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吧,人生就是场马拉松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日本人,马拉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2-27 14:33
当举国上下都在关切某天会否下雨时,这一天多半有重大事件发生。比如,2月26日。
或许,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不过是个普通的周日。天气尚未回暖,郊游近乎奢望,有无太阳至多影响人们的洗车选择。
然而,之于日本,这一天就有了别样的含义——第六届东京马拉松赛正式举行。来自全球的3.5万人将涌向东京最繁华的市中心街道。从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除了轨道交通,这座超级都市实施全城禁行。
上至主办方,下到转播机构,都冀望于老天帮忙。毕竟一个好天气有助于选手们打破2小时7分23秒的赛事组男子最好成绩,而偏偏这段时间又是东京的多雨季节。在临近地震、海啸、核泄漏大灾难一周年时,破纪录,对提升国民信心重塑日本旅游国际形象有着难以言说的作用。
知晓日本人对长跑几近偏执的狂热,从加藤嘉一开始。这个在中国知名度到曝光率甚至超越该国首相的28岁年轻人,有一项广为人知的爱好:跑步。每天10公里雷打不动的疾行,几乎伴随着加藤在华各地求学工作的九年光阴中,须臾未弃。甚至,长着娃娃脸的他在给自己这种爱好进行的五项总结中,还戏谑地提出一条:经常上电视,若拖着一具臃肿的躯体,会显得没有修养,不符礼仪。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一位更具知名度的人物:村上春树。其长跑史自33岁始,与这位小说家的执笔历程等长。据称,《挪威的森林》的著者距今已跑过30次马拉松,并在16年前参加了北海道佐吕间湖畔全长100公里的超级马拉松,费时11小时42分钟。至今回忆起当时的感受,他还会说:“我拼命摆动手臂,觉得自己像块在绞肉机里艰难移动的牛肉。”而在谈到写小说与长跑的关系,他也一本正经地回应:“男人的赘肉一多,脑子转得就慢”。村上平时从不轻易接受媒体采访,除非你开门见山“今天早上跑步了吗?”然后,关于城市空气新鲜度下降的心得就会源源而来。以至于这个以描述男女情感见长的作家通过文艺春秋出版了本《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随笔集。
日本人爱长跑举世闻名。不仅全国有近2000万人乐此不疲,每日只在东京皇宫周边溜圈的白领年轻女性就达三四千。一些普通人也因为日复一日地充当神行太保而成了国民英雄。比如大森敏生,前瑞典ABB集团驻日本公司高管,46岁时突发奇想改当“戴宗”,从珠峰大本营到南北极、撒哈拉,一举拿下近200个马拉松。而现年68岁的楠田德昭更是在3年前以连续52天每日一个马拉松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连只存在于影像中的阿甘都要甘拜下风。
普通人尚且如此,捧这碗饭的运动员可想而知。濑吉利彦,两届波士顿马拉松、一届伦敦马拉松冠军,其O型血型索性被钦点为长跑优异者“必备”,成为日本奥运会选拔选手的参照。而首位在波士顿折桂的广岛人田中茂树更是以其大脚趾和四指分开、仿同日本传统木屐的跑鞋,将asics公司送上了跑鞋公司的王座,而后者也是包括东京马拉松在内全球多宗马拉松赛事的主赞助商。
至于雅典和悉尼两届奥运会女子马拉松冠军高桥尚子和野口茱萸,更是名动一时的风云角色。旅日著名作家萨苏甚至为野口因左大腿肌肉拉伤退出北京奥运会一事写有长文分析。也正是在萨作中,我们才得知,为了击败中国的周春秀这个最大对手,日本教练组甚至专门飞赴北京亲自考察路线,并就此认定天安门赛段和天坛赛段地面坚硬的花岗岩石板——老北京都未必知道——不利于上下身本不协调的野口发挥,且还通过电脑分析出其每跑一步要较周多承受九公斤的冲击力,所以必须调整训练方式。某种程度上,能否拿下马拉松冠军比北岛康介有无机会维持“蛙王”的地位更重要。
当中国体育界开始反思奥运金牌战略与国力彰显之间是否具备必然联系时,其实我们的邻国也经历过同样的阶段,只不过后者更多聚焦于马拉松这一项运动上。否则,就不能理解1964年东京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第三名圆本幸吉会在4年后的墨西哥奥运会前夕自杀。能力下降的他显然不能承载国民沉淀淀的祈盼,只能留下一张“幸吉跑不动了”的遗书,以死超脱。
