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祭日的意義
- 来源:中国怡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國家公祭日,意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08 14:49
今年是中國首個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公祭儀式併發表講話,表達中國政府、人民對發生在六十七年前的南京大屠殺三十萬死難同胞哀悼與追思,更提示世人警惕日本右翼軍國主義的復辟與否認侵略史,代表為二戰中受日軍殘害的中國及亞洲各國人民主持正義。事實上,南京大屠殺始於一九三七年九月,日軍對南京城就進行了無差別轟炸,造成了數以千計房屋被毀,貧民傷亡,大量難民無家可歸,在從上海到南京的一路上,喪失人性的日軍互相打賭比賽:以誰先殺滿一百個中國平民為榮?
至於從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至一九三八年一月底,日軍在侵入南京後,對中國平民、放下武器的徒手軍人,則實行了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慘絕人寰大屠殺,以及違背人道的暴行,二萬多名中國婦女遭強姦、輪奸。德國政府從它的代表者得到的報告說,這不是個人的而是整個陸軍,即日軍本身的殘暴和犯罪行為,日軍就是獸類集團。
南京大屠殺是人類近代史上殘暴反人類罪行之一。它深刻揭示了,日本軍人受軍國主義毒化,反人類國民性可恥陰暗面,對完全剝開日本軍國主義畫皮具有警世作用。
侵略是人類的犯罪行為;和平是人類永遠追求的目標和信念。中國人民祈禱和平,也希望中日兩國人民世代友好不再發生戰爭,重啟受日本右翼破壞中日邦交,但這一切應基於中日政府四項基本共識,和日本必須承認發動侵略戰爭和懺悔犯下的罪行。中國人民在八年的抗日戰爭,經歷了日軍南京大屠殺、強征慰安婦、七·三一人體試驗和數萬起規模屠殺,如果說作為侵略加害方的日本廣島和平祈禱會是日本放下屠刀,做一個正常與嚮往和平國家的懺悔大會;那麼南京大屠殺公祭日,則是做為被侵略和深受日軍殘害的中國人民不忘受害同胞的血腥苦難,反對軍國主義、立志在世界上宣導人類良知、正義、捍衛和平、永久制止反人類的屠殺的大會。在人類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對於南京大屠殺,作為中國與人類反對侵略捍衛和平記憶,我們還應為南京大屠殺蒙難同胞做些什麼?可以設想有以下四點。
一、設立世界反人類大屠殺紀念館、戰爭遺址館:立法將散落在中國各地的侵華日軍,抗戰紀念館,作為中國與其他國家和人類共同財富,加以維護紀念,這是提醒世人防範戰爭,警鐘長鳴。
二、要求日本政府每年派出代表參加南京公祭日,在每年十二月十三日發表悼念文章。六十七年了,日本政府,應該表現出懺悔的誠意和擔當,以求得中國人民、南京人民的寬恕。
三、應聯合美英法、中日韓和亞洲邀請各國史學家共同編寫一部具有國際約束力講解日本二戰侵略史,從國際法理上徹底杜絕日本右翼翻案的萌芽。爭取聯合國通過決議立法追究企圖否認反人類罪行的國家政府、社團、個人罪行。
四、邀請各國愛好和平的政府、社團、派出代表參加南京大屠殺公祭日,宣導十二月十三日為聯合國平民蒙難日,以示永久紀念。
這為實現中國夢、世界和平夢具有積極的作用和意義,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周鴻軍 英國博鷹諮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靜茹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東方儒商促進會副會長,國內外多所知名大學DBA、EMBA 戰略與品牌管理客座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