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投资进入“对冲策略”时代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指数,投资,策略
  • 发布时间:2011-08-01 09:58
  最近一周,基金经理们私聊的话题,离不开7月23日晚发生的杭深线永嘉至温州南的动车追尾事故。

  交流他们的情绪是其一;其二在于,高铁概念股作为今年股市的热门话题之一,是公募基金追捧的对象。上周公布完毕的基金二季报显示,仅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就吸引了21只基金进驻,随着高铁板块大跌,公募损失惨重。

  如上半年的业绩冠军、南方基金汪澂所管理的南方隆元和基金开元均持有上述两只股票。南方基金为此第一时间联络了该公司的多个部门,了解相关影响以及时与投资者沟通。

  根据南方基金向《投资者报》表示,他们公司的投资部、研究部还将密切关注“7?23”事故对高铁及其上下游行业的影响态势。7月25日,南方隆元基金净值表现在同类型244只基金中处于中游,申购赎回情况平稳正常。

  本周《投资者报》“基金经理面对面”专栏的讨论没有停留在市场短期的表现上,到场嘉宾分别是富国另类投资部总经理李笑薇,南方上证380ETF基金经理杨德龙,招商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招商安达保本基金经理张国强,东吴新创业王少成,上投摩根强化回报杨成,华泰柏瑞信用增利债基沈涛,他们将对指数基金的创新运作,现阶段股市、债市投资的方向各自亮剑。

  指数投资迈入对冲策略时代

  《投资者报》:最近基金行业对指数资源的开发似乎又进入了一个白热化阶段,接二连三有新指数跃入视野,如国内首只多空策略指数——“沪深300富国130/30多空策略指数”7月26日刚上市。李笑薇能否普及一下概念,为什么有人认为该指数将会让A股指数投资进入“对冲策略”时代?

  李笑薇:富国多空策略指数的样本股空间其实与沪深300指数相同,只是编制人采用了量化策略,选取不固定数目的样本股,并分配个股权重,最终产生130%的多头组合与30%的空头组合。

  130/30相关策略产品是近年来风靡海外资产管理业的一项金融创新,它打破了只能做多的传统模式。这种策略将全部资产建立多仓,同时利用杠杆,从市场上融入相当于原有资产净值30%的证券,并抛空这部分融入的证券,再将抛空所得的现金建立多仓。尽管整个组合变为多头130% 与空头30%相结合,但总资产的风险敞口仍保持在100%的水平。130/30策略有助于捕捉那些被白白浪费掉的绩差股价值,实现“双向”提升组合业绩。

  《投资者报》:我们同时看到南方上证380ETF及联接基金获批,上证380主要集中于成长性新兴蓝筹股,大家都知道传统蓝筹公司缺乏闯劲,南方是否出于投资活力的考虑,将蓝筹概念拓展到“新兴蓝筹”?

  杨德龙:这只指数基金主要以上证380指数为跟踪标的。在指数选样方法时,我们先剔除上证180指数样本股、未分配利润为负的公司及最近五年未派发现金红利或送股的公司,然后根据行业配比原则,确定各二级行业内上市公司家数,并以营业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成交金额以及总市值综合排名为标准选择排名前380名的公司作为样本股。

  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蓝筹企业,新兴蓝筹具体是指处于成长和成熟阶段早期的企业,收益大幅上升,初步体现行业龙头风范,在相关行业中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上市公司。

  市场整体风险溢价回落

  《投资者报》:根据Wind资讯统计,至7月20日,王少成管理的东吴新创业是2010年中期成立的次新基金中唯一正收益的基金,能否透露你获得正收益的主要投资逻辑?

  王少成:这与我们在二季度提出“消费和新兴产业建仓时机显现”的思路紧密关联。我们二季度整体保持中性偏低的仓位,坚守了新兴产业相关板块中对优势个股的配置,同时也增加了对通胀受益板块和品种的配置。正因如此,很好地享受了消费品反弹的收益。

  从过去两年A股走势看,每次宏观调控政策的转折都会引发市场风格的转变,整体上在三季度通胀逐步受控的背景下,市场整体风险溢价的回落有望驱动A股市场的反弹和风格转向,财政政策的调整有望使得经济结构调整的相关板块和个股的配置价值凸现。

  目前存在较好的绝对收益机会

  《投资者报》:流动性极度紧张和城投债风险,使得近期债券市场风声鹤唳,似乎短期内难以走出低靡状态,三位做固定收益类投资的基金经理,近期对债市的剧烈波动都有哪些感触?

  张国强:我们看到的是硬币的另一面。利率产品收益率顶部已现,股票市场估值处于相对底部,转债市场供求两旺格局有望长期存在,这意味着,目前市场存在较好的绝对收益机会。

  虽然国际经济复苏出现反复,但国内经济已实现“软着陆”;出口增速虽然下行,仍有望保持在15%以上;随着“猪周期”进入尾声,通胀有望从6月开始见顶缓步回落,央行加息将进入尾声,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空间有限。

  在此背景下,利率产品的绝对收益率处于高位,政策性金融债调整充分,价值高于国债;信用产品方面,城投债承压严重,但与之相伴的是买方市场即将到来,有利于资产配置;转债产品方面,大盘转债持续发行,将为市场提供大量廉价筹码。总体而言,目前市场长期风险收益比可观,是一个较好的配置时机。

  杨成: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9.6%,较去年同期回落1.5%,而CPI同比涨5.4%,这厢需“驱寒”,那厢则需“降温”,两难格局一时间令市场忧心忡忡。

  我们认为,此时的格局,将对债市2011年的“后半程”带来双重利好,投资契机已然显现。市场普遍预计CPI将于7月后逐步回落,持续了一年的加息周期接近尾声。与此同时,经济渐入滞涨期,GDP同比一定程度的下滑亦可预期。从历史经验看,通胀往上走,债券优势趋弱,而当经济下行时,则债券收益趋好。

  沈涛:我们的一个简单结论是,“利率高了,当然买债券”。

  7月初,央行实施了年内第3次加息,目前债券到期收益率已处于历史较高位,截至7月22日,三年期企业债(AAA(2))的到期收益率已达5.563%,三年期企业债(AA+(2))的到期收益率达到6.103%。

  在加息周期内,随着利息提升,债券价格逐步走低,而到期收益率则逐步提高。到了加息周期末端,则有利于新募集的债基建仓高收益率债券品种。

  《投资者报》记者 邓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