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学
  • 发布时间:2015-08-10 14:49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又应服务于生活。关注现实世界中数学的应用,培养新一代具有数学应用意识的人才,应是我们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责任。当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长期贯穿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的过程中。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生活联系策略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既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又很好地贯彻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生活中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的新课程理念。在实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进一步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数学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真正热爱数学,实现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

  1 巧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大部分的数学概念对于学生而言显得极为抽象。例如在《方向与位置》教学时,很多孩子并不能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概念。但如果教师不直接讲述“坐标”这一抽象概念,通过提问学生“如何形象地描述你在教室中所处的位置”,就会有学生回答“第五排第三列”、“第六排第一列”这一系列答案。而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一回答,引入坐标系这一抽象概念,从而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感悟到数学。除此以外,也可以让学生走到“第二排第三列”等具体位置,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平移”这一概念。这一系列课堂上的生活化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大量的抽象概念,让学生们觉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出低年级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

  2 联系生活,充分运用课堂教学资源

  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要。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课堂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联系实际生活,对数学教学知识进行优化整理,将枯燥的数学公式和概念融入丰富多彩的影片和图片中。例如,在教学生背九九乘法表时,可以制作一些口诀图片,将数字换成学生感兴趣东西并制作成图片通过投影仪投影出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背诵口诀。

  3 思维训练要生活化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要通过数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逻辑能力、空间能力、想象能力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首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维的训练,从而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数学教学思维化训练过程中,教师还要对所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使问题既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同时又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切记千万不能脱离学生已有的生活。例如,我在讲授“银行和利息”这一内容时,以学生过年过节积攒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组织活动,参与讨论,并亲身去实践。让学生在模拟存钱、取钱、参观银行等环境下,记录利息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计算银行的利息,这样的情境既符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又有意识地锻炼了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在生活中的重大作用,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模拟把压岁钱进行储蓄这一环节,也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艰苦朴素的作风,进一步了解如何利用和使用金钱,实现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升华,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 课堂延伸的生活化

  数学知识本质上是源于生活,同时又要服务于生活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延伸对于学生理解、掌握已有的知识储备具有巨大的意义,它可以进一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弥补自身的不足。同时,课堂延伸也能进一步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数学的魅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延伸的生活化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必然选择和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场景,某校正在进行一场“节约水资源”的活动,该活动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调查研究,掌握本校在节约水资源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还存在哪些不足。这时,我给学生布置如下问题,“假如学校有10个水龙头,其中有2个是坏的,如果每分钟水龙头滴水16毫升,那么一天浪费的水资源是多少?按照本学校的规模计算,全市一天整个校园损失的水量是多少?”这一系列问题,既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5 合理布置课后作业,进行跟踪辅导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激发学生对枯燥难懂的知识点的兴趣,这对于学习水平暂时落后的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这样,学生能够从课堂上有所收获,学到适合自己的知识,摆脱学习压力和困扰,以进一步减小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整体提高。对此,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布置不同的课后作用,并加强对他们完成情况的监督力度,要保证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从而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对于完成情况较好以及取得进步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进行表扬和肯定。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一定不能够操之过急,急于求成,而应该循序渐进地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一步一步地补习和掌握之前薄弱的知识点,从而使他们能够逐渐将落后的内容补上来。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促使小学数学向生活化和趣味化发展,并且增加小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的机会,促使他们在实际的教学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并且积极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参考文献

  1 郑坤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江苏教师,2012;6(2):53~54

  2 王胜伟.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点滴认识[J].教学方法探究,2011(7):121~132

  曲新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