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彙編】連載

  • 来源:中国怡居
  • 关键字:太上感應篇彙編
  • 发布时间:2015-01-08 16:48

  白話節本暨精簡本

  殺人取財。

  【解釋】

  故意把人殺害,以奪取他的錢財。

  【分析】

  把人殺死以奪取死者的錢財,這種的惡行,不一定全都是強盜才會做的;例如貪官污吏,為了貪取非分之財,就用刑罰的手段,將嫌犯殺死在監獄中;豪門巨富貪財無厭,欠他們錢的人,縱然是到了顛沛流離的困境,這些豪門巨富,仍然是昧著良心,逼迫他們限期還錢,而且還加重利息;心狠手辣的人,為了貪取錢財,竟然乘人之危奪取錢財,根本就不理會別人的死活;庸醫為了貪財,枉顧病人的性命,乘人病情危急的時候,榨取病患的醫療費用;這些人都是因為貪財而起了殺人的動機,做出了殺人的行為。然而這些殺人取財的人,沒有一個不是被厲鬼索命而死的;而他們所奪取來的錢財,到最後也都化為烏有了啊!念怨不休。

  【故事】

  長江沿岸有一個船戶名叫龔撰,乘著江上起大風的時候,把一位富商推下水淹死;然後再奪取富商遺留在船上的錢財,龔撰因此搖身一變成為富翁,在維揚定居下來;不久之後,生下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長大以後,也不知道什麼原因,視父親為仇人,龔撰因此感到非常的憤怒,就到廟裡叩問乩仙,乩仙說:「庚子八月西風惡,揚子江中波浪作;二十年前一念差,貴君試把心頭摸!」龔撰聽了大吃一驚,知道二十年前,那位被自己在揚子江上推擠下水淹死的富商,已經投生做了他的兒子,來向他報仇了啊!於是龔撰嚇得棄家而去,最後落得不得好死。

  傾人取位。

  【解釋】

  陷害別人,以奪取他人的官位。

  【分析】

  世間的一官一職,雖然都有定命;但是做部屬的,只要肯努力斷惡修善,就有機會升官,升到非常顯赫的地位。平常人只要多做善事,也有機會得到官祿;若是為了自己想升官,就不擇手段陷害他人,以奪取他人的官位;然而因果循環,天理昭彰,陷害他人的人,最後還是會被別人陷害的;奪取別人官位的人,最後自己的官位,也會被別人奪走;而且報應之快,幾乎馬上就可以看得到啊!

  誅降戮服。

  【解釋】

  賊寇若是已經投誠降服,反而把他們殺死,最是大大的違逆天理。

  【分析】

  用兵打仗是凶事,戰事實在太危險,聖人不得已才用兵;所以古時候因為戰爭而殺死了許多的敵人,則會替他們感到悲哀,可憐他們戰死沙場;戰勝的一方,會為戰死者舉行喪禮;至於投降歸順的敵人,更是應該要憐憫安撫勸諭他們;若是已經投降順服的敵人,而又把他們給殺掉,這種的居心,實在是太殘忍了,所造下的惡業,也實在是太大了;所以將來遭到的災禍,沒有比這個還要大啊!

  【故事】

  漢朝的大將李廣,武功高強善於射箭,匈奴人對李廣非常的畏懼,李廣因而就被稱做飛將軍。唐朝的大詩人王昌齡,寫了一首出塞的詩,稱讚李廣的英勇說道:「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然而李廣的官運卻不好,他的戰功雖然彪炳,但是始終都不能夠封侯;李廣曾經對相士王朔說:「我李廣自少年從軍以來,每次和匈奴作戰時,沒有不搶先在前,拼命的殺敵立功;漢兵追擊匈奴的時候,我也每次都參與;然而比我晚從軍的後輩,都已經封侯了;而惟獨我卻不能封侯,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啊!」王朔說:「將軍請您仔細的想想,在您的一生中,有沒有做過使您感到遺恨的事情呢?」李廣回答說:「我曾經殺死已經投降的胡人八百人,事後我也感到非常的後悔遺恨啊!」王朔說:「災禍莫大於殺死已經投降的敵人,這就是您所以不能夠封侯的原因啊!」後來李廣出征匈奴,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李廣因此而自殺身亡;他的孫子李陵也做了將軍,在一次戰役中,被匈奴俘虜而投降了匈奴;李陵的家族,因此就被漢朝的天子下詔滿門抄斬。賞及非義。

