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重度智障儿童德育教育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智障儿童,德育,教育
  • 发布时间:2015-08-10 15:05

  〔摘要〕德育教育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智障儿童,由于智力的缺陷,使他们无法正确的认知社会道德和自我道德的行为准则。重度智障儿童具有良好的品德及行为习惯,是其融入社会和被社会所接纳的基础条件,智障儿童的德育教育要从小抓起,所以低年级智障儿童的德育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从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集体生活对其德育发展的影响及多方面的配合协作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对于低年级儿童的智障教育,我们要做到有“爱心、耐心、恒信、信心”。为期今后融入社会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低年级 智障儿童 德育

  特殊儿童的教育,不仅要注重其各方面功能的康复,更要注重其德育的发展。特殊儿童具有良好的品德,对其今后融入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是特殊儿童能够因为具有良好的品德而被社会所接纳,引起周围人的关注、同情和帮助。其次是特殊儿童具有良好的品德可以避免因为品德和习惯的不足(如挖鼻孔、乱丢垃圾和偷东西等)引起周围人的反感和排斥。

  1 全面重视低年级重度智障儿童良好行为的培养。

  教师、家庭和社会首先要在头脑里有效的集合相关的培养行为点,有效的融入到教育的点点滴滴当中去。例如我们应该培养智障儿童的文明礼仪、集体意识、互相关心和互相帮助的行为意识,能够独立的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的能力和行为习惯等等,包括在家庭中的一些行为习惯,在社会上的一些行为道德意识等,都是我们应该在教育当中有效培养的,这也是教师应该有效引导和融入的。

  1.1 教师要重视低年级智障儿童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要做到有效的重视低年级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要只看成绩,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我们要看到未来对于孩子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行为品德习惯,对于特殊儿童有长远影响的教育内容等,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思考,将相关的理论融合到教育当中去,提升自我的思考。教师要有效的联合家庭和社会,将需要对于儿童教育的行为品德融入到课堂与社会生活教育当中去,教师要有耐心、信心、爱心和恒心等,将对于学生的关爱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去,从平常的一点一滴当中培养智障儿童的行为习惯。

  1.2 谆谆教导的关爱教育和行为的亲身师范。谆谆教导的关爱教育就是将将心比心,通过自身的关爱和关怀,耐心的讲解道理,也许孩子还听不懂,也许还听不明白,但是从语言和手势当中,孩子可以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作用,从潜意识里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种教育需要教师在教育当中进行有效的感化和指导,更需要一种对于孩子的爱,我们将良好的行为习惯融入到平常的点点滴滴当中去,逐渐的改变孩子的内心,指导他们的行为,不断的纠正他们的思想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融入集体生活,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教育

  2.1 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引导与纠正孩子们的行为习惯。相对同龄人来说,智障儿童的判断能力和自我选择能力比较低,而且他们需要有一定的参照坐标系,通过偏差去纠正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有效的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这是针对低年级重度智障儿童良好行为养成的有效措施。在班级中我们经常有效的开展集体活动、校外融合活动。通过活动来让孩子们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展开思想意识的指导和培养,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开发,能够有效激发孩子们的意识,提升孩子们对于事物问题的处理能力,对于智障孩子来说,这种活动能够有效的激发孩子们的潜意识,达到自我提升的水平。

  2.2 教师与集体亲身师范的教育和指导。教师与集体对于孩子们的亲身示范和指导,能够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教师开展活动互评的展开,能够在互相的比较当中发现对方的不足,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单纯的理论教育无法触动其内心,而且不容易明白,我们更加要做的就是在活动中展开符合智障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让智障儿童得到教师的亲身示范和有效指导。

  3 联系融合家庭生活与社会,与家长合作,养成智障儿童良好行为习惯

  3.1 学校家庭共同督促,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约束。学校重视对于孩子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家庭重视对于孩子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两者相互结合,对于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有效的养成。教师首先要及时发现孩子学校中的问题,给予解决和有效的纠正,通过集体和引导的方式对于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有效的干预,亲身示范的作用是有效的。对于应该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家校合作进行共同的培养和纠正,通过与家庭沟通和联系,让家长去亲自发现和提升,找出我们应该有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3.2 引发社会的关爱,唤起社会的共同力量。引发对于社会的关注,在于让全社会的共同力量来教育孩子。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亲身师范,宣传和社会活动的方式,引起周围的关注,让智障儿童的行为表现在外面,同时让周围发现孩子的不足之处,进行对策的有效研究,我们应该有效的去加以指导和教育,让儿童能够进行适度的自我约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将良好的行为习惯融入到平常的点点滴滴当中去,逐渐的改变孩子的内心,指导他们的行为,不断的纠正他们的思想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者的力量有效形成合力,达到应有的目的,这是一项长久不懈的工作。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知,对于低年级儿童的智障教育,我们要做到有“爱心、耐心、恒信、信心”,符合儿童的教育和发展规律,符合他们的心理,符合社会规范和爱的教育,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很美好,这个世界并没有抛弃他们,让他们融入到学习中,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融入到家庭的关爱之中,融入到教师的教育当中去,从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全面提升他们的良好行为教育,不断纠正和发展教育方向,从各个生活的细节出发,全面提升自我的行为素质。

  参考文献

  1 齐欣等.中国特殊教育调查[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

  2 赵健伟.儿童特殊行为教育——对当代中国教育的拷问[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

  李彩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