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提高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必要性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语文,文学素养,教学
  • 发布时间:2015-08-10 09:2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推进,语文素养中最重要的一环“文学素养”越来越值得我们重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文学素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被逐渐弱化、淡化以致于趋向消失。为了使语文教学能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学必须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注重“文学教育”、“人文教育”、“生命教育”等个性化素质教育。因此,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就尤为重要。

  1 什么是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文学创作、交流、传播等行为及语言、思想上的水平。但是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从“文学”角度概括,主要包括教师对生活的感知力、对“文史哲”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文学鉴赏和审美能力、文学创作能力等。

  2 语文教师具备文学修养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首先决定了初中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的重要性,语文课程目标也对初中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提出了高的要求,同时新教材也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因此,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非常重要。

  2.1 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国之兴衰,系于教育。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步伐。随着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的深入,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语文教师素质的高下就很自然由语文教师个人的文学修养决定。

  2.2 语文教材特点的必然要求。现在的语文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加强了人文性,特别是教材的选文,包括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包含了情感态度和价值感的导向,这些都体现了人文性。第二,现在的教材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自主性。教师引导,学生为学习的主人。第三,教材体现了它的开放性。特别是在阅读思考和练习中,不追求固定的思维模式,不追求标准答案,让孩子遐想联翩,给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留下很大的空间。

  2.3 语文学科性质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塑造完美人格,跟大千世界建立起多层次的联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遵循语文学科以下的几个特性:①语文学科的工具性。②语文学科的思想性。③语文学科的人文性。④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

  2.4 语文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语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修养、民族文化素质。语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决定语文教师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注重学生主动性和民主性的培养,更决定语文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完成素质教育的教育任务。

  3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学修养

  3.1 了解一定的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基础。没有理论指导的文学作品教学活动显得苍白无力和肤浅。

  3.2 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文学基本常识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教师除了对教材中的知识熟知外,还要更广泛地学习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知识。如:文学作品的题材、体裁、中外文学史、文学名著及著名作家等都要了解。

  3.3 锤炼教学语言、能写各类文章。其他学科教师的语言主要是传授知识和师生交流的工具,而语文教师的语言本身还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同时,因课文内容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语文教师还须根据教材调整自己的教学语言,或慷慨激扬,或曲折婉转,或见解明快,或犀利深刻……这也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由此可见,锤炼教学语言固然重要,然而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更为重要。

  语文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语文教师不仅要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能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还应该能写各类文章。凡是要求学生写的文章体裁、文学样式,教师应该先写,从中体会写作的甘苦,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能力。

  3.4 文学鉴赏的能力。语文教师的职责是教授学生掌握课本中的知识,从小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其中就包括对文学作品和文章的鉴赏能力或欣赏能力。在教学中,以比较专业的眼光去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这样学生对作品和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从而对优秀文学做到知其然和所以然,帮助学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思维水平。

  3.5 提高学科素质、完善知识结构的能力。语文学科教学具有综合性,选作课文的文章,文史哲经,应有尽有,数理化生,无所不包,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都将选入教材。语文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才能读懂此类课文,并在教学中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

  4 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

  首先,语文教师应从自我做起,要更新观念,有一种面对新形势不提高文学素质就不能适应需要的紧迫感,从根本上注重文学素养的提高。其次,积极主动地学习积累,提高文学素养。简单地说,语文教师要对文学的含义、文学作品的类型、风格、流派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要养成一定的文学阅读习惯。说实话,语文教师不读书,不读文学作品是当今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不利于教师素质提高,不利于教学质量改进。语文教师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逐步养成良好的文学作品阅读习惯。其实,语文教师除了钻研教材之外,要通过重读经典名著,增加自身的文化底蕴;要通过阅读阅读学、语言学、写作学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充实自身理论素养;要养成广泛涉猎文学作品的习惯,科学地研究各类体裁的特点,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提高对文学的感悟力。最后,还要在平时语文教学中多练笔,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这样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才能做出适当的点拨,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写出的文章才会有新意。

  总之,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对语文教学实践的影响极大,语文教师具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可以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实施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创设有生命力、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语文。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王树旗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