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伦理问题
-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网络社会,伦理,网络伦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03 16:04
网络社会伦理与现实社会的伦理有着一定的区别,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开放性、多元性特征。该文在分析网络社会伦理特征的基础上,对当前网络社会伦理弱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期望为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可行的参考。
网络社会是数字化存在的人与互联网技术互动而形成的,网络社会虽不同于现实社会,但可以说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与现实社会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依赖于现实社会,又区别与现实社会。因而网络社会的伦理与现实社会有着较大的区别,集中体现在自主性、开放性和多元性三个方面。近年来,网络社会伦理道德弱化的现象较为明显,在深刻认识网络社会伦理特征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认识网络伦理弱化的原因。
1网络社会伦理的特征分析
相对于现实社会,网络社会伦理存在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自主性。与现实社会伦理相比,网络社会伦理有着较强的自主性。现实社会中,人们的交往多为面对面的接触,在这种交往过程中,人们会十分重视自己的身份、地位、年龄、名誉等特征,加之人们多生活在一个相对狭隘的范围中,是否遵守道德规范、是否遵循社会规则对其地位、名誉等影响较大,因而人们总之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以免对自身和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因而使得交往主体的自主性相对较低。而在网络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均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可以说不存在真正的面对面交往,这就使得人们不再像现实社会交往中那般重视自己的身份地位、年龄等因素,网络使人们成了对自己的真正主宰者,使他们敢于冲破地位、身份、年龄等因素的“禁锢”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态度,甚至发泄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因而在交往过程中体现出更大的自主性,无论网络社会伦理还是网络社会的其他领域,均由网民自己来做主。
开放性。网络社会伦理相对于现实社会伦理具备更强的开放性,网络社会主体的道德意识、伦理观念和道德行为之间常常产生碰撞、冲击、融合。现实社会中,人们常常按照人种、国别、职业、年龄等标准将自己纳入某个固定的群体,并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遵循着一个群体之内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因而现实社会伦理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网络社会中,网络化的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不再如此关注国别、人种、地区、职业、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因素,也不再以此禁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使得网络社会伦理展现出较强的开放性。与此同时,不论是现实社会还是网络社会,伦理的发展均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优秀的、合理的伦理观念总会被传承下来,腐朽的道德观念总会被淘汰。
多元性。与现实社会伦理相比,网络社会伦理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化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在现实社会中,每个国家、每个特定的地区、每个社会组织、每个民族、每个宗教等均有着其主流的伦理道德观念,处于群体中的人需服从主流伦理道德。即使存在不同于主流伦理道德的其他伦理观念,也往往得不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和服从而无法传承下去,因此,现实社会的伦理是比较单一的。而在网络社会中,数字化存在的人,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宗教和民族,各种价值观念、理想和信仰、道德观念在网络中汇集和融合,从而使网络社会伦理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网络社会伦理弱化的原因分析
网络社会作为一种虚拟现实,为人们创造了一个以自我为主体的境界,在此情况下,人们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为自主、开放,抛去了身份、地位、年龄、职业、国别、人种、民族、宗教信仰等种种因素的局限,数字化存在的人与人交往更为自由大胆,可以不必以身体在场而感到任何胆怯、羞愧、危难等情绪。正是由于它所揭示的信息具有虚拟性,而感情因而可能具有虚拟性.虚拟网络为此提供了保护。在网络社会中。由于网络社会自身的特征,致使人们可能通过网络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各种思想和情感,没有在现实社会中的那种恐惧和担心,人们之间的交流是间接的交流.它是以数字化、符号化为手段的。这是人认为自己进入了一个没有秩序,没有规则的世界,其任何言行举止仿佛脱离了现实社会的约束,这种“身体缺场”的交流,使人们对人际之间的网络互动关系的反映及与人自身的利益相关联的考虑,比在现实社会更为弱化,因而导致各种在现实社会中较少发生的伦理失范行为的产生。
此外,在网络社会中,网民之间的交往以互联网为平台,以电脑和手机等电子设备为工具,交流模式从现实社会中的“人-人”模式摆脱出来,而是形成“人-机-符号-人”的模式,这样一来,网民在网络环境交往中面对的仅仅是电脑或手机界面,是之与家人、朋友、同学、同时等在网上交流的机会减少,而与陌生人的交往几率较大。天长日久,这种对电脑依赖的倾向使人在现实社会不愿意与其他人交流,从而导致这一问题的产生:一些网民在网络社会中常常是富有热情和激情的,与网络好友的交流也往往通畅无阻,但是他们面对现实生活和真实世界中的家人、朋友、同学、同事时却往往缺乏热情和耐心,甚至表现出极大的冷漠,对真实社会中的各种人际交往活动参与度极低,逐渐产生人格上的自私倾向,往往只考虑到自己的感受,自己个性的张扬,而不愿意迁就、迎合和配合他人,久而久之演化为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进而引发一系列失范行为。
综上所述,网络社会伦理打破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界限,使得多种社会思潮、宗教信仰、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在网络这个广阔的平台上得以碰撞和交融,网民作为数字化存在的人,不再像在现实社会中那般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与自身社会地位、年龄、职业、身份的匹配性,同时也不再可以遵守现实社会中自己所处群体的主流伦理道德观念。以上种种因素使网民受到各种文化、价值观、伦理的重装,进而在心里上产生矛盾,在思想信念上产生动摇,出现相对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使得其伦理道德自律意识降低,进而造成网络伦理的削弱,从本质上说,网络伦理的削弱是一种道德危机。虽然网络社会伦理也遵循“优胜劣汰”的规则,随着网络社会的逐步发展,其伦理体系也将逐步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但为了加速这一进程和减少当前因网络伦理弱化而产生的问题,我们在未来仍需深入研究如何规范网络社会伦理。
廖雅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