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幼主登基,得善终者非常少,生于治世,幼主往往被母系控制,成为太后手中傀儡,如清同治、光绪之辈,而生于乱世者,又往往被权臣所控制,最后往往被篡位。最典型的乃是曹魏失天下于司马氏以及后周失天下于赵匡胤。
后世虽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是,真正葬送曹魏天下的,却是被称为“雄才大略”的魏明帝曹睿,曹睿本身以其雄略之姿,且有多位顾命大臣拱卫,才能够控制司马懿。
可是,曹睿本身只活了35岁,没有子嗣,只立了侄子曹芳为太子,而曹芳即位时候,虚岁只8岁,一个孩子,自然缺少驾驭能力,再加上辅政大臣成分复杂,既有曹魏宗室的曹爽,又有外面领兵大将司马懿,这使曹魏的中央大权,被很自然地“掺了沙子”。
据说司马懿曾梦见明帝枕在他膝上,说:“视吾面。”他俯视,见明帝面有异色。大惊,当即昼夜兼行赶赴京城,四百多里,一夜而至。果然见魏明帝已奄奄一息,司马懿泪流满面,魏明帝拉着他的手说:“以后事相托。死乃复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见,无所复恨矣”,忍死而待,可见魏明帝对司马懿的器重。
而后来,司马懿诛杀曹爽,很难说是蓄意夺权。曹芳即位后,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辅政,如果司马懿不杀曹爽,最后的结果,仍然是一样,曹爽照样对小皇帝不敬。
幼主在天下乱世之中,不可能似太平之世,等天下无事了,来个卸磨杀驴,就像康熙那样,中原平静已久,杀一个鳌拜,也不至于失去支柱。乱世之中,随时都要与敌国竞争,不得不依靠有才干的能臣,也就无法彻底剪除权臣,而由于自己年纪小,缺少驾驭能力,权臣自然要坐大,如果不是后来司马懿诛杀了曹爽,天下大政归于司马氏,曹爽一样可能把持朝政,甚至废掉小皇帝自立。
曹睿一样是年轻皇帝,但是多少已经成年,具有判断力,司马懿再有才略,在曹睿一朝,还是能够君臣相安,若是继位者仍然是曹魏宗族中既成年,又有才识者,司马懿一样难兴风作浪,可惜,曹睿选的是一位幼主,等于拱手将天下送给未来的权臣。
赵匡胤陈桥兵变,亦是被幼主所迫。
当年赵匡胤跟随周世宗柴荣,两人关系密切。据传柴荣病死之后,只有七岁的少帝柴宗训继位,因为柴荣是个雄才之主,在世的时候一直防范外戚专权,而符皇后又并非武则天、萧太后之流,能够以幼主的名义统摄天下,而当时正值五代十国,天下纷争,后周政权不得不仰仗外臣。
而天下纷争,要使后周集团众多的将士获得最大的利益,显然,小皇帝并非最好的选择。当时,后周军中流传很多小道消息,议论纷起,在兵变的时候,有军士呐喊“现在皇上年纪那么小,我们拼死拼活去打仗,将来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显然,另立能干的豪杰之士为帝,不仅可以保全后周以来的基业,更可以保全既得利益者的富贵,于是,小皇帝柴宗训被抛弃,也属理所当然。
陈桥兵变,某种意义上,并不怪赵匡胤,纵使无赵匡胤,后者有才德的权臣,一样有夺位的可能,只能怪柴宗训不该以幼年之资,在乱世居君位,怪柴荣去世太早,未来得及等太子长成,徒为他人做嫁衣裳。而事实证明,赵匡胤即位,乃是对于后周的最好继承,赵匡胤在柴荣的基础上,统一天下,也算是为这个义兄争光,而其善待柴家子孙,也足证陈桥兵变,并非赵匡胤密谋多年,而是当时大势所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