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巴金的世界」 巴金先生110周年誕辰系列紀念活動
- 来源:中国怡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巴金,誕辰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08 15:39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是巴金先生110周年誕辰,由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市作家協會、上海文學發展基金會和巴金故居舉辦了系列紀念活動。
讓更多的人走近巴金
「巴金的世界——巴金先生110周年誕辰紀念展」於十一月二十二日在上海圖書館開幕。
據巴金故居常務副館長周立民先生介紹,有關巴金先生的展覽曾舉辦過多次,但是表現的內容、展陳的形式、展出的物品都是較為片面而單一的。與以前同類展覽相比,本次展覽是一個全方位、立體、綜合的展覽,從多角度、多層次展現「巴金的世界」。本次展覽的規模之大、展品之多、展陳手段之豐富,也是巴金故居面向公眾開放以來所僅有。
展覽整體上分為三個大部分:「信仰的世界」、「文學的世界」及「生活的世界」,展覽的主體用巴金先生的原話,由他向觀眾講述自己思想的轉變、創作中的熱情和痛苦、家庭生活的歡欣,真實可感,誠摯動人。展覽以大量的手稿、文獻圖片,營造出一種濃厚的歷史氛圍,還原一個真實的巴金世界。件件往事由實物佐證,讓人可以回歸歷史現場,感受到巴金的內心世界。上千件珍貴的展品,多數為第一次展出,如巴金先生穿過的衣服、用過的文具、購書單租房票據等,勾勒出巴金先生作為普通老人的日常生活細節。正如巴金女兒、巴金故居館長李小林女士所希望的那樣,展覽的宗旨在於讓更多的人走近巴金。
在無言的行動中看到的理想
正如巴金形容筆下的人物:「他們並不空談理想,不用理想打扮自己,也不把理想強加給別人。他們忠於理想,不停止地追求理想,忠誠地、不聲不響地生活下去,追求下去。」也是這樣的人物令他形成理想並始終追隨和堅持。在第一部分「信仰的世界」中,巴金先生童年時候的啟蒙者——母親的畫像,青年時候的精神導師——高德曼和克魯泡特金的照片,他的信仰形成歷程都有清楚的展現。對他的信仰形成產生深刻影響的諸人——蓋爾書尼、大杉榮、古田大次郎,較為耳熟能詳的薩珂、凡宰特,以及俄羅斯女傑等,都有詳細的介紹與影像。這一部分表現的是巴金愛人類、愛生活、愛真理、愛正義、愛祖國、愛人民……巴金先生沒有宣稱什麼,他是把這一切融入到所有創作中,融入到無言的行動中。
對中國現代文學貢獻的展示
巴金先生的作家身份是被公眾所熟知的,他的作品也受到無數讀者的喜愛,大多數人閱讀《家》《春》《秋》,知道這三部作品又名「激流三部曲」。巴金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擅長以「三部曲」的形式表現波瀾壯闊的社會現實的作家,他寫作的《滅亡》《死去的太陽》《新生》合稱為「革命三部曲」,《霧》《雨》《電》合稱為「愛情三部曲」,《火》的一二三部稱為「抗戰三部曲」,而《憩園》《寒夜》《第四病室》合稱為「人間三部曲」,以上每一本的創作經歷、書影、相關圖片都組合在一起,在第二部分「文學的世界」中呈現,讓讀者有機會一一品味。巴金的另一個身份——翻譯家往往被人們所忽略。他翻譯了多國文學名著,比如克魯泡特金、屠格涅夫、高爾基等的作品。而他翻譯的童話——王爾德的《快樂王子集》更是啟迪了許多少年兒童的心靈,引領他們逐步走上創作道路。在中國現代文壇中,巴金先生出版家的身份更不應被忽略,他曾經主持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和平明出版社默默地、有力地推動中國新文學向前發展,培養了一批後來成為文壇中堅力量的青年作家,由此引出不少的文壇佳話。展覽展出了魯迅、曹禺、傅雷、穆旦等多位重要作家與巴金編輯生涯的交集,顯示了巴金對中國二十世紀文學多方面的貢獻。
當作一個向巴老檢討的機會
主題為「超越時代的理想主義」的第十一屆巴金學術研討會於十一月二十二日在上海舉行,來自日本、韓國、中國香港、中國台灣和內地的近百名巴金研究領域專家、學者參與本次學術盛會。
巴金是理想主義者,從青年時期的社會活動與創作,到中年時期主持文化生活出版社乃至晚年《隨想錄》的寫作,理想主義貫穿了巴金的一生。然而,「理想主義」這個詞似乎離如今的我們越來越遠。本次研討會希望能通過對巴金的研究,呼籲一種超越時代的「理想主義」的重現。陳丹晨、陳漱渝、吳泰昌、孫鬱、陳思和、李輝、李存光、山口守一、阪井洋史等資深巴金研究專家悉數到場,圍繞巴金生平、理想以及創作進行深入探討。
中國作協副主席,上海市作協主席王安憶在開幕式的致詞中嚴於律己的尖銳指出:這些年,我們是距離巴金先生的期望更接近還是更落後了呢?我們應當將這個日子當成一個檢討的機會,這一年裡我不認為我們更讓巴金先生滿意,雖然寫下和出版的文字更多更多,可其中的價值卻不敢說。這個世界的物質是更多了,每天有許多物質在消費出去,從可貴的資源轉換成排泄。我希望1111光棍節創下了無數億的營業額中不要有,或者少一些文字的製品。我個人對下一年的期許或者對自己的要求就是節約紙張、筆墨、文字,在節制消耗中安靜下來,也許能聽見巴金先生在對我們說什麼,以他的心告誡我們,如何與時代保持文學的關係,這關係不是從現實而是從理想出發。
作為第十一屆巴金研討會的重要內容,本屆研討會繼續舉辦青年論壇,應徵論文數量、品質均超往屆,前三等獎獲獎者應邀與會發表論文。
文、圖/樓乘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