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巍:在肛腸疑難病前敢說「不怕」的人
- 来源:中国怡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楊巍,肛腸,疑難病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08 16:34
提到肛腸(痔瘡)手術,人們會習慣性的回避,覺得難為情。而楊巍卻直言——自己為它而生,與它有緣。
曙光醫院手術室裡,楊巍動刀之前,會和助手們談笑風生,甚至會和病人開開玩笑,病人的情緒自然輕鬆起來。對楊巍來講,一天做十幾個手術是常事。
但如果面對的是複雜的病例,楊巍做完會覺得身心、體力、腦力都像被耗竭一般,人癱掉了。「做這種手術之前,我告誡自己一定要休息好。」楊巍如是說。
這是些什麼樣的病例呢?一位來自澳大利亞的病人,身患複雜性肛瘺,做了十次手術都無法痊癒。病人來到上海曙光醫院,楊巍接下了這個難題。身為肛腸科主任,她和醫生們一起討論這個病例,找到它的盲點。楊巍認為,以前的手術主要是醫生不敢往深處做,因此無法解決病灶的根源。而要往深處做,必須對人體肌肉的解剖知識非常熟悉,在手術時能精准地找到切除病根的位置。這是大膽的設想,真正手術會有風險,楊巍敢做敢當,順著這個思路給病人進行手術,結果成功了,病人感激不盡。
一次全市肛腸方面疑難雜症病例在新華醫院會診,楊巍看到患病的小夥子高燒不退一月餘,內科、外科多次會診,甚至懷疑白血病,骨穿都做了,病情還是依舊,硬是使一個身高一米九個頭、體重一百五十斤的小夥子驟降了四十斤,她意識到病情嚴重,主動提出馬上帶病人回曙光醫院進行手術。她認為膿腫處理的原則是早期引流,局限感染灶,避免膿液播散,減輕患者痛苦。會診回到醫院已到下班時間,當天手術結束後,病人持續了一個多月的四十多度高燒退了,體溫正常。之後,病人痊癒。
又是一次會診,楊巍在東方醫院看到一位美籍華裔患者,環狀混合痔嵌頓,痔核翻出肛門外不能回收肛內,疼得不行,坐臥不安,不吃不喝不拉已有數天,也是楊巍果斷決定把他帶回曙光醫院手術,經過仔細的壞死痔核清創、血栓剝離,分段結紮痔核手術,救了患者一命。
一位來自台灣的壞死性筋膜炎患者,高燒不退,情況十分危急。在推到手術台上後,血壓不斷下降,助手焦急地對楊巍說:「你快點,千萬別讓病人死在手術台上。」楊巍回復:「你們管好上面輸血,我管下面。」病人肛門一圈全是膿腔,裡面都空了。楊巍手術完清創後,對值班醫生交代,送ICU(重症監護室),病人需要其他科室一起聯合治療,痔瘡方面醫生每天要堅持換藥。楊巍第二天出差,值班醫生三天沒有回家,直到病人情況穩定。
我問楊巍:「做手術時怕嗎?」楊巍沉靜地說:「我真的不怕。」以上四個例子,足見她真的不怕,而且敢於擔當——如對新華醫院和東方醫院的兩位患者,她敢馬上帶回曙光醫院手術。就從她的不怕,我聽到了她一路走來的故事。
楊巍沒有醫學世家的背景,做老師的母親在她考大學時建議她填報上海中醫大學,理由是:女孩子嘛,學中醫搭搭脈,不會太累。可事與願違,楊巍不僅累,還忙,基本顧不上家裡。如果說母親無意之中把楊巍推到了醫生的路上,那麼,「不怕」心理成了她畢業時選擇做臨床醫生的決定——既然做臨床醫生,必然會和手術打交道。
曙光醫院肛腸科當時並不是單獨的科室,只是中醫外科的一個分支。整個中醫外科三十幾張床位,肛腸的占十幾個。肛腸當時是冷落的分支。和楊巍一起分到曙光醫院的同學,沒有人填中醫外科,楊巍也如此,她填的是中醫內科、婦科。肛腸給人感覺很髒,也不體面。填好志願的第二天,外科主任碰到她,說:「歡迎你到我們科室來。」楊巍懵住了,她沒有填外科呀。原來,沒有畢業生填外科肛腸的,醫院讓外科主任在學生中挑選,外科主任對楊巍在實習時印象很好,點了楊巍的名。和楊巍一起的還有一個男同學也被點名到外科肛腸,男同學堅決不去,覺得做肛腸醫生說不出口,於是和分到小兒科的同學對換。結果,若干年後,小兒科萎縮,而肛腸科成了香餑餑,這是後話。當時的楊巍順其自然,開始了做肛腸醫生的生涯。這是一九八三年。