每一种涉及全体国民的狂想都有一种更深层的民族心理属性作为支撑。1946年,美国人鲁思?本尼迪克在其影响深远的名著《菊与刀》中分析道:“对人的完满和神性的向往促使日本人无限拔高自己的精神和意志,因为物质的条件总是有限,要想达到神的无限和全能,只能依靠精神的无限性来激发出巨大的能量。”自武士道精神没落,不再动辙剖腹的日本人或许用长跑完成了切换。
据称,一年前在那场大灾难发生之后,日本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惶恐感大幅增长。一方面,更多的人选择回归家庭,连夫妻间房事频率都迅速反弹;而另一方面,从政府到企业管理层,都急需某种介质,重新凝聚国民和员工之心。在本国经济已停滞20年的当下重新上路以恢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欣荣之气,东京马拉松恰在这一背景下拉开帷幕。
日本拥有诸多马拉松赛事,除却东京和大坂,各都、道、府、县也都办有自己的马拉松。其中,尤以东京马拉松最为出名,创办于1981年的这项赛事原本名为“东京城市长距离赛跑比赛”,2007年后改为现名。万事都想谋得“世界第一”的日本人心气甚高地将其定位于齐名于纽约、波士顿和伦敦之外的四大全球性马拉松比赛。
既然称之“四大”,自然有些不同。比如全球选择电脑派位,从35万报名者中遴选出3.5万人出赛。又比如一般马拉松的“关门”时间是5小时,而东京方面则是7小时,以利于更多业余选手完赛。事实上,上一年度这个数据达到惊人的99%。同时,作为远东时尚之都,东京马拉松还变相鼓励选手身着奇装异服比赛。于是乎,在往届赛区史上,观众不断看见“机器猫”、“寿星佬”、“维尼熊”、“蜘蛛侠”混迹于滚滚蠕动的人流中。面对平均18%、最高29.2%的收视率——真是羡煞中国电视同行——任谁都想博出位。
还有两大特色不得不提及。东京马拉松的路线形同一个大十字,从东京都厅开始,穿越新宿闹区,经饭田桥、皇宫,跑过东京铁塔,自品川折返银座,浅草雷门、筑地,最后到东京国际展览中心——距那个频频在日剧中亮相的摩天轮不远,几乎将城市中所有著名景点和要所一网打尽。同时,每届东京马拉松都至少吸引120余万观众现场助威。
选一双合适的跑鞋,备足能量棒,也可以带点梅干——日本人的建议,还可考虑换上与众不同的行头,2月26日,一齐跑在东京街头。想想,人生不就是一场马拉松嘛!■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韩澄宇/文
……
或许,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不过是个普通的周日。天气尚未回暖,郊游近乎奢望,有无太阳至多影响人们的洗车选择。
然而,之于日本,这一天就有了别样的含义——第六届东京马拉松赛正式举行。来自全球的3.5万人将涌向东京最繁华的市中心街道。从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除了轨道交通,这座超级都市实施全城禁行。
上至主办方,下到转播机构,都冀望于老天帮忙。毕竟一个好天气有助于选手们打破2小时7分23秒的赛事组男子最好成绩,而偏偏这段时间又是东京的多雨季节。在临近地震、海啸、核泄漏大灾难一周年时,破纪录,对提升国民信心重塑日本旅游国际形象有着难以言说的作用。
知晓日本人对长跑几近偏执的狂热,从加藤嘉一开始。这个在中国知名度到曝光率甚至超越该国首相的28岁年轻人,有一项广为人知的爱好:跑步。每天10公里雷打不动的疾行,几乎伴随着加藤在华各地求学工作的九年光阴中,须臾未弃。甚至,长着娃娃脸的他在给自己这种爱好进行的五项总结中,还戏谑地提出一条:经常上电视,若拖着一具臃肿的躯体,会显得没有修养,不符礼仪。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一位更具知名度的人物:村上春树。其长跑史自33岁始,与这位小说家的执笔历程等长。据称,《挪威的森林》的著者距今已跑过30次马拉松,并在16年前参加了北海道佐吕间湖畔全长100公里的超级马拉松,费时11小时42分钟。至今回忆起当时的感受,他还会说:“我拼命摆动手臂,觉得自己像块在绞肉机里艰难移动的牛肉。”而在谈到写小说与长跑的关系,他也一本正经地回应:“男人的赘肉一多,脑子转得就慢”。村上平时从不轻易接受媒体采访,除非你开门见山“今天早上跑步了吗?”然后,关于城市空气新鲜度下降的心得就会源源而来。以至于这个以描述男女情感见长的作家通过文艺春秋出版了本《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随笔集。
