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离最佳产出水平还很远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最佳产出水平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8-09 11:20
不过,还是有一些不错的理由来支持我原有的做法。要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你就要考虑一下萧条到底意味着什么。
经济好比是一台机器,那么这台机器的最大产能就是经济预测中的最优产出,而且这种潜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长。
当然,实际经济体运行过程中产能的变化并不会像潜在最优产出那样慢慢地向上增长,我们所看到的情况是,它有时会因为开工不足而远离最优产业,进而导致经济萎缩;而有的时候它也会由于机器出错而不能正常运转,出现像凯恩斯所说的“结构性难题”(Magneto trouble)。
当我们要对比经济体的最佳产出变化时,一种好的方法便是从上一次经济周期的顶峰出发。
为什么?因为顶峰时的经济产出规模最接近于我们理想的潜在最佳产出。另外,央行在此时也不会计较经济增长,反而更在意由经济过热所导致的通货膨胀风险。
这样来看,从顶峰至顶峰的经济预测方法能够很好地推测出潜在最佳产出的变化趋势。当然,还是有一些人并不认同这种方法,他们认为经济周期本身并不能传递我们想要的信息。
不管怎样,我还是按照“顶峰至顶峰”的方法来进行我的趋势分析。
不过,有一些读者会质疑顶峰位置的经济增长是否包含泡沫成分?依我来看,这其实是混淆了供给与需求。
泡沫能催生出更大的需求,但泡沫本身对经济体的潜在最佳产出不构成任何影响。但是,实际情况是在泡沫式需求的推动下,经济的产能被合理利用,泡沫反而有助于我们更接近于那种理想产业水平。
所以,即使在经济处于顶峰时,泡沫有可能存在,实际经济产出依然是估计经济潜在最佳产出的最好指标。
我们一直不认为经济产出存在上界。即使真有上界,也是一种软性上界。当我们把失业率控制在“不助长通货膨胀的失业率”(NAIRU)水平之下时,通货膨胀便会露出苗头。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经济的产出水平有时会高于潜在最佳产出水平,而元凶便是基于NAIRU算法下的通货膨胀。
这也就意味着,当我要把2007年作为基期时,是否存在任何助长通货膨胀的现实性因素便成为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现实情况告诉我们这些因素并不存在,所以泡沫论本身也就变得无关紧要。
大西洋两岸的先进经济体从2007年开始都出现了显著性的潜在经济产出增长,但实际产出水平却总是不尽人意。这样,产出缺口也就出现了。
假设缺口是6%(照我看现在已经达到8%),而潜在最佳产业的增速为每年2%。那么,我们要等多久才能回到接近潜在产出水平的位置?这就要看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
如果我们的经济增速为3%,就需要6年,而如果经济增速为4%,就需要3年。
简而言之,我们现在离最佳产出水平还很远。政策制定者面对眼前巨大的经济缺口所表现出来的不作为,让我极为震惊与困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