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影视的拍摄
-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感悟,斯坦尼斯拉夫,风格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03 15:53
斯坦尼斯拉夫体系究竟能否适用当代戏剧、影视表演?在舞台表演与影视表演和创作中究竟如何运用斯氏体系?这就需要我们认识当今世界,社会人文理念,不断地探寻一种适合时代戏剧、影视表演,完善自身的修辞风格,构建当代戏剧、影视表演具有特殊性。以反映时代生活,塑造时代治人,用朴素的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美学思想,继承戏曲的唯美思想,呈现一种生活既美,美既生活的革新精神,在艺术表演实践中出现的情况下,不断推翻先前的发现。探索更加接近不同时期的创作机制,审美习惯的观赏性。现代影视表演较诸传统电影表演,又有其特殊的要求,传统影视表演往往舞台味较淡,这与早期电影创作还没有完全摆脱戏剧的影响有关,而现代影视表现则远比过去更加贴近生活。
不管是古典艺术、现代艺术,还是当代艺术,它们都有相应的语汇和语言。当然戏剧艺术是否有自己的语汇,如何开启了自然主义的现实主义对抗僵化的现实主义的历史。所谓自然现实主义,是戏剧、影视工作者用日常的眼光来对照现实。“当代”是一个共时性的词语,“当代”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解释,结合自身文化主流,不同价值观念上都有差异。一个国家,一个地域,一个民族,“当代戏剧、影视”都有它的“当代思维”特殊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传承创新。这也是我们对戏剧、影视认知的“时代精神”,作为“西安话剧院”一员对充满改革发展创新“当代戏剧、影视”重新开始体验。
当代影视的发展继承了传统电影创作的成果,运用摄影技巧、手段、创作方法的发展和新的质的体系,是继承基础上的引领创新。因此,影视拍摄技巧、手段的淘汰与否定,也不是新陈代谢与全面更新。而是这些运用技巧与方法在新的当代创作思维中,在更深入地把握人物与反映当代生活的创作体系中,让当代影视观念与美学思想中产生视觉,是艺术手段的新层次的发展。如对人的研究从表层走向深层,从单维平面的思维观念走向多维立体的当代思维观念,从封闭的创作思维体系走向开放的当代创作思维体系。总之,使当代影视创作走向更新、更深的层次,提出了纪实性与意识性的综合。如,诗的影视剧与散文影视的综合,蒙太奇风格与长镜头风格的综合,以及各种不同艺术样式的汇总,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人类思想空前活跃。我们的世界进入了信息多元的时代,重新认识自我本性,认识世界的各种社会科学、心理学、哲学得到飞速发展,它不会不对人类自身的重要艺术-影视,产生空前的渗透和各种生活影响。影视从塑造人物、反映生活的总体方法结合,给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认识影视进入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变化,给了在影视表演领域带来的影视,让我们对于传统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方法,创作方法有些不同认知和掌握表演及戏剧结构等。
这么多年来参与影视拍摄,是自己在不同影视作品焕发着不同色彩,给观赏者带来幸福的快乐与思考。虽然,每一部作品,让不同的观众感悟作品中人物,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酸、甜、苦、辣的追求,运用当代戏剧、影视手法产生了彼此不同的社会层面、利益的价值观。让作品伴蕴着编剧视角的审美,社会情态的横、断面的人文思想剖析,增强影视作品的观赏性、满足不同阶段观众的审美需求。对于接到每一次剧本,自己都结合当代影视表演新理念,让每一部戏表现金子一般的品质,使作品更加自然。真情的影视表演,尽管它不是很明确地告诉你该发生什么,但它会激起你自己想一想的冲动与快感,带你去思索一下,是你观看影视的过程中会波动心里的那根弦。所以,每部影视作品的选择都要有一个特点,就是雅俗共赏,就是不同的观赏者会有不同的感受和领悟,让观赏者魂牵梦萦参与剧中人物戏中,做到最有价值并使每部影视作品成为艺术品。影视剧--根本目的,不是对某项人文思想的批判,而是对人性的部分分析和自我救赎,演人的灵魂,演人的忏悔,使我们这些对影视艺术、戏剧工作者所要追求和努力工作方向。在当今的现实生活更多的追求时尚生活,面对生活人们对于社会横层的变化,如何去表现人们的真情实感的呈现,更好的使自己深层解读昨日的文化根源,它是我们艺术工作者在新时代对艺术的深思。
