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探究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12 12:58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这是小学阶段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该能力的高低不仅决定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同时对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也有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小学语文能力就是为学生将来的写作能力在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现状以及培养途径两个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途径
一、引言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学生识字的一条基本方式,同时也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文学世界中徜徉。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许多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正在逐步发生变化,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因此这种变化并不是特别显著。针对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依然遵从的是传统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底下听,往往采取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对阅读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教师认为自己的这种方式能够使所有学生都对文章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但是,这种方式因为方法比较单一,讲课过程比较枯燥无聊,同时,这种方式也忽视了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性,并不能使同学们都能够得到提升,因此这种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往往费了很大的精力去讲解文章,但是不仅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有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提起兴趣[1]。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对阅读学习的兴趣,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很不利的。
三、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方法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往往比较憧憬自由,他们对于学校的严肃管束来说还是有一定排斥的,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种强迫的姿态让他们进入学习状态中,他们可能无法适应,更有可能会对学习以及学校产生一种强烈的厌恶心理,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高。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的热情[2]。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创设一种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带入感,热情的投入到学习中,激发出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授《金色的草地》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文讲解之前向学生提问:“同学们都见过草地吧,那么你们见到的草地都是什么颜色呢?”等到学生纷纷回答出自己的答案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通过多媒体方式展示一下金色的草地,这样就使学生更直观、形象的感受到草地,这样学生就会带着这种情感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中。
2.传授学生阅读技巧
学习是讲究方法的,对于阅读学习而言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应该传授学生一些阅读技巧,这样会让学生的阅读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教会学生阅读学习略读的技巧。所谓的略读就是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快速浏览,从而掌握文章的主要信息,比如作者、文章内容以及文章主旨等方面的信息。这样学生就能够从整体上对文章进行把握,在分析的过程中不至于偏题。第二,教会学生阅读学习精读的技巧。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结合文章的语境,从而对文章进行全面的分析;其次,教师在学生精读的时候,要注意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从而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再者,教师应该让学生对文章的内涵进行深入的品鉴,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最后,教师应该在学生进行精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调动所有的感觉器官进行全方位的感知,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同时进行文章重点词句的批注,这样学生才能够深入理解文章。第三,教会学生阅读学习默读的技巧。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不要发出声音,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对阅读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获得更有用的信息。
3.采用丰富的阅读形式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避免阅读形式的单一,尽量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阅读教学。第一,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章后,用画笔画出文章内容。一般而言,小学生都喜欢随意的画画,因此,教师要求学生画出刚刚阅读文章的故事内容,同时还可以对故事内容配上具有解说性的文字,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第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章后,组成小组进行表演。一般而言,小学生的表演欲望是十分强烈的,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后,自己组织一个小组并对文章中的角色进行分配,让学生将文章中的故事表演出来[3]。第三,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章后,复述刚才文章中的故事。一般而言,小学生是十分喜欢听故事的,他们很容易进入到他人讲述的故事情节中,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后将文章中的故事向全班同学进行复述,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4.加强学生阅读练习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它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因此教师应该注意让学生勤加练习。第一,教师应该让学生刻意的背诵一些优美的篇章,这样学生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才有可能灵活运用学到的东西,从而提高自己文章的水平。第二,教师应该让学生加强练习。教师可以给学生经常布置一些小练笔,让学生加强写作能力的训练,在不断的训练中增强自己的写作技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生一项重要的能力,这项能力不仅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写作水平,同时还对发散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给予高度的重视。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技巧以及阅读形式这三个方面进行努力,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雪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析[J].新课程(小学版),2010,
[2]黎建青.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版),2010
[3]杨胜国.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能力与积累教学的针对性措施[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
文/黎继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