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赵英雄谢幕

  从远渡重洋到归隐江湖,花了近30年,他把“赵福全”三个字变成了一个符号。经历过出国、回国、搞学术、到企业、再回归学术,赵福全的汽车专列几经开出,停靠,转站,从神坛走向未知,从主场走向幕后。

  4月20号上海车展媒体日当天,吉利汽车主管研发的副总裁赵福全没有和以往六年一样出现在吉利汽车的展台上,是的,他离开了这家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民营汽车公司。

  赵福全从吉利离职,跳槽清华大学任教,消息如同一股强劲的龙卷风,在这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海面上掀起巨波,各种猜测和传闻甚嚣尘上,一时间赵福全闪离之谜成了哥德巴赫猜想,海归要退潮了吗?

  “舍”和“得”

  赵福全的家在东北,是赵本山的铁岭老乡,性格豪爽不拘小节,时常喜欢开怀大笑,有话直说,不拐弯抹角。

  “想多摸摸车。”带着这个梦想,赵福全踏上了吉林大学的校园,那是1981年的夏末秋初,当时的赵福全还是一个青涩懵懂的年轻小伙。瘦弱的身躯拖着厚重的行李,走在落叶缤纷的林荫道上,显得吃力。那一年他18岁,中国的汽车工业在他的印记里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当第一波出国潮热火朝天此起彼伏,从吉林大学内燃机专业毕业的赵福全放弃了难得的保研机会,也放弃了吃惯了的猪肉炖粉条和小鸡炖蘑菇,提着红色皮箱东渡扶桑,进入日本广岛大学进修,那一年他23岁。

  六年多后,三十而立的赵福全获得了广岛大学工学博士。此时,汽车于他渐渐清晰,并明朗了起来。“我是一个梦想主义者。”赵福全开始把“汽车”归属于“梦想”。“这个梦一点点变真、变大,内容一直在变,但它的本质没有变。”如今,赵福全已是成了名的大侠,而曾经陪他远渡重洋的红色皮箱已经破旧,漆也被蹭掉了许多,但他依然不舍得丢,珍藏在家里。

  离开日本后,赵福全到了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担任研究员,1994年时,他又来到美国,在韦恩大学做研究工作。几经辗转,当初那个只想到国外多看看世界的年轻人,已经成为学富五车的专家。

  虽有将才,不过这个兵,可还从没有真正扛过枪上前线。所以,不想只在象牙塔中看世界成为赵福全迫切需要改变的。

  或者,比想象中的理所当然,也比想象中的路途平坦,怀揣着高学历的赵福全开始在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之一的克莱斯勒公司“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从产品工程师慢慢做到技术研究总监。事业风顺,家庭和睦,一切都看起来完美如意,可是赵福全却有不得不解的烦恼,“对华人来说,在国外有现实的天花板,企业太大,个人作用有限,我需要更大的舞台。”

  “我是一个不安现状的人,愿意折腾,出国是一个寻梦的过程,回国也是一个寻梦的过程。”自负自己能干很多事的赵福全开始了一个“舍”和“得”的博弈。

  放弃美国稳定的生活和高薪的工作,撇下妻子儿女独自回国,这是一个让赵福全思量很久的过程,“妻子是真正懂我的人,她说你回去吧,不然会后悔。”三思而后行,2004年赵福全带着妻子帮他收拾好的行囊,回到了地球的另一端。至此,他的西餐生活结束了。

  从华晨到吉利

  只是不知道习惯了刀叉的赵福全还能否重新适应中餐的酸甜苦辣咸,会不会产生水土不服的不适感。

  即使走过日本、欧洲和美国,赵福全的经历很“洋”,但他依然喜欢操着浓郁的东北口音,说自己的家乡铁岭是“大城市”。他说话几乎不夹杂英文,清一色的东北口音普通话。虽然他英文很好,海归身份很潮,但他依然很“土”,“大家都知道我土。”这里的土是华丽转身后的淳朴不改,是回归后重新适应的踏实和实在。

  只是,此前以“大跃进”速度奔跑前进的中国车市,在浮躁背后能否有足够的胸怀来接纳他的“洋思想”?如今车市缓增,面对销售无锅之难的困境下,赵福全的“洋为中用”是否依然坦途顺畅?

  不仅懂技术,还善于管理,漂泊国外多年的“国际赵”开始为自主汽车企业添砖加瓦。

  赵福全初到华晨,华晨的研发一穷二白,没有新品推出,业绩走向最低谷。试剑华晨两年多,赵福全着力建设研发体系、平台和团队,带领众多“土鳖”研制出的尊驰被市场认可,骏捷热销,甚至可以和合资车型分庭抗礼。赵福全开始声名鹊起。

  授予民族汽车产业以“渔”,成为赵福全风光一时的赞美。

  “华晨是老家的企业,选择华晨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其实,赵福全不是没有挣扎。从接到华晨的邀请,到最后接受这份Offer,赵福全踌躇了10个月。“思想上也有拔河,毕竟国外事业正在巅峰,家庭也在美国,回来也有不确定因素。”

  在华晨上下混乱,严重亏损的情况下,赵福全带领团队进行研发体系开发和完善,华晨销售也日渐走上正轨。就在华晨“咸鱼翻身”时,赵福全提交了辞呈,“现在华晨不需要我了。”江湖猜测开始纷纷扰扰。

