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像章:为了忘却的纪念

  毛泽东像章就像拉开的大幕一般揭开了一段中国的往事,屠新建的故事是这段往事中的一个分镜头。他收藏毛泽东像章,是为了收藏自己的青春岁月。

  在屠新建众多收藏品中,最惹眼的就是毛泽东像章。大大小小三十几个毛泽东像章别在毛巾上,其中一个的脖子下方写着一个“忠”字,屠新建说:“这一看就知道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与毛泽东像章放在一起的还有几枚军功章,“我当时在越战时立了二等功。”

  文化大革命、越战,53年出生的屠新建拿出来的收藏品一下子把我们拉回了红色中国时期。军功章旁边的相册中,他穿着军装端着一把巨大步枪在胸口的老照片,是他的过去,也是中国的过去,一切都非常真实、非常渺远。

  小粉丝和大明星

  “这些毛主席像章实际上不是我一个人收集的,是我弟弟哥哥一起,我们家8个小孩都是红卫兵,每个红卫兵都会发一个像章。收藏这个是因为当时对毛主席有感情。本身觉得有纪念意义。”讽刺的是他们家就曾被红卫兵抄过。谁让那个时候的中国,就好像一个青春期的叛逆孩子,浑身长满了刺,自我斗争,也和别人斗争。

  他们那一代人对毛泽东的感情,后人很难懂,其实也并不复杂。战争年代,毛泽东牵动着新中国和所有人的命运,是当时青年一代最大的偶像。制作领袖像章未尝不是一种个人崇拜,但像章里凝聚的感情又未尝不是朴素和真挚的。毛泽东像章记载的历史和烙印的时代,正是他们最值得追忆的青少年时光。收藏毛泽东像章,是纯粹的缅怀和纪念。

  扩大开来,毛泽东像章凝聚了一个时代的共同心态,是他们的集体怀旧,承载着收藏者对革命年代的情感。不可思议的是,当时毛泽东像章的生产制作甚至被用来衡量干部的忠诚度。以此为基础,文化大革命期间制作的总数是80多亿枚。30多年过去了,作为藏品的毛泽东像章升值至万元以上,最贵的十大名章之一“毛主席看人民日报”竟高达160万元以上。

  其实,毛泽东就是那个时代的明星。当时购买像章就像如今购买明星海报,“Download”明星图片作为电脑桌面或手机屏幕一样,是一种潮流,而且更名正言顺。铺天盖地、排山倒海的领袖影响力可以带走一切。在历史无意识的“造星运动”狂潮下,屠新建他们都成为了毛泽东的小粉丝,当起了红卫兵。虽然回过头来看,对只有15、6岁的孩子来说,那些都不过是让人害怕掉队的时髦之物。红卫兵,上山下乡,甚至当兵打仗,莫不如是。屠新建更是顺流而下全都走了个遍。

  上山下乡就好像现在的出国留学一样,“当时是69年,所有的初中毕业生全部到农村去,不去的话就等于这个人没出息,所以那时候叫做一片红。”很多插队落户的女性就直接嫁在了那边,有的男同志也在那边安了家。“我16、7岁过去,呆了将近5年。到农村干活是那么苦啊,而且离家那么远,当时确实想家,真的,劳改犯都没这么苦啊,跑到那边去种地,黑龙江那个地方是零下40多度。”

  上山下乡完了之后他21岁,直接去当了兵,一当4年。4年后,他被通知可以复员回上海,“后来听说回上海我很开心,我想我回上海了嘛,我不就是彻底翻身了。”

  没想到真得打了

  本来,他可以在这个三岔口和那段似是而非的红色潮流告别,“没想到跟越南关系紧张了。”瞬间,他的全身血液都被点燃,“我马上主动报名,当兵就为了打仗。”本来可以复员回梦寐以求的上海,但毫不犹豫地去了前线,他说自己当时“思想好”,还被选为代表带上大红花上台演讲。看得出来,直到现在他都不无自豪。于是,在1978年底他和战友们坐着火车吭哧吭哧到了广西边境,在最蓬勃的25岁当了防化兵,穿上了防毒衣,“开着三轮摩托,非常苦。”

  他“思想好”和他的家庭分不开。屠新建的家庭不仅是一个革命家庭,更是一个真正的书香门第。父亲是革命时期有名的老干部屠基远,他在出版社工作的姐姐专门为父亲编了一本书叫《寄园纪事》。他还有个有名的哥哥叫屠新时,是美国《中美邮报》的社长,更是一代书法家。

  屠新建从小受着革命教育,骨子里天不怕地不怕。但毕竟从军的热情和真枪实弹干起来还是有天壤之别的,“没想到去了以后没几天就真得打了。”逼上了梁山只能往前冲,“我们当时就凭着满腔热血上去打。冲到最前面的那群人都牺牲了。跟我一趟列车的,也牺牲了好多人,满满的一个山头都是坟墓。”

  最后是打了胜仗,屠新建他们十多万士兵凯旋归国,受到了热情欢迎,“奖状啦,慰问品啦,都来了。”他记得当时每人发了两三百元,牺牲了烈士每人一两百元。

  后来, 2月17日就变成了越战纪念日,每年越战战友们都会在那天聚在一起悼念逝者,“某阵地、血肉磨坊,虽然惨烈的烽火硝烟早已随风消散,心中却依然震撼。静夜,祭奠。”、“坐在硝烟过后的废墟上,我哭地太久。”、“变异了的人生呀,我的战友。”时过境迁,新中国经济的发展超越了一切,一位越战老班长还为此兜揣了不少幽愤:“衙门沟里溢满油,越战功勋却漫游。”

  兜兜转转,屠新建终于到了上海,“从来不和女同志说话”的他在三十岁左右时结婚生子,并去了工厂工作。至此,他剥去一身红衣,回归了普通人的身份。“我工农兵都干过,以前是说这个人工农兵都干过,将来肯定有出息。”

  他确实这么做了,但不知道后来人会不会觉得他有出息,反正花甲之年之后,他有点痛心疾首地说:“我很遗憾我们这一代人没有好好学习。小学毕业的时候文化大革命,1966到1976年整整10年,我们没有学习,全部是荒废掉的。不要说大学了,小学、中学都没好好上过。”

  屠新建是那个时代里最普通的一个人,他的故事也是那个时代里最普通的一个,抽屉里的毛泽东像章和越战军功章就是他的传记,也是--为了忘却的纪念。

  文/林淑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