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理财通以及微信支付,是从互联网金融“存”一端开始发力,并利用财付通的第三方支付底层架构来满足支付的便捷性需求。其战略重点是利用互联网社交群体粘性来快速推广在线理财,并提供快捷购买与取现服务,进行互联网流量的“金融化”变现。
在2014年伊始,腾讯逐渐推出在线理财产品,并进入大众视野。腾讯拥有庞大的互联网产业链条、数亿级别的互联网消费群体和社交人群,并有旗下腾讯电商作为电子购物的延伸,在互联网金融圈里面具备了很好的底层架构,开展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业务也相对比较便捷。拥有良好的先天条件,还需要后天的战略加以引导,包括自身的金融资源配置、同传统金融的合作、与竞争对手的市场争夺等等。
微信理财将互联网流量金融化
腾讯理财是利用互联网的流量进行金融化的变现,并结合微信的社交平台提供极其便利的应用场景理财化。
腾讯的理财通和余额宝类似,客户可以绑定银行卡,并通过快捷支付将银行卡中的现金存入理财通,腾讯通过将资金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来实现稳定的收益,一般在年化收益率3%~5%之间。“及时赎回,购买便捷,收益每日量化,简单清晰”成为了微信理财通等在线理财产品的亲民特色,获得了极大的市场认可度。
从市场表现来看,微信理财取得了不错的反响,特别是基于银行卡绑定的微信红包在2014年春节引爆了微信圈,成功地开展了一次近乎零成本的微信金融宣传。从侧面也反应出微信理财在微信生态圈内部独一无二的生态优势:社交人群和频繁往复的基于社交的金融需求。
在互联网,腾讯拥有和阿里一样的难以匹敌的生态流量,这种流量是进行互联网金融产品变现的绝佳优势条件。
微信理财为腾讯金融迈出了关键步伐
腾讯都涉足过哪些金融细分行业呢?
2011年,腾讯收购了益盟操盘手20.2%的股权,双方共同推出证券软件“腾讯操盘手”,该软件可使用QQ号登录,并植入了微博炒股等功能。
2013年5月18日,首支互联网媒体发布的A股指数腾安价值100指数启动仪式在京举行,该指数由腾讯网与济安金信联袂推出,基点为1000.00点。
2013年8月,市场传出腾讯与长城证券合资成立了网络证券公司,正在申请牌照的消息,随后双方均表示此传言并不属实。
2013年9月,有消息传出腾讯有意申请民营银行,虽然未予正式承认,但反映出腾讯在银行业的某种意图。
2013年7月以来,微信发布了5.0版本,并融入了微信支付功能,而后逐渐向电商和微信公众号,及线下商场开放支付权限,移动支付意图开始显露。
2014年初,微信理财通上线,正式开辟了腾讯金融的在线理财市场,进入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理财阵营。2014年传统春节期间的微信红包,以及近两个月的线下打车移动支付之争,都开始了以微信为支付媒介的互联网金融应用场景化尝试。
腾讯金融第一个能够形成市场影响力的产品是微信理财通,而其他的金融产品大多是“雷声大,雨点小”,缺乏一以贯之的产品开发和真正的市场占有率实力。腾讯的金融战略一直缺乏一个全面清晰的框架,野心是有的,但在微信以及支付功能出来之前,腾讯金融一直没有找到核心。可以说,腾讯金融是从在线理财开始正式启航的,也标志着腾讯金融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充分利用社交群体粘性
腾讯理财通以及微信支付,是从互联网金融的“存、贷、汇 ”中的“存”一端开始发力,并利用财付通的第三方支付底层架构来满足支付的便捷性需求。对于腾讯来说,这是找到了一个最佳的战略切入点。和阿里相比,如果再从“贷”的资产端开始做起,已经很难取得优势了,因为腾讯电商的数据积累和平台信用环境还不足以支撑起电商小贷的需求。
和百度选择用百发理财来引爆市场粘性一样,腾讯的战略重点也是相似的,利用自身优势最大的板块—互联网社交群体粘性来快速推广在线理财,并提供快捷购买与取现服务,在货币市场基金的互联网化过程中,市场还没有完全饱和的情况下,尽早地利用腾讯的社交优势来圈占更多的客户群体,实现规模的几何级增长。
腾讯金融战略目前在在线理财市场总算是赶上了末班车,取得了还不错的市场效果,打响了头一枪,但仍然需要在其他的细分领域内做更多文章,比如电商小贷、P2P、金融服务平台以及更多的互联网金融应用场景。事实上,腾讯的金融战略完全没必要照搬阿里的“存、贷、汇 ”模式,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借鉴式吸收,结合自身的优势资源进行互联网流量的“金融化”变现。
下一步,腾讯理财应进一步通过微信这个庞大的社交人群圈,进行更多理财产品在线销售的尝试,除了货币市场基金,还可以把保险、银行理财等产品搬上微信的理财频道,前提是获得监管当局的认可,并和相关的金融机构做好产品的在线销售系统对接。此外,理财不仅仅是增值的过程,微信为介质的腾讯理财还需要在理财的基础上衍生出更多生活化的支付场景,盘活微信支付的理财资金,进行便捷的生活支付,营造资金沉淀的更多场景,如嘀嘀打车和发红包等。
在进行金融布局时,腾讯应该把握以下方面。
首先,整合集团内部的金融资源,包括底层的支付结构、同传统金融部门之间的产品合作,以及同集团其他产品之间的金融化对接。这一步相信在2013年的蛰伏期,腾讯已经做了很多工作。
其次,不求盲目完整,力求做精做细。腾讯金融应立足于掌握自身优势的前提下进行有选择性的尝试,先集中优势兵力突破几个核心的优势产品,而后再考虑产品的全局化和战略化。在后续金融产品的推出上,腾讯金融应该以腾讯的平台性为底层架构,开展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在产品的表现上,这很有可能是碎片化的,但是纵观全局,这些碎片正好成腾讯金融的支架,支撑起整个金融服务平台的运作。腾讯金融应该抓住“平台、碎片化、支付”这几个关键词,进行金融框架的搭建。
* 作者系上海融至道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互联网金融分析师
■文/陈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