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8:For all PC or Create a new PC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微软,Windows 8,操作系统,PC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11-16 11:35
微软即将推出的Windows8普遍被认为是操作系统“跨界行动”的开始,然而混血的Win8究竟是创造者,还是过渡者?一切的谜底即将揭开。
2011年9月14日,微软官方放出Windows 8 系统开发者预览版的下载链接,两日内资源下载量轻松突破50万,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中,链接被一次又一次地点击,Win8 预览版被来自世界各地的用户下载、安装和使用。有人止于轻度体验,有人给出简单评测,有人揣摩微软用意,有人展望产业格局,有人则开始在脑海里勾勒未来的电脑形态。
跨界之路疑云密布
“Windows 8 for all PCs”是Windows8的官方宣传口号。通过Win8系统的一条主要特性,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出这句话的意涵——Win8同时支持X86和ARM架构。这意味着Win8将可以运行在市面可见的大多数终端上:以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传统桌面终端,以及包括平板电脑甚至智能手机在内的手持终端。
“Windows 8 for all PCs”,流露出微软试图改变行业生态的野心,用Windows Phone部门总裁AndyLees的话来说就是:“新时代的Windows将打造一个跨越PC、手机、平板和电视的统一生态系统。”
“同时支持X86架构和ARM架构”是否意味着两个系统之间的程序可相互兼容?意味着我们可以在装载Win8系统的ARM平板电脑上,享受到那些丰富而精彩的传统X86桌面PC应用?如果真的可以这样,那Win8平板无疑是令人振奋的。美国投资银行Bernstein分析师马克.莫德勒(Mark Moerdler)就此在最近的一份投资者报告中指出:“如果ARM芯片的平板电脑可以运行Windows程序,就可能会让Windows的未来完全不同,击破做空微软股票者的言论。”
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鸿沟再次出现,当下的现实是:ARM架构的Windows8设备只能运行基于ARM架构开发的Metro程序,而无法兼容传统PC机上的旧有程序。
实际上,X86和ARM架构之间的差异非常大,前者基于CISC指令集,后者则采用RISC指令集,前者追求更高的性能,后者则注重更低的功耗。要在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架构环境中实现程序兼容是非常困难的。
从技术上来说,性能更强,可以使用更多复杂指令的X86 架构设备可以通过使用虚拟机模拟来实现对其他架构程序的运行,但是这种方法会牺牲掉一部分的性能。而对于性能相对较弱,指令被精简的ARM 设备而言,通过虚拟机的方式来运行X86 程序的方式显然就不太现实。关于这一点,Intel 高级副总Renee James 很早之前就曾表示过:“下一代的Windows8 的X86与ARM 版本彼此之间有着根本性的差异,支持X86 的Windows 只会支持Intel、AMD 以及其他兼容于X86 架构的平台,并且保持现有软件的兼容性。至于ARM 的版本则无法通过任何方式、包括虚拟机,来兼容现有的X86 Windows应用程序。”
从理论上来讲,要让桌面系统上的X86程序运行在ARM设备上的方法只有一个:重新编译现有的X86程序,让它运行于ARM芯片.但是编译的过程涉及大量的优化工作,再加上这是要从一个复杂快速的架构向一个更慢更简单的架构转移,无疑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对于是否会重新编译一些旧有的X86软件使其兼容ARM架构,微软官方并没有作出任何声明和承诺。
当然,PC制造商也可以选择X86平板,但是它的能耗比相对较低,且成本比ARM平板高,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售价更高的X86平板并没受到市场的接纳,目前市面的平板市场仍然还是由ARM设备扮演主角。
桌面型终端上的巨大用户基数,被认为是微软最大的竞争优势。ARM设备无法兼容传统PC的X86程序,意味着Win8很难将自己这些用户基数移植到平板领域。同推出已久、各具核心优势的Android系统和iOs相比,平板领域的Win8看上去就是一个配角般的存在。
强调信息交互、主打触控体验的MetroUI是Win8的主要卖点之一。但在桌面型终端上,这样的UI却不会发挥太大空间。很早以前,打造过最优质触控体验的苹果公司就曾公开表示过,触屏操作非常不适合在桌面终端上完成,所以,我们至今仍未看到苹果推出过任何一款采用触摸屏幕的台式机和笔记本。桌面设备关乎效率和精度,在这一方面,鼠标显然比触屏更具优势。另外,在一个和地面垂直的平面上进行诸如点、划之类触控操作需要更大的动作幅度,时间长了很容易让人产生疲劳感。当撇掉触控操作后,Metro又有什么意义呢?用鼠标来操作MetroUI?这只能当做一个玩笑而已。
除了MetroUI,Win8还非常“贴心”地为用户提供了一套类似Win7的传统UI,在传统UI下,我们可以像使用Win7一样使用Win8——那我们为何不直接使用Win7呢?
