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媒体危机”需要坦诚而非对抗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媒体危机,坦诚,对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5-28 14:03
媒体的发展处在一个非常特别的阶段,媒体人自身感受到的危机,远远大于我们给在座诸位制造的危机。
直观地看,媒体当下面临的危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技术革命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远未结束,传统媒体都在艰难地寻找着生存之道。新闻和信息充斥着互联网,但这些网站在得到这些时,只支付非常少的费用,新闻人和信息业者也不得不承认如此地依赖网络,以致甘愿廉价地出卖自己的劳动。
其次,媒体在获得新闻和信息时,经受的"限制和管理"从来没有减少。当下的敏感词管理,与直接带来杀身之祸的"文字狱"相比,生存空间的确扩大了,但用正直的、保有良知的方式生存的空间却缩小了。由于媒体人面前有一条看上去不错的生存之道,大多媒体人不同程度地低下了本可以高贵的头。
第三,我们的危机来自你们。正如流传很久也很广泛的一句话,"防火、防盗、防记者"。这三防正是来自于我们的报道对象--当你们把媒体视为某种天灾人祸时,我们开展工作的难度就可想而知。
是的,我们报道了你们,而且很多时候--甚至在你们看来是99%的时候--都让你们非常头痛、恼火。我经常与你们中间的一些人私下里交往,听到的说法是,你们就不要再报道了,负面不要,正面也不要,我们要的就是不报道。
很显然,如果我们真按你们的要求做,我们必定将失去这份工作。
我在这里,不是来诉苦、喊冤的,我是想对各位诚实地表达一个事实--我们在面对这些困难甚至是危机时,选择了更加顽强地生存,并针对这些困难做出工作的调整。这些调整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加重了你们所理解的"媒体危机"。
比如,媒体人越来越多地使用网络(包括微博)来传播新闻。虽然直接的经济回报并不显著,但是,扩散的速度和范围让媒体和媒体人可以博得比以往大得多的名声。
再比如,面对不同的活法,媒体的行为差异越来越大。这让很多企业在"公关"时变得异常困惑--有的人花点钱足以摆平,有的人似乎不那么看重钱。有的人讲正直,有的人讲利益,没有一致的价值标准,人们做起事来自然无所适从。
再有,当越来越普遍的观点认为,对媒体、记者采取"严防死守"的维稳手法可以有效应对"危机",其实是加重了这些"危机"。因为,对新闻业者来说,新闻价值往往与采访难度成正比。当一个"新闻"非常难以得到时,它就变得有价值起来。人为的警惕和防范,使得采访在进行之前已经建立了"价值",这难道不是让管理者难堪的事情吗?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有关企业和上市公司的各类负面新闻:产品质量与安全、食品与药品安全、服务满意与否、合同条款中地位是否平等和存有歧视甚至欺诈、垄断地位是否构成、财务报表是否弄虚作假、股东优势地位是否被滥用、工程承揽中的腐败和引发的质量质疑、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在经营管理中的失误和失范等等。
众多此类新闻确实被当今的媒体天天跟踪、报道,我不敢预言这样的新闻在未来的哪个时间会减少,我因此也非常理解企业认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危急的媒体环境中的看法。
怎么办?也许正是在座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我的回答就是,既然你们都关心企业的品牌、资本的品牌,关心企业和公司的长久发展,那么,就要学会适应、尊重这样的环境。
媒体的报道和评论构成了当代社会整体的舆论环境,适应和尊重这个环境就是企业健康人格的重要表现。
媒体的报道和评论有着当代社会天然的合法性,它的实质和内涵正是人权(人的基本权利)之一--言论自由。在我看来,言论自由就是人们"知道和表达"的自由,也是人们天然的、不需要向任何人索取、也不需要经任何人同意即有的权利。
媒体和媒体人通过他们的采访实践和传播,一方面自身践行着这份天然的权利,一方面在帮助更多人更好地实现着这份权利。
如果你同意我的看法,那么你就很容易适应和尊重媒体的报道和评论。是的,你可以不喜欢他们写的东西,但你绝不会认为他们那样做有什么不应该。
也许有人会争辩说,如果媒体的报道错了怎么办?很好办,你告诉他们正确的、并要求他们刊出正确的事实;可能还有人很生气媒体乱用评论,哦,对不起,如果是评论那就是另一回事--评论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只有令人喜欢和令人厌恶之别。在我看来,你喜欢的评论通常对你没什么帮助,相反,更多的帮助来自那些你曾经讨厌至极的评论。
还有一种说法我经常从企业界的朋友那里听到--我们感到非常委屈,跟我们一样的,甚至比我们差得多的企业你们却没有报道,偏偏报道了我们,好像市场里只有我们才是那个坏孩子。
实际上,我想对有这种看法的朋友们说,在媒体人看来,能被报道的企业和公司要比不能报道的企业和公司好得多。也许你的企业犯了错误,但阻止媒体报道、不让公众知情,就是用一个新的错误掩盖前一个错误。所以,与重复犯错相比,与媒体坦荡地接触至少会让你少丢很多分,有的时候甚至可能得分。
最后,我想说,当下最为流行的"不报道原则"是不值得推荐的。很多人都会以所谓"低调"的行为方式、怕露富怕被出头的理由来坚持,但是,如果你在对抗公众的知情和表达的自由,你就不可能在他们中间建立一个好的品牌和口碑。
对于今天的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获得好的品牌形象,其前提就是尽最大可能的、以超过法律要求底线的数量和质量向公众披露信息,这些信息的公开不只是公司自己的主动行为,也包括在应对媒体时被动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