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项目管理法在高职院课堂教学中应用

  摘要:把职业工地现场的管理模式(项目管理模式)搬入高职业院校大一课堂,让同学们提前进入模拟职场,为未来的工作打好基础。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职业色彩,让学生们全方位感受到职业要求和岗位精神,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生产能力、主动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融入到整个的教学过程,以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项目管理 工作岗位 职业精神 团队

  随着职业教育在我国的蓬勃发展,职业教育的春天正在慢慢到来,职业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出技术熟练、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这也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应当广泛研究的课题之一。项目管理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为有效的管理模式。但是,由于项目管理法在教学中的应用相对较晚,因而目前尚未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作为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要任务的职业教育,理当走在最前面。

  按照项目管理法,分阶段对学生提出教学目标要学生在一定的期限内,做出一个什么样的作品,在明确了目标的基础上,围绕目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这样学生学习有了明确的目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得到了提高,教学过程自然也就事半功倍。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课程是建工技术、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培养施工员、造价员、资料员、安全员、监理员、测量员等职业岗位人员的技术基础课,非常适合采用项目管理法进行教学。项目管理教学法把职业的角色融入到课堂中,采用与施工现在相似的项目管理组织模式——让学生们提前成为一名“工程师”。当然,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也具体的教学需要穿插采用了“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等,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团队的组建

  (一)对项目部成员(学生)的了解

  在大学一年级就提前让学生感受到职业状态,是把施工现场的项目管理方法搬入课堂的主要目的,让学生提前进入职业状态,提前转换角色——由一个大学生尽快转变成一个工程建设者。《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是我院建工技术、工程管理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大一年级第二学期的课程。经过一学期的大学学习,学生们基本上已经能从高中阶段的知识性学习过度到大学——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技能型学习。学生们有要求学习专业知识、憧憬岗位成才的强烈愿望——这体现在不断有学生问老师:施工员是干什么的、造价员是干什么的、毕业以后能从事什么工作、毕业以后干什么好等等。

  在本课程的学习之前,学生们已经在第一学期学完了《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材料》等专业基础课和部分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开始进入专业课阶段的学习。《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是一门动手性(手工制图)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任课老师对学生已有知识的了解和预测未来实际工作需求的把握,是有效组织教学的前提。

  (二)团队(项目部)的组建

  根据由于我所带的两个造价班每个班的人数都是52人,把班长指定为准项目经理、学习委员为技术经理(总工程师)、纪律委员为准安全员。剩下的49人,按大7人为一组进行分组。编为①栋~⑦栋,每组设组长一名(栋号长)。组长由老师直接指定,也可由小组成员推选,增加管理人员的数量,给学生们提供更多锻炼管理能力的机会。

  二、职业模拟教学的过程管理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锻炼团队精神、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主要采用以下的各种方法,来组织课堂学习、安排学生们的课堂训练、课后自学。

  (一)让学生自己管理学生

  每个组的作业完成情况,质量和考勤的把关由栋号长负责。把每次作业的批改任务下放到栋号长,由栋号长给成绩,具体的参考答案有老师给出。按照任务与技能相吻合的原则,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驱动法,根据岗位的需求和教学目的下达任务,驱动学生们进行学习和训练,将学习任务和教学目的统一起来,由教师安排教学任务并创设学习和实践机会。例如,给定画某个建筑细部构件的任务,由学生分组完成,再由各组进行讨论、练习、比赛完成速度等,最后老师点评总结。

  (二)把学习转化为工作

  建筑和结构施工图的识图能力的培养是本门课程的主线,钢筋算量的重点和难点。整门课的教学以某实际办公楼工程为样板,把整套完整的图纸(含建筑图和结构图)分发给每一个学生,将对整个工程图纸的识读转化为项目任务,分为以下的六个项目。

  项目一:框架梁施工图的识读与梁钢筋算量,让学生掌握识读梁施工图的能力,懂梁钢筋的计算。

  项目二:楼板的结构配筋图的识读与板钢筋的算量。通过绘制板的配筋,让学生们既知道板的配筋构造,又能看懂板的配筋图。

  项目三:楼天然基础(如ZJ5等)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与钢筋算量,让学生们通过基础表读懂天然基础分台阶的情况、基础垫层、基础的具体配筋和柱的插筋等。

  项目四:某办公楼楼梯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与钢筋算量,让学生们明白楼梯按结构形式的分类、钢筋的配置和锚固等。

  项目六:楼配筋图的绘制与柱钢筋算量,让学生们了框架柱子的配筋情况,节点钢筋的构造。

  三、学习成果的考核

  每个学生绘制完的图纸首先在本组(栋)内部互相对比,找出错误、缺点和优点,然后,组与组之间再互评。钢筋算量的结果也是,不同组之间对比计算结果。由于每一个项目既重视理论(钢筋算量)又重视实际绘图能力训练的课程,我们通常采用多元评价、全方位评价等方式进行评学。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在整个的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中,由老师全程记录、分阶段考核。为了能更全面、更客观地的评估学生的水平,我采用了老师评价、学生互评、综合评估并结合实际操作等评估方式,力争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效果反馈

  通过对本学期工程造价专业2个班和已经毕业的往届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学生的普遍的反映是:在绘图的过程中能体验到岗位的要求,既能学习知识又能提高职业素养——尤其是职业精神,使学习苦中有乐,感觉收获很大。

  五、结束

  在新形式下如何培养建筑行业急需的“实用型”“复合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干、创新、创业的精神,这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挑战。通过把职业模拟的方法引进具体课堂的教学中,让学生们尽快体验到工作岗位对学习提出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希望能与同行共勉,共同推动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国强,谈SCL教学法在《建筑工程CAD》教学中的应用,《商品与质量》2014年2月。

  [2].刘国强,谈职业模拟教学法在《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教学中的应用,《商品与质量》2014年2月。

  文/刘国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