通过这十几年来拍摄的影视作品,如“三个女犯的七十二小时”“小麦进城”“养女”“憨媳当家”等等,更多的选择适合观众的文化意识,从多层面反映当代文化,呈现给观赏者一点点心灵的启发,感情上、思想上、家庭上的扶平。而这些影视作品也适合当今年青人群对现实观的认知,所以,一部影视作品选择与拍摄,考验着影视工作者的思维理念,使它们都具有这种明显的美学特点。戏编得那么自然流畅,那么生活,魅力不是来自编出来的戏剧性。而是生活中本自蕴藏的戏剧性。它是艺术家对平凡生活中的美的独特发现、挖掘与体现,是艺术家对生活思考与深度的一种艺术升华。一部作品,是导演与摄影的处理也是一种内功,是隐藏技巧的技巧,隐藏艺术的艺术,正如名人指出的:“形象应当体现生活本身,而不是体现作者对生活的概念和看法。形象不是标志或象征生活,而是要体现生活,抓住生活的独特性。”所有这些传达给作为观众们的我们远远超过仅仅是身体的外形和动作,本色--更重视本色与物质的魅力与冲击力,演员自身的影像、形体、气质摆到银屏上,演员影像表现了自身,艺术家使它浸染着意义与魅力。
而自己作为一名话剧演员,所要面对影视去展示表演,话剧演员活动的天地是几十平方米的舞台,面对剧场里直接交流的观众,话剧演员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熟悉舞台这一形式,并掌握舞台形式的规律,即要有“舞台感”,更加熟悉人物设计的语言、行动线。如熟悉舞台形式、舞台的各个表演区、下下场、关闭幕、虚拟的布景与道具、舞台下观众欣赏的距离,角度以及舞台上下存在的“第四堵墙”,也与观众的“交流”,准确掌握好舞台调度的语言节奏,行为节奏等等。话剧演员对于这一切都可见的,可以感受到的,通过每天不间断重复的排练磨合,进一步地检验、修正,逐步地掌握戏剧的程式化。可见,影视艺术无限时空的特性,虽然给予演员提供了广阔的表演天地,让演员充分的表演似乎是无限的,但对于这无限的空间是通过有限的银屏框框来体现。影视艺术的时间、空间不受限制的自由能力,让演员也要有完全不同于“舞台感”的“银屏感”、“镜头感”。
通过一部部的拍摄与体会,认识影视是活动的造型艺术。所有演员在的现实表演区里要考虑到摄像机镜头里构图的要求,表演时要适应摄像师、灯光师从摄像技巧上对演员的要求,不同技巧的处理,推拉摇移,俯仰升降,长焦距、变焦距等对演员的表演有不同的要求和限制。当我们对待镜头前的镜头感不像舞台的出演,而是脱离舞台框框和观众距离那样能明显感觉和易于掌握。影视艺术无限空间的优点给戏剧演员带来很大的创作优势,同时伴以很多创作的难处。如在现场,演员花在“技术型”排练的时间,往往大大超过真正排练的时间,如:“三个女犯的七十二小时”拍摄之中,让舞台演员直到第一次拍摄影视时才知道,我们受此训练远远不能认为是完备的,一场场,一个个镜头,给自己是一种最难对付的表演形式,任何人只有成功地通过这一考验,才能第一次称自己为影视演员。当自己在表演,一个法盲的妇女角色镜头时,内心深处从未意识到,如果自己的头动得太过,哪怕只有一寸,那你就会离开焦点,甚至出了画面。这才是影视表演。当代影视拍摄制作中的动向拍像,场面调度的蒙太奇对演员这方面的要求更高,更需要戏剧演员的如何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完善与全面相互配合。
虽然自己是戏剧演员养成案头工作,接触影视这一行工作,深深体会也要很好地分析、研究作家影视的文学剧本,但她在镜头前实拍时依据的却是导演的远镜处理。这与戏剧演员的创作有很大的不同,该如何学习分析分镜头剧本、场次,并依据它去设计自己的表演理念,掌握好对不景别的距离感,用不同的分寸和手段来表现人物。再如拍摄远景则着重要求丰富的内心体验和细致的面部表情,如果用变焦距镜头来拍摄,从全景变为特写,摄像机并没推到演员跟前,仍固定在远处。这更需要演员则必须掌握表演层次的变化,此时内心感觉到镜头推成特写的节奏和速度,让自己的表演越来越细腻。
影视形象的一个特点是比舞台形象具有更丰富、更细腻的外部描写,许多舞台上完全不被重视的瞬间和细节可以通过影视特写的处理实现出来,将人物最仔细、最微妙的体验和感觉传达给观众。影视拍摄工作给了我生活快乐。
杨佩婷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