日本人爱长跑举世闻名。不仅全国有近2000万人乐此不疲,每日只在东京皇宫周边溜圈的白领年轻女性就达三四千。一些普通人也因为日复一日地充当神行太保而成了国民英雄。比如大森敏生,前瑞典ABB集团驻日本公司高管,46岁时突发奇想改当“戴宗”,从珠峰大本营到南北极、撒哈拉,一举拿下近200个马拉松。而现年68岁的楠田德昭更是在3年前以连续52天每日一个马拉松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连只存在于影像中的阿甘都要甘拜下风。
普通人尚且如此,捧这碗饭的运动员可想而知。濑吉利彦,两届波士顿马拉松、一届伦敦马拉松冠军,其O型血型索性被钦点为长跑优异者“必备”,成为日本奥运会选拔选手的参照。而首位在波士顿折桂的广岛人田中茂树更是以其大脚趾和四指分开、仿同日本传统木屐的跑鞋,将asics公司送上了跑鞋公司的王座,而后者也是包括东京马拉松在内全球多宗马拉松赛事的主赞助商。
至于雅典和悉尼两届奥运会女子马拉松冠军高桥尚子和野口茱萸,更是名动一时的风云角色。旅日著名作家萨苏甚至为野口因左大腿肌肉拉伤退出北京奥运会一事写有长文分析。也正是在萨作中,我们才得知,为了击败中国的周春秀这个最大对手,日本教练组甚至专门飞赴北京亲自考察路线,并就此认定天安门赛段和天坛赛段地面坚硬的花岗岩石板——老北京都未必知道——不利于上下身本不协调的野口发挥,且还通过电脑分析出其每跑一步要较周多承受九公斤的冲击力,所以必须调整训练方式。某种程度上,能否拿下马拉松冠军比北岛康介有无机会维持“蛙王”的地位更重要。
当中国体育界开始反思奥运金牌战略与国力彰显之间是否具备必然联系时,其实我们的邻国也经历过同样的阶段,只不过后者更多聚焦于马拉松这一项运动上。否则,就不能理解1964年东京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第三名圆本幸吉会在4年后的墨西哥奥运会前夕自杀。能力下降的他显然不能承载国民沉淀淀的祈盼,只能留下一张“幸吉跑不动了”的遗书,以死超脱。
每一种涉及全体国民的狂想都有一种更深层的民族心理属性作为支撑。1946年,美国人鲁思?本尼迪克在其影响深远的名著《菊与刀》中分析道:“对人的完满和神性的向往促使日本人无限拔高自己的精神和意志,因为物质的条件总是有限,要想达到神的无限和全能,只能依靠精神的无限性来激发出巨大的能量。”自武士道精神没落,不再动辙剖腹的日本人或许用长跑完成了切换。
据称,一年前在那场大灾难发生之后,日本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惶恐感大幅增长。一方面,更多的人选择回归家庭,连夫妻间房事频率都迅速反弹;而另一方面,从政府到企业管理层,都急需某种介质,重新凝聚国民和员工之心。在本国经济已停滞20年的当下重新上路以恢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欣荣之气,东京马拉松恰在这一背景下拉开帷幕。
日本拥有诸多马拉松赛事,除却东京和大坂,各都、道、府、县也都办有自己的马拉松。其中,尤以东京马拉松最为出名,创办于1981年的这项赛事原本名为“东京城市长距离赛跑比赛”,2007年后改为现名。万事都想谋得“世界第一”的日本人心气甚高地将其定位于齐名于纽约、波士顿和伦敦之外的四大全球性马拉松比赛。
既然称之“四大”,自然有些不同。比如全球选择电脑派位,从35万报名者中遴选出3.5万人出赛。又比如一般马拉松的“关门”时间是5小时,而东京方面则是7小时,以利于更多业余选手完赛。事实上,上一年度这个数据达到惊人的99%。同时,作为远东时尚之都,东京马拉松还变相鼓励选手身着奇装异服比赛。于是乎,在往届赛区史上,观众不断看见“机器猫”、“寿星佬”、“维尼熊”、“蜘蛛侠”混迹于滚滚蠕动的人流中。面对平均18%、最高29.2%的收视率——真是羡煞中国电视同行——任谁都想博出位。
还有两大特色不得不提及。东京马拉松的路线形同一个大十字,从东京都厅开始,穿越新宿闹区,经饭田桥、皇宫,跑过东京铁塔,自品川折返银座,浅草雷门、筑地,最后到东京国际展览中心——距那个频频在日剧中亮相的摩天轮不远,几乎将城市中所有著名景点和要所一网打尽。同时,每届东京马拉松都至少吸引120余万观众现场助威。
选一双合适的跑鞋,备足能量棒,也可以带点梅干——日本人的建议,还可考虑换上与众不同的行头,2月26日,一齐跑在东京街头。想想,人生不就是一场马拉松嘛!■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韩澄宇/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