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考林造假遭诉讼 大股东红杉难辞其咎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麦考林,造假,诉讼,红杉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8-01 09:44
中国概念股造假带来的恶劣影响仍在蔓延。
近日,迅雷、盛大文学的赴美上市之路双双遇阻,后面排队的一串中国企业都被迫停下脚步。
“事实上,在美国,早在2010年就有中国企业及投资人遭遇集体诉讼,引起了美国投资人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关注,迅雷此次IPO延迟就是受其影响,美国投资者对其认购额不到计划的1/10,只是很多中国人不知道情况而已。”一位投资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据他透露,事情的源头为一起在美国进行的诉讼案——上海麦考林国际邮购有限公司(下称“麦考林”,纳斯达克证券代码:MCOX))累计遭到6起集体诉讼。该起诉讼案还没有结果,但麦考林包装上市以及披露虚假信息等问题引起了美国投资者对中国上市公司造假的关注。
在这起事件中,一个响亮的名字——美国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下称“红杉中国”)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作为麦考林的控股方,红杉中国是否幕后推手甚至主谋?
而除了麦考林,红杉中国投资的其他上市公司也频频出现问题,需要质疑的,恐怕已不仅是其投资能力。
“按照美国萨班斯法案,公司高管及会计从业人员都要担当一定的法律责任。”北京国枫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张利国表示,严格来说,参与企业上市的背后机构,包括审计师,以及在上市公司担当董事的机构负责人都要承担一定责任。
企业出了问题,投资机构显然也不应游离在法律惩处和公众视线之外,继续逍遥地过日子。
红杉中国与麦考林的纠葛
在中国上市公司当中,的确有一些“臭蛋”,搅坏了一锅汤。
让我们走进麦考林案件。
2010年10月26日,麦考林通过IPO方式在纳斯达克全球市场上市,首日开盘价为17.5美元。
然而,头顶中国第一只电子商务概念股光环的麦考林风光上市仅一个月,噩梦就开始了——其遭到了投资者的抛弃,与其上市时股价最高18.5美元相比,6.6美元左右的股价让麦考林饱受质疑甚至遭遇诉讼。
12月3日,美国法律公司Kahn Swick &Foti及其合伙人、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前总检察长小查尔斯.福迪(Charles C. Foti, Jr)宣布对麦考林提起集体诉讼。这份起诉已经提交到纽约南部的地方法院,起诉代表为在10月份麦考林IPO中的普通股买入者。起诉对象包括麦考林、麦考林董事会、CFO以及其承销商(瑞士信贷、UBS )。
也就是说,除了麦考林之外,在麦考林董事会当中担任董事会主席的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也被卷入其中。
根据其招股说明书,2008年2月,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以约8000万美元的投资,成为麦考林的绝对控股方(截至上市前,其股份约为76%)。作为红杉中国的第一个控股项目,收购完成后,沈南鹏担任麦考林董事长,红杉中国副总裁余根灵出任公司董事,原麦考林CEO顾备春继续出任麦考林总裁职务。
这让红杉中国与麦考林紧紧联系在一起。12月3日之后,美国罗森律师事务所(Rosen Law Firm)、Sarraf Gentile律师事务所、Howard G. Smith律师事务所及Brower Piven相继对麦考林提起诉讼。
业绩造假幕后推手
如果没有接二连三的诉讼,麦考林的问题或许可以遮掩,人们也不会关注中国概念股。可惜没有如果,在六起诉讼请求之后,麦考林事件最终水落石出。
2011年1月5日。美国律师事务所Pomerantz Haudek Grossman & Gross LLP(下称“Pomerantz”)宣布,该公司已经代表2010年10月26日麦考林首次公开招股期间购买麦考林普通股的投资者,在纽约南部地区法院对麦考林提起集体诉讼。
Pomerantz在诉讼中指出,麦考林、麦考林特定官员和董事,以及其他一些人违反了美国《1933年证券法案》,在首次公开招股相关的文件中对投资者存在误导和虚假信息披露。诉讼指出,与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不符,麦考林成本和开支的增加已经对其毛利润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麦考林无法达到首次公开招股时预期的目标。这导致麦考林股价大幅下滑,使投资者遭受损失。
记者致电沈南鹏,其以开会为由拒绝表态,再致电红杉中国其他三位合伙人,均回复“不方便表态”。截至记者发稿,沈南鹏依然没有对记者的邮件进行回复。
那么,起诉的双方到底孰是孰非?麦考林有没有包装上市?我们以数字说话。
麦考林招股书显示,其2007~2009年的净利润分别为411.2万、355.2万和721.2万美元;2010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52.7万美元。
它给所有人的印象是,金融危机之后,麦考林的业绩会稳步增长。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麦考林的净利润却逐步下降。