儘管不怕,但真上了手術台,楊巍還是有一次失誤——當她幫一位病人開好痔瘡手術後,病人臉色發白,而且昏了過去,傷口處血湧了出來。楊巍嚇壞了,趕緊請老主任救駕。老主任趕到後,鎮靜地查看傷口,對楊巍說:「你在縫合傷口時防線只做了一道,防線線頭剪得太短,傷口崩開來了。」老主任邊說邊重新把防線紮了兩道,病人慢慢從昏迷中醒過來。這個教訓,楊巍銘記在心,甚至現在指導年輕醫生時,她也會舉此例,讓他們不要犯同樣的過錯。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的生活壓力不斷增大,缺乏身體鍛煉加上不良的飲食結構,使得肛腸科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肛腸科疾病主要以痔、瘺、裂為主,中醫在這一領域的治療具有獨特優勢。一九九二年曙光醫院外科被定為上海市中醫肛腸病醫療協作中心,一九九三年肛腸科從中醫外科中分離出來,成為上海首個獨立的中醫肛腸科,同年被定為曙光醫院一級科室。當西方國家運用於肛腸痔瘡的PPH技術(痔上粘膜切除術)傳入中國時,楊巍「不怕」的個性顯示出來,她很快接受,並用於臨床手術。而一些老醫生則認為PPH和傳統的環切手術沒有什麼區別,是被淘汰的技術。楊巍作了比較,認為兩者不一樣,前者手術操作快、縫合快,病人恢復快。傳統環切手術病人疼痛感強、恢復較慢。而針對病人痔瘡不同的位置,在PPH技術基礎之上,結合中醫分段齒狀結紮術的TST技術(選擇性痔上粘膜切除術)作了大膽的嘗試,並成為中國TST技術培訓中心。對這些技術探討的一路,也是楊巍人生進程的一路。她在二〇〇〇年擔任肛腸科主任,是對她敢做敢為的肯定,也是對她「不怕」的肯定。她熱愛這個專業,樂在其中。
楊巍始終保持前沿理念,微創化手術又成為她的一種治療方式。二〇一一年,一位美國華裔青年在美國、香港等地做了三次手術肛瘺均無效,最後找到楊巍,他已經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楊巍用她首創的對口切開擴置結合墊棉法幫他做了手術,獲得成功。來醫院探望陪護的小夥子的中國人母親和美國人父親目睹了整個診治過程,回到美國後,在斯坦福大學工作的父親告訴同事們,中國有非常棒的肛腸科醫生。二〇一二年楊巍自己到美國旅遊,華裔青年一家得知後,邀請她到斯坦福大學作一個複雜性肛瘺講座,連斯坦福大學醫院外科部主席在內的一百多個醫生同行來聽講座,並向楊巍提出各種問題,楊巍一一回答。斯坦福大學給楊巍頒發了一個證書,表明對這位中國肛腸科醫生的敬重和肯定。
因為「不怕」,她所領導的科室是上海醫院肛腸科中醫治療規模最大、就診人數最多、醫院自製製劑最多的科室,上海的肛腸科病人主要集中在曙光醫院;近年科室的年門診量保持在六萬五千以上,病房收治率基本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出入院診斷符合率百分之百,年手術近六千例,中醫治療率達百分之百,多項醫療指標在上海乃至全國都處於領先的水準。同時,還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專科、全國痔病外痔組組長單位、上海市中醫特色專科、上海市中醫臨床優勢專科以及上海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培養點,被同行譽為「肛腸科的黃埔軍校」,校長就是楊巍——上海肛腸手術第一人。外國同行經常來看她做手術,上午手術的病人,下午已經可以坐起來吃飯,這讓外國同行驚歎,她的技術已經不遜於世界業界的名醫。
