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夷”再临门下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外国,中国,矛盾
  • 发布时间:2012-05-28 13:50

  自19世纪大量外国人涌入中国开始,中国国内一直存在两种趋势,要么把所有和外国有关的事物都捧上天,要么就把其贬得一钱不值。在这两种趋势下,在中国的外国人或者被奉为神明,或者被视作蛮夷。最近几周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很清楚地展露了这种矛盾。

  首先,看看神明这一边。5月初来自美国的一位留学生在路上遇到一位在乞讨的老奶奶,于是小伙子给老奶奶买了点薯条,还坐下来和她聊了会天。而大约在同一时间,一位来自巴西的人士出手援助一位被抢劫的中国妇女。结果他遭到歹徒殴打,而旁观的中国群众则无人出手制止。仅几个月前,一位乌拉圭女子在杭州西湖救了一名落水的妇女。这几起事件都引发了巨大的讨论,人们感慨中国已失去其道德指引,需要向外国人学习。

  然而,就在近100万定居中国的外国人快要承受不起这一波波的赞誉时,一位来自英国的无礼之徒打出了“蛮夷”牌。5月8日优酷网站上贴出一段某外国人正在试图侵犯一位中国女子的视频。在这段不同寻常的视频内,多个中国人出手相救。几乎同一时间,另一则关于老外粗鲁行为的视频被曝光。在从沈阳发往北京的列车上,一位口吐脏话的俄罗斯人把脚翘放在前排一位中国妇女的座位上方,当遭到抗议时他操着普通话破口大骂,后来竟愚蠢的说自己是大提琴手。于是,他很快被人肉出是北京交响乐团的俄罗斯籍首席大提琴手奥列格?维捷尔尼科夫。不出意料,在为自己的行为道歉后,他被乐团停了职。

  在所有这些问题发生的同时,中国官方开始进行一项新的整顿活动打击在中国非法居住的外籍人士。不过,和中国中央电视台英语节目《今日话题》的主持人杨锐的网上长篇谩骂比起来,所有的这些姿态简直是小巫见大巫。5月16日,杨锐在其微博上对公安部的行动表示大力支持,他也敦促中国人民“识别洋间谍:他们通常找个中国女人同居,职业是搜集情报”。另外,他还称被驱逐出境的半岛电视台记者陈嘉韵为“泼妇”,并让任何妖魔化中国的人闭嘴滚蛋。

  杨锐言论产生的余波有三个值得注意的方面。首先,其他中国博客对于杨锐很明显的排外态度持有相当的保留。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国内被日益增强的排外情绪所笼罩。年轻一代的中国人享受着中国日益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开始把西方,尤其是美国,视作在国际上仗势欺人的角色(西方还有人记得1999年贝尔格莱德中国大使馆被北约轰炸事件吗?所有的中国人都记得)。

  但是在过去几年里,这方面的辩论开始变得没有那么偏激。这是因为越来越多更年轻、更都市化的中国人开始把自己对于党的看法和自己的国家自豪感区分开来。这是认为爱国和对政府政策的批评可以共存的一代。这标志着中国的巨大变化。

  第二点也许影响更加深远,而且更让人担心。当然对杨锐和类似人士的言论有大量反对呼声存在,但是也有一大批人支持这些言论。现在最让人害怕的是这种支持可能会增加。

  在30年来不惜代价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之后,中国终于变得可以在国际上更有自信,但恰恰是在此时中国经济开始减速。放慢的增长速度肯定会加剧社会问题。而国内的怨声载道又可能会诱使中国政府将大众的愤怒转嫁到古老的敌人“外国势力”身上,以发泄民众的不满。

  杨锐和他的批评者们所点出的第三个问题就是互联网。中文互联网在创造更精明练达、更见多识广和更具有批判性的公众意识上已经有了关键性的影响。但是互联网也可以轻易点燃民族主义怒火。

  有一件事很清楚:在平静温和的表面之下,人们的怒火在积累翻腾。就好像博客可以抱怨的事物还不够多一样,新的排外精神又在怒火中注入了一剂危险元素。连杨锐本人似乎都觉察到了这一点,在之后的一篇博文内,他提到虽然“扫洋垃圾必要”,中国人“也要警惕排外情绪,警惕义和拳运动的变异”。而同一时间,各大中国城市内的老外们正在急切地确认自己的相关证件齐备。

  《经济学人》专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