  在500多人的华晨研发体系里,只有赵福全一个海归孤掌难鸣?祁玉民的铁腕政策,牢牢把控财政大权,在华晨亏损之际急需研发资金的赵福全常常捉襟见肘?这些都是当时诉诸于耳边的猜测。为什么离开,赵福全闭口不谈。也许是赵福全成熟的汽车理念和不成熟的中国车市始终处于摩擦之中,从一开始便注定了他的离开。

  辞别华晨,炙手可热的赵福全下一站行程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赵福全去了吉利。”如同平地一声惊雷,在业界炸开了锅,业内人士纷纷不解,随之惋惜。

  吉利汽车当家人李书福常说,“赵博士和吉利是有缘人。”当时,李书福亲自把Offer递给赵福全,心中有梦的他不能说不感动,当然也有迟疑,这一迟疑就是三百多个日日夜夜。直到有一天,李书福在机场偶遇赵福全,便有了一段英雄重英雄的佳话,“在吉利,李书福的利益就是试金石,是公正公平的度量衡。”吉利制度上的优势,让赵福全如鱼得水。

  “当时业界认为吉利连一匹黑马都不是,黑马是奇瑞。吉利是鲇鱼,鲇鱼注定是过渡性的。”当时的吉利发展势头滞缓,制度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成为赵福全必须迈过去的坎。决定接受华晨,赵福全用了10个月,加盟吉利,赵福全观望了一年。最终,他还是成了吉利的有缘人。

  吉利前期处于“逆向测绘”,没有数据积累,靠“偷”和“抄”山寨了很多车型,外界非议不断。“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山寨短平快,是企业最初谋生存的一个阶段。”赵福全虽然理解山寨对吉利生存的给予,但并不认为是长久之策。“自主研发是造血,是一个企业维持长久健康的根本。”除了“山寨式创新”,吉利还需要一套完整规范的研发体系。“以前大家没有章法,胡乱出拳,你还怎么研究他到底是少林还是武当。”

  当时吉利的研发就是胡拼乱凑。坊间戏言说,坐吉利车要有不怕苦和不怕死的精神,这话虽然刻薄却真实。在2006年,首次参与C-NCAP安全碰撞测试的吉利自由舰仅获得二星评价。

  赵福全的到来,让吉利彻底脱变。“对于我或者其他海归专家来说,吉利算不上高起点,却有一个能让你折腾折腾,做点事的环境。”在他有条不紊地折腾下,吉利几乎拥有了国内先进的汽车技术,规范的研发流程和研发体系。2008年7月,吉利远景碰撞测试收获四星评价,在此之前,这仅是自主品牌中唯一的四星。2009年12月,吉利熊猫成为国内第一款获得C-NCAP五星安全评级的A00级小车……吉利开始让业界膛目,让消费者结舌。

  黯漠离场

  2002年李书福提出2015年完成200万辆的销售目标。“你那个要是假的,那我这边也得假干。”这是赵福全进入吉利问李书福的第一件事。得到肯定答案后,他拿给李书福一个产品研发规划:2015年前完成5大技术平台,15大产品平台,42款新车开发,每款车型年平均销量5万辆左右。

  新规划一出,吉利内部哗然,“赵福全真能假大空。”200万辆,对于当时总销量还不足30万辆的吉利来说是一个难以跨越的鸿沟。每辆车年销量达5万辆,这样雄伟却不着实际的目标,足以让许多合资车型汗颜。这样的口号听起来气势磅礴,却容易不小心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招人话柄。

  赵福全的信心满满,给李书福吃了一颗定心丸,只等着收获200万辆喜悦的那一刻。高于实际的目标其实暗藏着危险。前方的暗礁和触礁的危险,赵福全不是不知,甚至是心知肚明,只是没有想到来得竟这样快。

  时至今日,赵福全宏伟计划中的大多数产品仍然停留在规划与梦想中。而其主政吉利汽车研发期间,吉利在推新车上的表现可谓善乏可陈,唯一一款大红大紫的帝豪EC7,也是吉利汽车专门请的韩国研发和工程团队的作品,从最初的研发到最终的标定都是韩方研发人员的主导,赵福全治下的研究院是这一产品推动者,而不是主导者。

  帝豪EC7之后,赵氏主政的吉利汽车研究体系随后推出的帝豪EC8、全球鹰GC7、GX7和和英伦SX7等车型,EC8勉强维持月销1000余辆,GC7是EC7的同平台车型简单延伸,SUV车型中GX7和SX7战绩一般,而且,因为产品的匮乏,GX7是当初为帝豪准备的EX7换标而来,SX7同样是GX7的平台延伸。

  不能否定赵福全在体系和安全标准的打造方面的努力,但是媒体质疑更多的集中于结果和缺憾,以及研发的现状,并因此为吉利汽车未来的发展带来的确定和不确定。

  赵福全离职奔赴清华大学任教,就像许敏当初挂冠奇瑞汽车前往上海交大一样,历经本土化培养、在海外完成汽车研发经验的积累并在本土汽车企业实践之后,他们的丰富经验和教训,在新的岗位上对年青一代学子的传道授业解惑,会成为未来中国本土化研发进程的宝贵财富。

  文/卫金桥、周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