2 01 1年3月2日麦考林公布的财报显示,2 010 年四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61.7%,为110万美元。
2011年5月24日,麦考林公布了一季度财报,其净亏损390万美元,亏损额同比扩大153%。
此外,2010年11月29日,麦考林披露了公司真相:当进行首次公开招股时,公司第三季度的业绩就不及预期,其中包括毛利润同比下滑近400个基点,销售、总务与行政支出同比上涨20.4%,以及运营支出上涨19.8%。而公司第三季度业绩增长,主要由于注销利息、折旧支出,否则该公司第三季度每股将亏损3.5美元至4美元。
“如果有造假,显然利益是最大驱动力。谁的股份最大,显然对谁的利益影响就最大。” 原汇发基金董事周大鸣表示。如此看来,作为控股股东的红杉中国难逃其咎。
我们可以看到,从2008年至2010年,该公司业绩相对之前收入,实现了质的飞跃,而2008年,正是红杉中国进入的时间。
资本进入后,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2011年7月6日~7日在杭州凯悦酒店,高通风险投资中国部总经理沈劲揭示了风险投资的奥秘:“我以前也自己创业过,我就纳闷那么多中国公司到美国IPO,能不能通过审查。实际上我们应该能够预计到这些事情的发生,我们在早期投资的时候,包括互联网投资,业界实际上都知道,在很多数据方面,他们是在×2,如果这些习惯继续带到IPO这个阶段,我觉得迟早是要受到惩罚的。”
在他看来,风险投资进入后,公司成长速度激进的现象非常严重,应该把这个速度降下来,专注于价值创造。如果只专注于什么时间内要上市,对公司长远发展是有损害的。
或许,这适用于麦考林,起码从时间上来说,从2008年资本进入到2010年其上市,如果扣除麦考林准备上市的时间,其实,留给麦考林成长的时间只有两年。这对于麦考林来说,显然有一些激进。
而业绩是否存在造假问题,法院的审判结果为何,红杉中国始终摆脱不了责任。“如果知情,那么显然属于故意纵容,或者属于激励机制存在问题;而如果不知情,作为董事会主席及控股股东,其也存在监督或者不作为的嫌疑。”张利国律师告诉记者。
巨额获利后出逃
“击鼓传花”游戏当中,谁是最后一棒?
虽然股价已从最高18.5美元跌至7月26日的3.48美元,同时面临集体诉讼,麦考林依然迎来了新的投资者。2011年3月25日,麦考林宣布,新浪和中国动向子公司已经从麦考林两大主要股东Maxpro Holdings Limited和Ever Keen HoldingsLimited手中收购了1.18亿股普通股 ,分别占19%和10%的股份(新浪大概为1100万股),收购价为每股0.86美元,二者收购资金总计8000万美元。而这两家公司均全资属于红杉中国。
4个月已过,如果按照其7月25日收盘价3.4美元计算,新浪和中国动向账目亏损已达2860万美元,合人民币1.84亿元(按7月26日汇率)。
将手中股份出手给新浪与中国动向之后,麦考林一路下跌,这让红杉中国看起来像是资本出逃。
对此,经纬中国合伙人邵亦波曾对此发表评论说,这笔投资背后的逻辑是“新浪与中国动向接盘,让红杉拿回本钱”。
还解释说,红杉中国之前持股麦考林60%以上的股份,它需要逐渐退出,如果从二级市场逐步退出,因为流动性较小,卖出大量股票会造成股价大跌,所以他将新浪的这笔投资视为新浪“让红杉拿回本钱”——两家投资金额8000万美元,而红杉中国4年前投资额正好是8000万美元。
而红杉中国的获利并不止于此,资料显示,在此次IPO过程中,沈南鹏减持223万股,麦考林总裁顾备春减持350万股。IPO完成后,沈南鹏持股份额降低到62.8%,顾备春降至11.6%。
关于这部分股票的价值,美国法律公司KahnSwick&Foti(下简“KSF”)发起诉讼的内容为,麦考林在招股说明书中没有披露公司不能按照其事先公布的计划运营。此外,在特定内幕人士变现IPO时持有的超过1.29亿美元股票之后,麦考林于2010年11月29日收盘后才披露财报,称毛利率大幅下滑,以及成本和费用上涨,导致第二天股价大跌40%,损害了投资者利益,有故意隐瞒事实、虚假陈述、内幕交易之嫌。
根据前三起集体诉讼请求,麦考林特定高管、董事会董事以及其他一些人违背了美国《1993年证券法案》,在IPO相关文件中对投资者存在误导和虚假信息披露。
不管是麦考林特定高管所为还是董事会主席沈南鹏及其他人的行为,显然,麦考林一案都将红杉中国推向了风口浪尖。
对于事件最终的判决结果,我们将继续予以关注。
《投资者报》记者 王月平
……
近日,迅雷、盛大文学的赴美上市之路双双遇阻,后面排队的一串中国企业都被迫停下脚步。
“事实上,在美国,早在2010年就有中国企业及投资人遭遇集体诉讼,引起了美国投资人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关注,迅雷此次IPO延迟就是受其影响,美国投资者对其认购额不到计划的1/10,只是很多中国人不知道情况而已。”一位投资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据他透露,事情的源头为一起在美国进行的诉讼案——上海麦考林国际邮购有限公司(下称“麦考林”,纳斯达克证券代码:MCOX))累计遭到6起集体诉讼。该起诉讼案还没有结果,但麦考林包装上市以及披露虚假信息等问题引起了美国投资者对中国上市公司造假的关注。
在这起事件中,一个响亮的名字——美国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下称“红杉中国”)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作为麦考林的控股方,红杉中国是否幕后推手甚至主谋?
