要做成,而且要确保在同业领先”。结果,张月波带领的攻坚小组仅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民生银行的系统全部上线,甚至把网上银行也做好了。

  这种“超常规”还表现在“分行破百亿、奔小康工程”上。2004年2月份,一份带有“绝密”字样的文件以“一号工程行动方略”的名义下发当时的7家分行,其核心指标是每个分行存款破百亿元。谈何容易?!这是当时很多人的反应!

  从3月份开始,董文标就带领总行演讲团到各分行举行誓师大会,为分行全体干部员工鼓劲。一时间,“扫马路”“扫楼梯”成为民生人真实的写照,而同时充满活力的机制也彻底激发了员工的潜能。该年底,7家分行存款一举全破百亿。

  “民生银行每一步都是从克服和突破困难中走过来的。小突破小发展,大突破大发展。我提出‘超常规发展’,前面有一个‘在控制住风险的前提下’,很多人片面曲解,把前面的限定语省掉了。其实,我们的超常规发展同时包括制度创新、文化提升、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等内涵。”董文标如是说。

  在短短15年间,中国民生银行创造了中国银行业发展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一次腾飞”:资产规模从13.8亿元增长到近1.8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0%,并保持良好的资产质量;公司价值、社会地位和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也正是这15年期间,全体民生人在 “开动脑筋办银行、规规矩矩办银行、扎扎实实办银行”思想指导下,走出一条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特色之路,演绎了一出出波澜壮阔的民生奇迹。

  幽默银行家

  不仅以“超常规”著称,董文标还素有“幽默银行家”之称,面对记者的诸多提问,他驾轻就熟,信手拈来,“调侃”马蔚华,再融资是“监管部门逼的”,公务机是“绿色鸦片”等等,妙语连珠。这种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无不彰显着这位资深银行家的风采,更流露出他对于民生银行未来发展的信心。

  在幽默的表象下,积淀的是董文标长达二十年的银行管理、金融证券的丰富经验。执掌民生银行后,他大刀阔斧的创新改革甚至被同行描述为“冒险”,而这也正是他作为“金融奇才”敢为人先的独特魅力!

  董文标在银行业成名甚早。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担任交通银行郑州分行行长时,就创造出“郑州奇迹”,在交通银行期间便已有“金融奇才”之誉。此后,他又按国际标准化股份公司的形式组建了交通银行海通证券,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证券公司之一。

  据说,在民生银行成立之初,为了让董文标加盟民生银行,该行原董事长经叔平曾两下上海,与这位年龄相差40岁的晚辈做彻夜促膝长谈。事实证明,经老的选择非常精准,他不仅传承了民生银行“民营”基因的经营理念,更是致力于实现超越和腾飞。正因如此,这对“祖孙组合”,在中国银行业成就了一段可遇而不可求的佳话!

  如今,董文标每每说,他与行长洪崎是“黄金搭档”。

  他们渊源颇深。早在1993年,同为交通银行分行行长的二人,相识并倾盖如故;1994年,董文标就有过邀洪崎到海通任副总的打算;而1995年,二人在上海偶遇,董文标告知了洪崎自己的选择,并询问他是否愿意加入民生银行。

  随后,他们二人前后脚进了民生银行,一起开始了在民生银行的创业征程。十多年来,两人相知甚深,相互间的默契可以说达到了心照不宣的程度,为民生银行经营理念得以贯彻并持续执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二人的默契配合下,他们势必将带领民生银行在中国银行业创造出新的奇迹,实现第二次腾飞!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