实际上,如果抛开MetroUI,Win8相较Win7而言最大的不同,无非就是采用了新的资源管理器界面、新的复制粘贴系统、新的开始菜单而已,这些在很多用户看来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小地方,其意义远远不及从WinXP升级到Win7(很多用户都直接跳过了被公认为失败之作的Vista)时大幅美化的用户界面和实用高效的任务栏。核心功能(MetroUI)不适用、其他方面无太大进化,再加上距上次升级(Win7)不过两年,用户实在是很难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将自己的电脑升级到Win8。
在平板领域堪称配角,在桌面领域更是显得鸡肋,Win8很难在这两块领域获得乐观的装机量。在连最基本装机量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微软又要如何来打造一个“跨越PC、手机、平板和电视的统一生态系统”呢?目前看来,Win8的跨界之路疑云密布。
为混血而生
在平板和桌面领域皆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号称For all PCs 的Win8 看上去大有沦为AllPCs don‘t need it 的潜质。难道这真的是一款可有可无,注定失败的产品?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有一条完全不同于For all PCs 的道路,也许会更为适合Win8——Create a new PC,去创造一种全新的产品,开创一块全新的市场。
进入Win7时代后,硬件配置不再成为阻碍系统升级的因素,配置要求的降低使得两三年前的硬件也能轻松驾驭Win7,不少用户选择直接从旧有的硬件上升级系统,而非购买新硬件,过去那种硬件、系统同步升级的传统模式被打破。Win7的大卖并未给硬件厂商带来太多的业绩增长,其4.5亿的销量中有很大一部分并未捆绑着硬件而存在。
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PC销量达8430万台,同比下滑1.1%,PC季度销量近三年来首次出现下滑。而来自IDC的数据也显示,自最近一次经济衰退以来,全球PC市场首次出现收缩,今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同比下降了3.2%。
当时,企业和分析家们都认为,平板电脑的热销是导致这次全球性销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于是,硬件厂商开始在平板领域发力,扎堆推出自己的平板产品(其中大部分选择了搭载Google 的Android 系统)。
最初的情况看来还不错,Android平板电脑去年第二季度仅占据2.9%的份额,一年后猛增至30%,位居第二。但进入第三季度,形势再次走低,第三季度全球平板电脑销量为1870万台,环比增长率仅为27.5%,远远低于第二季度时60.9%的环比增长率。而非iPad类平板电脑第三季度销量仅比第二季度增长了10.1%。
平板电脑的核心卖点是“更好的操作体验”,使用平板电脑看书、看新闻、玩游戏都能够获得极佳的享受,但“更好的操作体验”并非如同手机的通话功能、传统PC的办公性能那样刚需般地存在。
观察平板电脑主要用户群,你会发现,大部分人购买i P a d 的理由并非是基于纯粹的理性需求,几周之后即兴趣全无的用户大有人在—— 这非常正常,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平板市场正是由最善长创造感性消费的苹果“凭空”创造出来的。当消费者趋向理性之后,没有无可替代的独占功能的平板电脑自然就成为了一个可买可不买的尴尬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平板电脑的市场份额很难获得长期稳定的持续性增长。
传统P C 业务进入滞涨阶段,平板业务增长大幅放缓,硬件厂商急需寻找一个全新的市场增长点。而Win8 的出现则让他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可能性——打造一种高度整合以平板为代表的手持设备和以笔记本为代表的桌面设备的产品,让其兼具平板电脑的操作体验和笔记本的办公效率。这种产品,我们暂且先称作“混血终端”。“混血终端”的形态大概是这样:轻薄、省电,可以通过诸如翻盖、滑盖和分离的方式来实现笔记本形态和平板形态之间的切换。