而除了麦考林,红杉中国投资的其他上市公司也频频出现问题,需要质疑的,恐怕已不仅是其投资能力。
“按照美国萨班斯法案,公司高管及会计从业人员都要担当一定的法律责任。”北京国枫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张利国表示,严格来说,参与企业上市的背后机构,包括审计师,以及在上市公司担当董事的机构负责人都要承担一定责任。
企业出了问题,投资机构显然也不应游离在法律惩处和公众视线之外,继续逍遥地过日子。
红杉中国与麦考林的纠葛
在中国上市公司当中,的确有一些“臭蛋”,搅坏了一锅汤。
让我们走进麦考林案件。
2010年10月26日,麦考林通过IPO方式在纳斯达克全球市场上市,首日开盘价为17.5美元。
然而,头顶中国第一只电子商务概念股光环的麦考林风光上市仅一个月,噩梦就开始了——其遭到了投资者的抛弃,与其上市时股价最高18.5美元相比,6.6美元左右的股价让麦考林饱受质疑甚至遭遇诉讼。
12月3日,美国法律公司Kahn Swick &Foti及其合伙人、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前总检察长小查尔斯.福迪(Charles C. Foti, Jr)宣布对麦考林提起集体诉讼。这份起诉已经提交到纽约南部的地方法院,起诉代表为在10月份麦考林IPO中的普通股买入者。起诉对象包括麦考林、麦考林董事会、CFO以及其承销商(瑞士信贷、UBS )。
也就是说,除了麦考林之外,在麦考林董事会当中担任董事会主席的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也被卷入其中。
根据其招股说明书,2008年2月,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以约8000万美元的投资,成为麦考林的绝对控股方(截至上市前,其股份约为76%)。作为红杉中国的第一个控股项目,收购完成后,沈南鹏担任麦考林董事长,红杉中国副总裁余根灵出任公司董事,原麦考林CEO顾备春继续出任麦考林总裁职务。
这让红杉中国与麦考林紧紧联系在一起。12月3日之后,美国罗森律师事务所(Rosen Law Firm)、Sarraf Gentile律师事务所、Howard G. Smith律师事务所及Brower Piven相继对麦考林提起诉讼。
业绩造假幕后推手
如果没有接二连三的诉讼,麦考林的问题或许可以遮掩,人们也不会关注中国概念股。可惜没有如果,在六起诉讼请求之后,麦考林事件最终水落石出。
2011年1月5日。美国律师事务所Pomerantz Haudek Grossman & Gross LLP(下称“Pomerantz”)宣布,该公司已经代表2010年10月26日麦考林首次公开招股期间购买麦考林普通股的投资者,在纽约南部地区法院对麦考林提起集体诉讼。
Pomerantz在诉讼中指出,麦考林、麦考林特定官员和董事,以及其他一些人违反了美国《1933年证券法案》,在首次公开招股相关的文件中对投资者存在误导和虚假信息披露。诉讼指出,与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不符,麦考林成本和开支的增加已经对其毛利润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麦考林无法达到首次公开招股时预期的目标。这导致麦考林股价大幅下滑,使投资者遭受损失。
记者致电沈南鹏,其以开会为由拒绝表态,再致电红杉中国其他三位合伙人,均回复“不方便表态”。截至记者发稿,沈南鹏依然没有对记者的邮件进行回复。
那么,起诉的双方到底孰是孰非?麦考林有没有包装上市?我们以数字说话。
麦考林招股书显示,其2007~2009年的净利润分别为411.2万、355.2万和721.2万美元;2010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52.7万美元。
它给所有人的印象是,金融危机之后,麦考林的业绩会稳步增长。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麦考林的净利润却逐步下降。
2 01 1年3月2日麦考林公布的财报显示,2 010 年四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61.7%,为110万美元。