  貶正排賢。

  【解釋】

  貶謫正直的官吏,到邊遠的地方;排擠賢良的同僚,使他失去官位。

  【分析】

  正人君子,賢良之士,都是國家的棟樑,所以應當要重用他們,這樣朝廷中才能人才濟濟,國內國外也都會知道而有所畏懼警惕;若是因為妒忌他們的才能節操,和自己不同道,就想盡辦法排擠他們,放逐貶謫他們到邊遠的地區;這種妨害賢良毒害國家的罪孽,實在是太大太大了啊!

  明朝顏茂猷先生說:「凡是排擠貶謫賢良的人,和包容賢良的人,原來相差並不遠,只是因為被﹃我見﹄所影響。例如有聽到賢人的名聲,對他非常的仰慕;等他到了面前,對他便有一兩件事情忍耐不過,積久之後,便成了仇恨。故包容關係較遠的賢人比較容易,包容身邊的賢人則比較困難;包容的時間短比較容易,包容的時間長則比較困難,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彼此的氣,互相的抵衝,而彼此的才能,也互相的抵觸了。彼此的名聲,在互相的排擠下,造成彼此的影響互相的打擊的緣故啊!而且這些賢人,也未必都能夠做到了平等心、無我相的地步;所以在彼此交往久了之後,就看見對方的短處了;以往仰慕對方的德行,現在則認為是錯敬了對方;今天嫉妒賢人,反而覺得自己的心中是沒有偏差的,其實這就是自己的心量不能夠容下賢人君子啊!所以有君子相遇,而最後卻弄得反目成仇,毛病就是出在這裡。必須平日就要有克己忍辱的功夫,不為名、不著相,實實在在的為國為民;對於一切的譭謗讚歎,絲毫都不放在心上,這樣才能為子孫和百姓造福啊!」

  【故事】

  唐朝的盧杞,很討厭顏真卿,一直想把顏真卿趕出朝廷;當時剛巧李希烈叛變,盧杞就向皇上奏道:「臣想只要得到一位儒雅的重臣,為李希烈分析叛變的福禍,就可以不用勞動軍隊,而使得李希烈臣服朝廷;顏真卿乃是三朝的舊臣,忠心正直,剛烈果決,而且名重海內,大家都佩服他;所以臣想他是最恰當的人選!」皇上因此同意盧杞的建議,下詔派遣顏真卿,代表朝廷去安撫李希烈;後來李希烈想要留下顏真卿當他的宰相,顏真卿抵死不從,因而為國殉難;所以這件事,實在是盧杞所造成的。後來李懷光向皇上奏報:「盧杞殘害忠良,奸臣誤國。」盧杞因此就被貶官流放到新州,而且就死在新州。

  淩孤逼寡。

  【解釋】

  欺淩孤兒,逼迫寡婦。

  【分析】

  淩孤逼寡這句話的大意,在前面的「矜孤恤寡」的注解中,已經提到了;太上既然勸誡「矜恤孤兒寡婦」於前,又再勸誡「淩逼孤兒寡婦」於後,反覆的叮嚀,十分的懇切;因為孤兒寡婦是人生的不幸,所以為天地所重視;怎麼可以乘他們無依無靠的機會欺騙他們,殘害他們呢?甚至侵佔奪取他們的財產,或是使用詭詐的手段,派遣他們勞役差事,或是依仗著權勢,迫使孤兒寡婦流離失所,冤屈無處控訴啊!我們暫且不論鬼神的明察,和報應的不爽;只要想到孤兒,他們也是人家的兒子;寡婦,她們也是人家的妻子,請將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妻子,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的想想,也就不會做出這種傷天害理淩孤逼寡的事情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