作為醫生,楊巍絕對稱職。但作為妻子和母親,她很虧欠家人。女兒三歲多時,她晚上被電話叫去急診,同為醫生的愛人正好值班,他倆同在一家醫院工作。家裡無人照管女兒,她看著熟睡的女兒,趕緊奔到醫院,處理好病人後趕緊回家,女兒還在熟睡中,她懸著的心放下來了。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一家人一起外出遊玩的概率極低。「既然選擇了做醫生,就要有奉獻的準備。」這是楊巍的心聲。她的奉獻精神,讓很多家庭得以除去病痛。一個來自珠海的家庭,母親、兒子、兒媳、女兒,到上海要楊巍做手術,楊巍一天當中,把他們一家四個人的手術都做了。他們對她的回報令她感動——當她去珠海開會時,那位兒子打來電話,詢問她是否到達。楊巍很驚訝,反問他怎麼知道她到珠海。對方回答,看病的時候注意到她桌上有一張到珠海開會的通知。
醫生與病患之間,因為彼此術前的溝通而使手術成功,從而得到病人的信任,這是楊巍奉獻後的收穫。至今,她沒有停步,她大部分週末在參加肛腸外科、消化科、內鏡等學術會議,讓自己的眼界更開闊。她會對一些病人說:「儘管你不全是我這裡的病人,但我可以幫你推薦最擅長治療你這個病的醫生,避免你走彎路。」
因為「不怕」,楊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在上海甚至在全國肛腸界,提到楊巍無人不曉。那麼,她有怎樣的心得與大家分享呢?來看她一篇論文的基本觀點:「經年累月不治的肛瘺有癌變的可能性。肛瘺的治療目前在國內外依舊以手術治療為主。如何減小損傷保證肛門自制功能同時又要確保手術效果避免復發至今依舊是肛腸外科醫生在手術中面臨的兩難選擇。針對括約肌的保護,國內外醫生在近二十年中亦做出了艱苦卓絕的探索。筆者總結二十多年肛瘺診治經驗,體會是「常中有變、順勢而為、順藤摸瓜、步步為營」。
下面談一談肛瘺診治之幾個關鍵點:1、準確的術前定位及鑒別診斷。手術前確定瘺道走行的解剖關係非常重要,體檢通常可以發現居於齒線處的內口、皮下的瘺道及肛門外側的肉芽腫樣外口。明確內口、管道走行、是否有分支及分支的走行,必要時可以在麻醉狀態下進一步確認。2、合理的術式選擇及創面設計。肛瘺切開的方法應根據肛瘺所累及的括約肌的高度有相應的改變。低位的括約肌間瘺或是經括約肌瘺可以直接進行肛瘺切開。這種情況造成的肛門失禁可能性很小。引起失禁的原因很多,括約肌損傷是主要原因。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關鍵是疾患的解除。3、仔細的術後換藥和觀察。局部換藥非常重要,中醫肛腸外科有一說法,肛門部手術是否成功,傷口癒合是否正常,手術占三分,換藥占七分。在手術後第一天到傷口完全癒合我們始終重視換藥。在手術後的七至八天裡,主要防止感染。4、重視肛周膿腫的處理。膿腫處理的目的原則是減輕患者痛苦,局限感染灶,避免膿液播散。可以認為膿腫引流是急性期的唯一治療手段。5、高位複雜性肛瘺的其他問題。對於部分肛瘺病例,瘺管位置較高,若手術損傷大,易造成肛門失禁;或患者肛門功能已然不佳,手術更會加重損傷肛門功能。畢竟肛門功能的保護應該放在治療的首位,帶瘺生活並不是一種消極的治療方法,是在對患者病情和肛門功能綜合評價下所採用的方法。通過對瘺管管道的引流通暢,可以減輕減少肛瘺的症狀,獲得較好的生活品質。」
這是一個行家用通俗的行文來讓人們瞭解這種病的醫治方法。
採訪完畢,楊巍送我至電梯口,她開玩笑說:「你寫人物報導是看名人的臉,而我是看他們的屁股。」樂得我大笑。
忙碌中的楊巍,不失幽默。
文/楊格 圖/林明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