2011年5月24日,麦考林公布了一季度财报,其净亏损390万美元,亏损额同比扩大153%。
此外,2010年11月29日,麦考林披露了公司真相:当进行首次公开招股时,公司第三季度的业绩就不及预期,其中包括毛利润同比下滑近400个基点,销售、总务与行政支出同比上涨20.4%,以及运营支出上涨19.8%。而公司第三季度业绩增长,主要由于注销利息、折旧支出,否则该公司第三季度每股将亏损3.5美元至4美元。
“如果有造假,显然利益是最大驱动力。谁的股份最大,显然对谁的利益影响就最大。” 原汇发基金董事周大鸣表示。如此看来,作为控股股东的红杉中国难逃其咎。
我们可以看到,从2008年至2010年,该公司业绩相对之前收入,实现了质的飞跃,而2008年,正是红杉中国进入的时间。
资本进入后,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2011年7月6日~7日在杭州凯悦酒店,高通风险投资中国部总经理沈劲揭示了风险投资的奥秘:“我以前也自己创业过,我就纳闷那么多中国公司到美国IPO,能不能通过审查。实际上我们应该能够预计到这些事情的发生,我们在早期投资的时候,包括互联网投资,业界实际上都知道,在很多数据方面,他们是在×2,如果这些习惯继续带到IPO这个阶段,我觉得迟早是要受到惩罚的。”
在他看来,风险投资进入后,公司成长速度激进的现象非常严重,应该把这个速度降下来,专注于价值创造。如果只专注于什么时间内要上市,对公司长远发展是有损害的。
或许,这适用于麦考林,起码从时间上来说,从2008年资本进入到2010年其上市,如果扣除麦考林准备上市的时间,其实,留给麦考林成长的时间只有两年。这对于麦考林来说,显然有一些激进。
而业绩是否存在造假问题,法院的审判结果为何,红杉中国始终摆脱不了责任。“如果知情,那么显然属于故意纵容,或者属于激励机制存在问题;而如果不知情,作为董事会主席及控股股东,其也存在监督或者不作为的嫌疑。”张利国律师告诉记者。
巨额获利后出逃
“击鼓传花”游戏当中,谁是最后一棒?
虽然股价已从最高18.5美元跌至7月26日的3.48美元,同时面临集体诉讼,麦考林依然迎来了新的投资者。2011年3月25日,麦考林宣布,新浪和中国动向子公司已经从麦考林两大主要股东Maxpro Holdings Limited和Ever Keen HoldingsLimited手中收购了1.18亿股普通股 ,分别占19%和10%的股份(新浪大概为1100万股),收购价为每股0.86美元,二者收购资金总计8000万美元。而这两家公司均全资属于红杉中国。
4个月已过,如果按照其7月25日收盘价3.4美元计算,新浪和中国动向账目亏损已达2860万美元,合人民币1.84亿元(按7月26日汇率)。
将手中股份出手给新浪与中国动向之后,麦考林一路下跌,这让红杉中国看起来像是资本出逃。
对此,经纬中国合伙人邵亦波曾对此发表评论说,这笔投资背后的逻辑是“新浪与中国动向接盘,让红杉拿回本钱”。
还解释说,红杉中国之前持股麦考林60%以上的股份,它需要逐渐退出,如果从二级市场逐步退出,因为流动性较小,卖出大量股票会造成股价大跌,所以他将新浪的这笔投资视为新浪“让红杉拿回本钱”——两家投资金额8000万美元,而红杉中国4年前投资额正好是8000万美元。
而红杉中国的获利并不止于此,资料显示,在此次IPO过程中,沈南鹏减持223万股,麦考林总裁顾备春减持350万股。IPO完成后,沈南鹏持股份额降低到62.8%,顾备春降至11.6%。
关于这部分股票的价值,美国法律公司KahnSwick&Foti(下简“KSF”)发起诉讼的内容为,麦考林在招股说明书中没有披露公司不能按照其事先公布的计划运营。此外,在特定内幕人士变现IPO时持有的超过1.29亿美元股票之后,麦考林于2010年11月29日收盘后才披露财报,称毛利率大幅下滑,以及成本和费用上涨,导致第二天股价大跌40%,损害了投资者利益,有故意隐瞒事实、虚假陈述、内幕交易之嫌。
根据前三起集体诉讼请求,麦考林特定高管、董事会董事以及其他一些人违背了美国《1993年证券法案》,在IPO相关文件中对投资者存在误导和虚假信息披露。
不管是麦考林特定高管所为还是董事会主席沈南鹏及其他人的行为,显然,麦考林一案都将红杉中国推向了风口浪尖。
对于事件最终的判决结果,我们将继续予以关注。
《投资者报》记者 王月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