实际上,类似的产品之前曾出现过,例如华硕的Eee Pad Slider 和Eee Slate EP121。然而,搭载Win8 的“混血终端”同之前的那些产品又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后者只具备一套U I。Eee Pad Slider 的Android UI 以触控为主,键盘只是作为纯粹的文字输入工具。而搭载Wi n7的Eee Slate EP121 则采用针对鼠标设计的传统P C U I,在这样的U I 上进行触控操作,很难获得很好的体验效果。
Win8“混血终端”可以在两套UI之间切换,而两套UI又分别为触屏和键鼠量身定做,这就意味着我们无论是在使用MetroUI的平板形态下,还是在传统PCUI的笔记本形态下,都能获得不打折扣、最纯正、最接近原始设备(这里指传统的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的操作体验。相较于Android和Win7,拥有两套UI的Win8,才是真正适合“混血终端”、为“混血”而生的系统。
只有当合适的系统遇到合适的硬件,才能擦出灿烂的火花。如果说Win8是适合“混血终端”的系统的话,那真正适合“混血终端”的硬件又要从何寻找?先定一个标准:首先,它必须轻薄便携、性能优秀、续航出色、支持触控操作;同时,它需要兼容传统PC和Metro应用,所以,它还必须采用X86架构。
照这个标准看来,未来的Ultrabook或许会是个不错的选择。UltraBook并不仅仅是一款产品或一代产品,而是Intel主推的全新系列产品概念。它不会像Culv笔记本那样为追求轻薄而放弃性能,也不会为性能而牺牲便携性。极致轻薄、极致速度,实现便携性和性能的完美结合,是Ultrabook的核心思路。这也许是一个看上去无比空泛和老套的概念,但Intel的确拥有让它变得宏伟和真实的能力。
英特尔将分别在2011年、2012年、2013年三个阶段实施Ultrabook战略,每个阶段的Ultrabook都将搭载最新研发的新一代处理器,以保证新一代的Ultrabook在保证性能不降甚至提升的前提下降低整机的功耗,降低整机的体积和重量,提升便携性。
第一代Ultrabook的情况是:重量低于1.4kg、厚度小于20mm,而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东芝PortegeZ830厚度仅为16mm,重量更是不足1.1kg。同时,由于搭载了高性能的SandyBridge处理器和固态硬盘,Ultrabook在开机速度和硬盘读写速度方面大幅领先于传统笔记本,续航时间也能轻松超过8小时。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支持触屏操作。
虽然从重量和体积上看,第一代UltraBook离“混血终端”的标准尚有一段距离,目前也尚未出现可以在平板和笔记本形态之间切换的Ultrabook 产品,但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混血终端”的雏形。随着技术发展、设计理念更新以及硬件成本的下降,“混血终端”在未来的两三年内现身并不是什么难事——它有可能是第二代或第三代Ultrabook, 也有可能是Ultrabook的某个衍生产品,甚至只是某个路人产品。英特尔CFO 斯塔西. 史密斯(Stacy Smith) 在展望UltraBook 未来发展趋势时,就表示“这款产品未来将会越来越像平板电脑”。
既然Win8是为混血而生的系统, 而UltraBook 则是为混血而生的硬件,那二者对彼此的态度又是如何?它们能否实现真正的合拍?在10 月中旬的Dell World 大会上,英特尔首席执行官保罗. 欧德宁(Paul Otellini) 在主题演讲中对Win8 系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他表示,Ultrabook和Win8将会实现很好的“软硬结合”,在英特尔Ultrabook超轻薄笔记本电脑架构下,Win8操作系统将会为用户带来终极的体验。而搭载Win8系统的Ultrabook,将在2012年面市。
我们可以乐观想象一下Win8“混血终端”在未来的理想形态:它拥有合理的工业设计,除了轻薄美观之外,还可以通过翻盖、滑盖或是其他一些更为精妙的方式来实现平板形态和笔记本形态之间的轻松切换;主打直呈信息的MetroUI得到完善,同应用高度融合,在MetroUI下,我们可以通过最简单和高效的方式来获得信息;平板形态和笔记本形态、MetroUI和传统UI之间可以实现无缝切换,不同UI之间可以实现数据调用和共享。
两种形态、两种UI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终端,我们称之为混血终端。而两种形态、两种UI各自独立、相互割裂的终端,同样也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胶水终端”。
李胡平
……
