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初中语文教育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初中语文,教育,课堂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12 13:04
摘要:课堂教学不仅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还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探析,摈弃以往错误的教学方法,寻求和践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从根本上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整个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被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着。这是因为课堂教育的有效性是衡量教育的重要指标,课堂教学对初中语文教学有着重大的影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提高课堂教育,所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创新,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根据社会的变化趋势以及教育的发展方向,不断的对课堂教育的策略进行调整。因此,课堂教学成为了知识传播与升华的突破点。
一、重视课堂引入,吸引学生
课堂引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课堂引入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途径。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成长期,自控能力比较差,在课堂上往往无法很快集中精力进入到课堂当中,通常课堂教学刚开始的几分钟都无法真正的进入到学习状态。所以这几分钟就成了课堂的“真空时间段”。如果在这段时间老师已经进入到教学的中心环节,就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学到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这样教学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说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低效的现象。教师在讲课时不能仅仅是让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这样就违背了开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不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更不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全面的发展。在课堂上应用有效的课堂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改善低效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组织以及教学计划上应当立足于有效的课堂引入。重视课堂引入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进行的工作。这就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入一些有趣的话题及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到学生状态中。
例如,教师在讲解《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可以根据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的规律,准备好在同一季节南北半球各地的风景,在课堂上以图片的方式给学生们展示,让学生分辨出不同季节的景色。并以春夏秋冬月份的跨度为时间段,让同学们根据图片说出不同景色所处的月份。在区分图片的过程中学生们会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常识以及自己的感觉来进行分辨,并不知道老师的用意。当学生得出结论时,教师再告诉学生那些其实是某年某月的景色,定然会引起学生们非常强烈的好奇心。这样,学生们就渐渐的被带到课文《济南的冬天》中去。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南北方的冬天景色的进行对比将学生带到课堂中,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所在的春天与济南的冬天截然不同。这是一种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有效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语境的好方法,同时还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与前提。
二、从思想层面触动学生心灵,让学生找到共鸣
众所周知,一篇好的文章能沁人心脾,也能感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初中的语文教学同样如此。文学是一门具有很大感染力的艺术,而初中的语文教材大都是文学作品组成。决定语文艺术魅力发挥程度的重要因素是语文教师如何引导、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思想层面出发,让学生从思想上接受文学艺术魅力的洗礼、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到情感的体验、让心灵得到净化与充实,从而引起学生们的共鸣。
例如,教师在讲解《理想》这片文章时,如果只是从文章开始讲解分析文章的主体思想、内容。学生往往无法真正的理解、体会到文章的语境,很难在文章中找到共鸣。教师应该对学生深入的了解,从个体出发找到学生与“理想”之间的联系,将学生的感情渐渐的转移的到文章中去,这样才能实现文章升华到个人理想王国。具体来讲,当教师讲解时,可以先从消极的一面出发,打破以往以积极的一面切入的传统引入模式。教师可以问学生们“从小的理想有多少还在,实现了多少?”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们去回忆童年时候的理想,讲述有多少理想至今都还没有实现,间接的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课本上。进而通过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不知不觉的就将学生们的与“理想”产生共鸣。让学生为自己还未实现的遥远理想而奋斗,将学生的理想与课本的“理想“相对比,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可以让学习的气氛得到融洽,还能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听的被动模式。
三、联系实际,引起深思
素质教育在教育中居于主体地位,语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至关重要,是素质教育的载体。因此,在素质教育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是通过语文课堂的教学,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这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还能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挥语文的教育功能。为此,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要引入一些实际、深刻的例子,让学生对社会有所了解、有所思考,以达到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观察力与分析力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解《伤仲永》这篇文章时,可以摈弃以前的从课文开始的讲解的传统教学方式,可以找一些名牌大学的“先进班“为例子。让学生对这些现象进行讨论,并得出自己的见解,对自身进行思考,探讨当前社会、家长、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和行为是否是现实版的“伤仲永”。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从侧面地学生的心理进行适度的教育,让学生树立自己的目标,拥有自己的理想,并要为自己的理想不断的付出努力。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有遇到很多的挫折,告诉学生要理性的面对挫折,在挫折中不断成长,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动力与信心。
另一方面,在课堂中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能达到有效率、有效果的教学收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把课堂教学转化为学生、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其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不仅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一种理念。
结束语:
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只有以据教学的要求,遵循教学规律为基础,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状况认真分析研究,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让能让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的提高,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祥.人教版初中《语文》综合型学习设计特点与实施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曾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调查与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胡俊国.中学文学鉴赏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文/班春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