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能力共举实践与认知并行——小学课堂信息技术教学浅议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 发布时间:2015-08-10 15:09

  〔摘要〕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我们往往要通过基础知识的教学,逐渐形成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再次反过来通过能力来巩固知识。在基础的知识与能力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之后,我们就要进行思维的发散,通过信息的实践与再次的认知达到提升信息技术水平的目的。这就是我们题目中所说的,知识与能力共举,实践与认知并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将基础知识的巩固放在第一位,同时在理论的教学中融入能力的提升,然后通过实践问题的解决去巩固认知水平,达到多向提升的目的,提升我们的综合应用能力水平。

  〔关键词〕知识 能力 实践 认知 信息技术 巩固 运用

  1 信息技术学习出发点——将基础理论的学习融入到兴趣和交流中去

  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分析:信息技术实践性高于其理论性,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当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操作能力。教师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有兴趣的学习,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使知识和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活跃课堂管理气氛,灵活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兴趣,是一个可以采用的方法。

  针对学科的学生学习方略:信息技术的学习要首先掌握课本提供的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方其次教师要灵活搭配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使相近的知识融合,形成相近的知识体系,提高效率。教师要组织课堂交流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来给大家一个畅所欲言,用于发言,共同讨论和交流,得到最佳答案。

  2 信息技术学习过程策略——夯实基础有效创新

  2.1 理论和时间的相互结合——学科评价及学习方式基本要点。落实基础,跟进实践;稳固理论,培养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方针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效的融合穿插,通过适当的课时安排和调整,完全可以做到“知识与能力”协同提高的效果。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在理论基础上的基本应用,常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具备,信息技术的基础创新”等四方面。

  2.2 重视信息技术实践的训练——有效检验与反馈。信息技术说到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实践性大于其理论性,实践性高于其理论性,实践性重要其理论性,我们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融合于实践当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落实基础,跟进实践;稳固理论,培养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方针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效的融合穿插,通过适当的课时安排和调整,完全可以做到“知识与能力”协同提高的效果,尊重课本的核心知识和基本知识是前提,在此基础上跟进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检验和巩固信息技术理论,培养创新能力,是我们在教学中遵循的一般原则和规律。

  3 信息技术知识的模块化,教育人文化——课程的有效性评价

  融合知识内容,而后学生展开课本讨论,做小组内的交流,教师进行有点评和分析,对各个小组进行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探索的积极主动性和兴趣,此种方法,能在短时间的课堂之内,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均衡发展,避免单一学生的关注,人人参与,集思广益,有效拓展知识面,更能深刻的学习和领会知识内涵,成为自己的东西。

  以上提到归结到底,就是知识的模块化学习,包括“知识和知识应用的能力”,“理论学习和理论操作能力”等,在课堂中不断更新改进,获得更多的好方法。“以知识带动素质提高,以小组合作培养主动性和兴趣”,是信息技术课要加强重视的一方面,希望在教学实践中有效改进和创新。

  4 有效的信息化教学策略的制定——及时沟通改进和交流

  对于信息化学习对策的制定,教师需要从学习时间的搭配、学案的构建和教学方式的改进等多个方面进行,针对目前信息化中的缺失,进行有效合理的安排,如何去高效的利用时间,如何去制定简明易懂的学案,如何进行学习的多样化假设等等,这就是一个有效的学习策略的体系,需要我们去认真的制定与执行。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知,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课堂中,仍然是要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放在核心位置,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在这个过程中做到分布掌握的同时,要做到整体的利用与认知,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将信息技术知识前后衔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前后的整合,从而扩大知识面,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断的拓展思维,加强认知.以课本为核心和基本精神,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全力渗透大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这是基础和第一步,在做好这一步的基础上,方能谈及能力的跟进和提升。

  教师还要通过课程的合理编排,来让学生方便高效的学习,最后,通过课堂小组合作的方式去进行讨论优化,激发思维,从而能够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将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和创新”统一于教学课堂之中,扩大知识面,提高成绩,提升能力,拓展思维,这是现代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必然要求。在最初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牢基础知识。按照实验版教科书设置,就是“同一模块”的学习,目的是“形成瞬间某内容的整体认知”,这是“重点关注”此举可加深同内容的横向比较,利于知识点内部的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 计算机应用基础编写组.计算机应用基础[J].南京大学,2010.7

  2 计算机与生活编辑部.计算机与生活[J],2003.7

  3 孙晓风.网络改变生活——突飞猛进的计算机网络[J].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7

  蔡忠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