2011年9月14日,微软官方放出Windows 8 系统开发者预览版的下载链接,两日内资源下载量轻松突破50万,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中,链接被一次又一次地点击,Win8 预览版被来自世界各地的用户下载、安装和使用。有人止于轻度体验,有人给出简单评测,有人揣摩微软用意,有人展望产业格局,有人则开始在脑海里勾勒未来的电脑形态。
跨界之路疑云密布
“Windows 8 for all PCs”是Windows8的官方宣传口号。通过Win8系统的一条主要特性,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出这句话的意涵——Win8同时支持X86和ARM架构。这意味着Win8将可以运行在市面可见的大多数终端上:以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传统桌面终端,以及包括平板电脑甚至智能手机在内的手持终端。
“Windows 8 for all PCs”,流露出微软试图改变行业生态的野心,用Windows Phone部门总裁AndyLees的话来说就是:“新时代的Windows将打造一个跨越PC、手机、平板和电视的统一生态系统。”
“同时支持X86架构和ARM架构”是否意味着两个系统之间的程序可相互兼容?意味着我们可以在装载Win8系统的ARM平板电脑上,享受到那些丰富而精彩的传统X86桌面PC应用?如果真的可以这样,那Win8平板无疑是令人振奋的。美国投资银行Bernstein分析师马克.莫德勒(Mark Moerdler)就此在最近的一份投资者报告中指出:“如果ARM芯片的平板电脑可以运行Windows程序,就可能会让Windows的未来完全不同,击破做空微软股票者的言论。”
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鸿沟再次出现,当下的现实是:ARM架构的Windows8设备只能运行基于ARM架构开发的Metro程序,而无法兼容传统PC机上的旧有程序。
实际上,X86和ARM架构之间的差异非常大,前者基于CISC指令集,后者则采用RISC指令集,前者追求更高的性能,后者则注重更低的功耗。要在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架构环境中实现程序兼容是非常困难的。
从技术上来说,性能更强,可以使用更多复杂指令的X86 架构设备可以通过使用虚拟机模拟来实现对其他架构程序的运行,但是这种方法会牺牲掉一部分的性能。而对于性能相对较弱,指令被精简的ARM 设备而言,通过虚拟机的方式来运行X86 程序的方式显然就不太现实。关于这一点,Intel 高级副总Renee James 很早之前就曾表示过:“下一代的Windows8 的X86与ARM 版本彼此之间有着根本性的差异,支持X86 的Windows 只会支持Intel、AMD 以及其他兼容于X86 架构的平台,并且保持现有软件的兼容性。至于ARM 的版本则无法通过任何方式、包括虚拟机,来兼容现有的X86 Windows应用程序。”
从理论上来讲,要让桌面系统上的X86程序运行在ARM设备上的方法只有一个:重新编译现有的X86程序,让它运行于ARM芯片.但是编译的过程涉及大量的优化工作,再加上这是要从一个复杂快速的架构向一个更慢更简单的架构转移,无疑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对于是否会重新编译一些旧有的X86软件使其兼容ARM架构,微软官方并没有作出任何声明和承诺。
当然,PC制造商也可以选择X86平板,但是它的能耗比相对较低,且成本比ARM平板高,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售价更高的X86平板并没受到市场的接纳,目前市面的平板市场仍然还是由ARM设备扮演主角。
桌面型终端上的巨大用户基数,被认为是微软最大的竞争优势。ARM设备无法兼容传统PC的X86程序,意味着Win8很难将自己这些用户基数移植到平板领域。同推出已久、各具核心优势的Android系统和iOs相比,平板领域的Win8看上去就是一个配角般的存在。
强调信息交互、主打触控体验的MetroUI是Win8的主要卖点之一。但在桌面型终端上,这样的UI却不会发挥太大空间。很早以前,打造过最优质触控体验的苹果公司就曾公开表示过,触屏操作非常不适合在桌面终端上完成,所以,我们至今仍未看到苹果推出过任何一款采用触摸屏幕的台式机和笔记本。桌面设备关乎效率和精度,在这一方面,鼠标显然比触屏更具优势。另外,在一个和地面垂直的平面上进行诸如点、划之类触控操作需要更大的动作幅度,时间长了很容易让人产生疲劳感。当撇掉触控操作后,Metro又有什么意义呢?用鼠标来操作MetroUI?这只能当做一个玩笑而已。
除了MetroUI,Win8还非常“贴心”地为用户提供了一套类似Win7的传统UI,在传统UI下,我们可以像使用Win7一样使用Win8——那我们为何不直接使用Win7呢?
