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加息 印度的苦衷中国也有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被动,加息,印度,苦衷
  • 发布时间:2011-08-01 08:17
  新兴市场国家正在经历通胀高企和经济增速放缓的焦灼。

  7月26日,印度央行在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大幅上调基准利率50个基点,以控制国内居高不下的通胀压力。这是印度自去年3月以来第11次加息。

  目前,印度是亚洲大型经济体中通胀情况最严重的国家,今年6月份的通胀率高达9.44%,是印度央行设定适宜水平的两倍。过去一年中,印度加息幅度已经超过了250个基点。

  印度央行警告称,为抑制通胀而采取的措施可能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但无论如何,应对通胀都是当前的第一要务。实际上,这个亚洲第三大经济体已经出现了经济放缓的迹象,而这也是亚太地区新兴市场国家的普遍趋势。

  亚洲开发银行7月28日发布报告说,由于美国经济复苏无力、日本震后紧缩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前景不确定,外部经济环境持续低迷。外加亚太地区新兴市场国家在通胀威胁下,货币和财政政策都趋于正常化,其增长可能进一步放缓。

  在保增长还是抑通胀的纠结中,多数新兴经济体此时选择观望。除印度外,中国最近一次极为审慎的加息发生在7月,韩国和巴西则在6月,其余的如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和俄罗斯在4 ̄5月加息后再无行动。其中越南的通胀率已高达22%。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引发的欧美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自去年以来推动新兴市场国家通胀率走高的重要元凶。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一路走高,而处在发展建设中的新兴经济体正是大宗原材料的最大消费者。

  被动加息终于令这些国家饱受煎熬,不仅经济增速放缓苗头日渐明显,而且国内借贷利率高涨也令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被迫减产、停产——中国的难题并非一家独有。

  频繁上调的存款准备金率生动地说明了中国对冲资本流入的紧迫,而在对待加息上,中国政府一如既往地谨慎:既需要防范经济增长陷入衰退,又要顾虑政府债务和企业借贷成本抬高导致其难以为继。

  问题是,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似乎难言走到尽头。美国债务上限问题悬而未决,经济复苏前景不明,失业率高企,仍有继续第三轮量化宽松的可能。如是,新兴市场国家仍摆脱不了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加剧输入型 通胀的压力,也难掩国际资本左突右击的入境挑战。那时,进一步放缓的经济增速将令这些国家的央行更加为难。

  《投资者报》记者 潘颖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