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基金管理费可能更不利于基民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基金,管理费,公募
  • 发布时间:2012-05-28 14:38

  为打破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管理费收取模式,促进对持有人利益的保护,监管部门似乎正在研究探索按照“对称浮动”的方式调整基金管理费收取模式。

  所谓的“对称浮动”管理费模式,就是确定适当的业绩浮动标准,保证基金公司能够收取一定管理费用的同时,在基金公司投资业绩好于预定目标上限时上浮管理费,在投资业绩低于预定目标下限时必须同等水平降低管理费。

  公募基金圈内普遍持赞同浮动管理费,其中最主要的观点是“改变公募基金靠规模而非靠业绩的发展模式。”

  但是,浮动管理费模式恐怕对基金公司更有利。来自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一份测算数据显示,在经历了完整的大牛市与大熊市的2005年至2011年间,假设按照上下30%“对称浮动”模式,期间公募基金收取的管理费是1738亿元,若按目前阳光私募等单纯地以基金产品利润提取管理费,则是4831亿元。而若按现有的被称为“旱涝保收”的固定提取管理费模式,7年的管理费是1531亿元。

  另一方面,表面上看,以业绩为激励管理费提取模式有助于基金公司轻规模重业绩,对基金持有人而言是好事,但不尽然。

  “如果以预定业绩目标收取管理费,为了更容易达到业绩目标,基金公司会大幅降低基金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一位不愿具名基金分析人士谈道。而这对基金持有人而言,也并非是好事。

  浮动管理费让公募赚更多

  “旱涝保收”,一直是基金持有人、舆论给公募基金行业的“罪状”之一。而所谓的旱涝保收,即指无论市场上涨下跌、无论基金公司给持有人赚了钱还赔了钱,均要固定地计提管理费。

  然而,目前阳光私募以及公募专户产品实行的是当基金产品超过某个盈利线时,管理人会提取其中的20%作为回报,当基金亏损时,则不收取管理费。

  在熊市中,按利润提取管理费大大地降低了持有人的管理费支出,比如在2005年、2008年、2010年、2011年的熊市市道下,若按利润模式提取,公募基金行业的总管理费为234亿元,而按目前固定管理费模式,公募基金行业的总管理费可达919亿元。

  然而,在牛市或者较好的市场表现中,按利润模式提取管理费,对持有人而言,则又非常吃亏。比如在2007年、2009年的大行情下,按利润计提,公募基金两年的管理费收入分别是2221亿元、1815亿元,而目前按固定收益模式提取管理费,公募基金行业这两年的管理费只有559亿元。

  整体而言,从2005年至2011年间,公募基金行业管理费总收入为1531亿元,而如果按阳光私募的利润计提模式,总管理费则会达4831亿元。

  监管层在研究的对称浮动收费模式,对持有人多数情况下不利。如果以业绩比较基准为参照,上下浮动30%收取管理费,则2005年至2011年7年间中,只有2009年固定管理费大于对称浮动管理费,其余6年固定管理费均小于浮动管理费。

  银河证券胡立峰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不管什么模式,不管具体对称浮动比例如何,都不能比照私募基金和基金专户的利润分成模式。那种模式下,来一轮大牛市基金管理公司赚到的钱相当于目前5年到10年的管理费总和。

  或会降低业绩比较基准

  “绝大多数国家与地区的公募基金都没有采取利润分成模式,并且开放式基金在会计制度和核算机制上也很难推行利润分成模式。”胡立峰说。

  美国共同基金发展已经有87年历史,多数产品采用固定费率模式。根据理柏公司(Lipper)数据,截至2010年美国5728只共同基金中只有212只基金采用业绩挂钩管理费,占比仅3.7%。

  事实上,由于共同行业激烈的竞争,美国基金费率最近20多年大幅下降,同时出现了大批免佣金产品。与此同时,美国共同基金收费模式一个值得借鉴的方式是,基金规模越大,基金的管理费会逐渐下降。这也就避免了像2007年很多基金公司一味地扩充单只基金的规模而采取了大比例拆分。

  据晨星(中国)报告,从1990年开始,美国共同基金的费率持续走低,股票投资类基金平均每年支付2%的费用,到2010年末该数据下降至0.95%(国内目前这个数字为1.5%)。另外,美国的债券型基金费用也大幅下降,由20年前的1.85%降至0.72%。

  让业内普遍担心的是,如果采用对称浮动管理费收费模式,基金公司在产品设计时,会大大降低业绩比较基准,从而达到获得管理费的目的。

  据了解,此次基金管理费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使基金公司制定合理的业绩比较基准,但实际上,目前基金公司的基金产品是否普遍存在过高的业绩比较基准这一点并不确定。

  《投资者报》曾统计发现,成立半年以上的403只主动管理偏股型基金,共有311只成立以来至今跑赢了业绩比较基准,占统计总数的77%,有92只产品跑输了业绩比较基准,占总数的23%。

  这意味着,近八成基金长期来看是跑赢业绩比较基准的。

  与业绩挂钩应只是个例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认为,按照海外公募基金的发展经验,基金管理费与业绩挂钩可以在单个产品上有所体现,让投资者自己选择,而不是一概把所有产品的收费模式由固定管理费改为业绩浮动管理费。

  如何使管理费与业绩挂钩,公募基金行业在产品创新时已有尝试,其中两种比较受认可的模式分别是博时的“价值增长线”和大成的“风险准备金”。

  比较典型的是,博时价值增长、博时价值增长二号的“价值增长线”概念,前者契约中明确,当基金净值低于价值增长线时,则从下一个交易日开始不提取管理费,直至单位净值在价值增长线以上后,再重新提取管理费。截至5月23日,博时价值增长的价值线为0.88亿元,但其单位资产净值为0.74元,低于价值增长线,所以,目前并不提取管理费。

  相比较而言,大成优选则是另外一种创新模式。

  大成优选是只封闭式基金,其契约中约定,基金管理人每月从已提取的上一月基金管理费中计提10%作为业绩风险准备金,累计上限是基金净资产的10%,划入专门的业绩风险准备金账户,若基金上一年度基金净值增长率低于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5%以上,基金管理人需将业绩风险准备金用于弥补持有人损失,若业绩风险准备金不足以弥补持有人损失,则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应将全部业绩风险准备金划入基金财产。

  如今年年初,大成基金公告,将2300万元基金业绩风险准备金一次性划入基金财产。

  《投资者报》记者 岳永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