实际上,如果抛开MetroUI,Win8相较Win7而言最大的不同,无非就是采用了新的资源管理器界面、新的复制粘贴系统、新的开始菜单而已,这些在很多用户看来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小地方,其意义远远不及从WinXP升级到Win7(很多用户都直接跳过了被公认为失败之作的Vista)时大幅美化的用户界面和实用高效的任务栏。核心功能(MetroUI)不适用、其他方面无太大进化,再加上距上次升级(Win7)不过两年,用户实在是很难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将自己的电脑升级到Win8。
在平板领域堪称配角,在桌面领域更是显得鸡肋,Win8很难在这两块领域获得乐观的装机量。在连最基本装机量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微软又要如何来打造一个“跨越PC、手机、平板和电视的统一生态系统”呢?目前看来,Win8的跨界之路疑云密布。
为混血而生
在平板和桌面领域皆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号称For all PCs 的Win8 看上去大有沦为AllPCs don‘t need it 的潜质。难道这真的是一款可有可无,注定失败的产品?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有一条完全不同于For all PCs 的道路,也许会更为适合Win8——Create a new PC,去创造一种全新的产品,开创一块全新的市场。
进入Win7时代后,硬件配置不再成为阻碍系统升级的因素,配置要求的降低使得两三年前的硬件也能轻松驾驭Win7,不少用户选择直接从旧有的硬件上升级系统,而非购买新硬件,过去那种硬件、系统同步升级的传统模式被打破。Win7的大卖并未给硬件厂商带来太多的业绩增长,其4.5亿的销量中有很大一部分并未捆绑着硬件而存在。
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PC销量达8430万台,同比下滑1.1%,PC季度销量近三年来首次出现下滑。而来自IDC的数据也显示,自最近一次经济衰退以来,全球PC市场首次出现收缩,今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同比下降了3.2%。
当时,企业和分析家们都认为,平板电脑的热销是导致这次全球性销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于是,硬件厂商开始在平板领域发力,扎堆推出自己的平板产品(其中大部分选择了搭载Google 的Android 系统)。
最初的情况看来还不错,Android平板电脑去年第二季度仅占据2.9%的份额,一年后猛增至30%,位居第二。但进入第三季度,形势再次走低,第三季度全球平板电脑销量为1870万台,环比增长率仅为27.5%,远远低于第二季度时60.9%的环比增长率。而非iPad类平板电脑第三季度销量仅比第二季度增长了10.1%。
平板电脑的核心卖点是“更好的操作体验”,使用平板电脑看书、看新闻、玩游戏都能够获得极佳的享受,但“更好的操作体验”并非如同手机的通话功能、传统PC的办公性能那样刚需般地存在。
观察平板电脑主要用户群,你会发现,大部分人购买i P a d 的理由并非是基于纯粹的理性需求,几周之后即兴趣全无的用户大有人在—— 这非常正常,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平板市场正是由最善长创造感性消费的苹果“凭空”创造出来的。当消费者趋向理性之后,没有无可替代的独占功能的平板电脑自然就成为了一个可买可不买的尴尬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平板电脑的市场份额很难获得长期稳定的持续性增长。
传统P C 业务进入滞涨阶段,平板业务增长大幅放缓,硬件厂商急需寻找一个全新的市场增长点。而Win8 的出现则让他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可能性——打造一种高度整合以平板为代表的手持设备和以笔记本为代表的桌面设备的产品,让其兼具平板电脑的操作体验和笔记本的办公效率。这种产品,我们暂且先称作“混血终端”。“混血终端”的形态大概是这样:轻薄、省电,可以通过诸如翻盖、滑盖和分离的方式来实现笔记本形态和平板形态之间的切换。
