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汽油直喷似乎成为新型发动机的标准配置,就连许多在发动机技术方面较保守的厂家都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未来的发动机都是直喷的!
“直喷”有何不同?
“直喷”就是将燃油直接喷入气缸,这个概念最早来自柴油发动机。也就是说在“汽油直喷”出现之前,“直喷”通常指的是“柴油直喷”,对“柴油直喷”有兴趣的童鞋可以自行了解一下,我们以后会有相关介绍。
上期我们说到,进气歧管喷射(MPI)和缸内直喷(GDI)的主要区别在于喷油器的安装位置和汽油压力。传统的歧管喷射系统将喷油器安装在进气歧管上,将汽油喷入进气歧管,雾化的汽油与空气混合再进入气缸;而缸内直喷系统的喷油器安装在气缸盖上,将汽油直接喷入气缸。汽油要喷射就必然需要压力,而喷射位置的不同又决定了两者的汽油压力有巨大的差别。进气歧管内的压力通常都比较小,对于自然吸气发动机,歧管压力通常为负压,因此,进气歧管喷射系统的汽油压力通常在0.3MPa左右。而缸内直喷系统要将汽油喷入高压的气缸内,自然需要更高的油压,目前缸内直喷系统的汽油压力通常在4~13MPa,一些新型的系统更是可达20MPa!
基于喷油器安装位置和油压的不同,缸内直喷系统与进气歧管喷射系统在结构上也存在较大差异。首先,缸内直喷系统需要另设高压油泵以产生高压;其次,喷油器的结构不同、精度也要求更高;最后,发动机的控制系统也更加完善,控制精度更高,有些系统还可实现二次喷射。当然,由于高压泵和喷油器非常精密,系统对汽油的清洁度和润滑性也有更高要求。
为什么要直喷?
“想要马儿跑得快,又想马儿不吃草”是人们对发动机的终极愿望。我们知道,要提高发动机的燃油效率,提高压缩比并控制空燃比是两个重要途径。歧管喷射系统发展至今,在这两方面已经遇到了瓶颈:提高压缩比就会带来爆震、空燃比太大(混合气太稀)就无法点火,而缸内直喷恰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采用缸内直喷后,汽油与空气的混合在气缸内完成,汽油在气缸内雾化蒸发,可降低燃烧室温度,抑制爆震。另外,直喷系统可通过对喷油、进气过程的精确控制,实现分层稀薄燃烧,在减少喷油量的同时还可进一步提高压缩比。总的来说,采用缸内直喷后,发动机的效率更高、油耗和排放也得以改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