实际上,类似的产品之前曾出现过,例如华硕的Eee Pad Slider 和Eee Slate EP121。然而,搭载Win8 的“混血终端”同之前的那些产品又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后者只具备一套U I。Eee Pad Slider 的Android UI 以触控为主,键盘只是作为纯粹的文字输入工具。而搭载Wi n7的Eee Slate EP121 则采用针对鼠标设计的传统P C U I,在这样的U I 上进行触控操作,很难获得很好的体验效果。
Win8“混血终端”可以在两套UI之间切换,而两套UI又分别为触屏和键鼠量身定做,这就意味着我们无论是在使用MetroUI的平板形态下,还是在传统PCUI的笔记本形态下,都能获得不打折扣、最纯正、最接近原始设备(这里指传统的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的操作体验。相较于Android和Win7,拥有两套UI的Win8,才是真正适合“混血终端”、为“混血”而生的系统。
只有当合适的系统遇到合适的硬件,才能擦出灿烂的火花。如果说Win8是适合“混血终端”的系统的话,那真正适合“混血终端”的硬件又要从何寻找?先定一个标准:首先,它必须轻薄便携、性能优秀、续航出色、支持触控操作;同时,它需要兼容传统PC和Metro应用,所以,它还必须采用X86架构。
照这个标准看来,未来的Ultrabook或许会是个不错的选择。UltraBook并不仅仅是一款产品或一代产品,而是Intel主推的全新系列产品概念。它不会像Culv笔记本那样为追求轻薄而放弃性能,也不会为性能而牺牲便携性。极致轻薄、极致速度,实现便携性和性能的完美结合,是Ultrabook的核心思路。这也许是一个看上去无比空泛和老套的概念,但Intel的确拥有让它变得宏伟和真实的能力。
英特尔将分别在2011年、2012年、2013年三个阶段实施Ultrabook战略,每个阶段的Ultrabook都将搭载最新研发的新一代处理器,以保证新一代的Ultrabook在保证性能不降甚至提升的前提下降低整机的功耗,降低整机的体积和重量,提升便携性。
第一代Ultrabook的情况是:重量低于1.4kg、厚度小于20mm,而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东芝PortegeZ830厚度仅为16mm,重量更是不足1.1kg。同时,由于搭载了高性能的SandyBridge处理器和固态硬盘,Ultrabook在开机速度和硬盘读写速度方面大幅领先于传统笔记本,续航时间也能轻松超过8小时。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支持触屏操作。
虽然从重量和体积上看,第一代UltraBook离“混血终端”的标准尚有一段距离,目前也尚未出现可以在平板和笔记本形态之间切换的Ultrabook 产品,但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混血终端”的雏形。随着技术发展、设计理念更新以及硬件成本的下降,“混血终端”在未来的两三年内现身并不是什么难事——它有可能是第二代或第三代Ultrabook, 也有可能是Ultrabook的某个衍生产品,甚至只是某个路人产品。英特尔CFO 斯塔西. 史密斯(Stacy Smith) 在展望UltraBook 未来发展趋势时,就表示“这款产品未来将会越来越像平板电脑”。
既然Win8是为混血而生的系统, 而UltraBook 则是为混血而生的硬件,那二者对彼此的态度又是如何?它们能否实现真正的合拍?在10 月中旬的Dell World 大会上,英特尔首席执行官保罗. 欧德宁(Paul Otellini) 在主题演讲中对Win8 系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他表示,Ultrabook和Win8将会实现很好的“软硬结合”,在英特尔Ultrabook超轻薄笔记本电脑架构下,Win8操作系统将会为用户带来终极的体验。而搭载Win8系统的Ultrabook,将在2012年面市。
我们可以乐观想象一下Win8“混血终端”在未来的理想形态:它拥有合理的工业设计,除了轻薄美观之外,还可以通过翻盖、滑盖或是其他一些更为精妙的方式来实现平板形态和笔记本形态之间的轻松切换;主打直呈信息的MetroUI得到完善,同应用高度融合,在MetroUI下,我们可以通过最简单和高效的方式来获得信息;平板形态和笔记本形态、MetroUI和传统UI之间可以实现无缝切换,不同UI之间可以实现数据调用和共享。
两种形态、两种UI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终端,我们称之为混血终端。而两种形态、两种UI各自独立、相互割裂的终端,同样也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胶水终端”。
李胡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