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改革的思考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教育,教学
  • 发布时间:2015-08-10 09:25

  近年来,我县致力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逐步形成了特色的教学管理新模式和教学改革新理念。归纳起来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搞好教育教学管理的坚实基础

  1.1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我们面向未来,树立培养有较强综合能力和健全个性心理品质的未来建设者的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讲究科学和谐,重视实践、鼓励创新、实现全面育人。这里所讲的全面育人并非一句空头口号,它包含了德育育人、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1.2 富有饱满的创造精神。创造力是能力素质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标志。这是因为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学校领导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创造精神必然植根于对教育、教学业务的熟悉和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把握。其主要表现在决策活动上,学校领导在强烈的进取心和事业心的推动下,广泛收集和准确把握社会信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针对本校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然后大胆决策,精心计划、精神奋发地带领教师投入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开拓自己的成功之路,在这一过程中,学校领导敏锐的预见性和坚定的自信心也显得十分重要。

  1.3 积极采取有效的激励方式。第一实行教师聘任制和教学循环制,激发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增加了凝聚力,提高了管理效益。第二是建立了系列激励制度,如《在岗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教坛新秀和学科带头人评选条例》、《高考奖励制度》等。第三是提倡奉献精神,在当今财力、物力和其它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不能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为此,学校一方面想方设法为教师改善工作环境,增加福利设施,改革奖金分配制度;另一方面又坚定不移地把思想工作放在首位,提倡“勤朴”的奉献精神,抓好典型事例、及时宣传表彰好人好事,在校内形成一种团结互助、奋发向上,不计个人得失的良好氛围。

  2 健全和优化机制是搞好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

  2.1 落实常规制度。制度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稳步、有序和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我县中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制订了系列化的规章制度,规范了教学人员及教学辅助人员的工作职责,落实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和每月一次的教研组会议,实行每学期两次教学大检查和两次学生问卷调查,建立了《初级中学教师评价方案》和《初级中学分制实施方案》等。形成了学校严谨的办学特色。

  2.2 狠抓管理环节。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运行过程一般可以由以下七个环节组成:①确定办学目标,制订工作计划;②合理组织力量,人尽其才,物尽其用;③分清主次,统筹安排全面工作;④及时检查各项工作落实情况;⑤不断协调各教研科室工作之间的关系,使之配合默契;⑥正确、客观地进行考核评价;⑦认真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水平。这些环节缺一不可,在办学目标上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办学目标,在教师继续教育上,十分重视师资的培训工作,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定期进行“两笔一话”“三机一幕”等基本功测评活动,定期进行“三优”(优秀教案、优秀论文、优质课评比)活动,以课题为基地,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使青年教师走向教学一线,扛大梁、挑重担,在实践中长才能,得经验,在统筹安排全面工作方面,对必修课,选修课和课外活动以及与之相应的人、财、物、时间、空间等条件都作了精心的统筹安排,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益。

  2.3 优化管理过程。学校在管理全过程中注重反馈调节工作,及时收集各个环节上管理行为和管理效果方面的信息,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将它与预期管理目标进行比较,找出差距,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对管理行为进行调整,以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

  3 深化改革是搞好教育教学管理的必由之路

  学校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学校教学管理改革的思路是:抓常规,促教改;抓两头,促中间;抓教研,促质量。基于这种思想,学校把立足点放在抓好常规教学上,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备、讲、批、辅、考五个环节,并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要求,做到行规有矩。着眼于教学改革,一是完善课程设置,逐步建立了以必修课为主,以选修课和活动课为辅的新课程体系,严格按部颁的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另外结合校情和学科特点,根据学生兴趣和特点,开设适量的选修课,例如:语文学科中的先秦散文,唐宋诗词,明清小说等,数学学科中的应用性数学、趣味性数学、竞赛性数学等,英语学科中的英语电影欣赏、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比较等。活动课则着重从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适应,学会管理等五个方面形成我校的活动课系列。二是深化教改,重视教改是今天学校教育的主流思想。

  3.1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首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老师角色定位为“学生的服务者”和“教育活动的调控者”。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必须围绕“交流——互动”的核心,建立“交流——互动”的课堂模式。通过师生交流、教学互动,深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研究性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3.2 推进教改,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学校的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优化教学过程,形成交流——互动式、启发——引导式、讨论——探究式、开放——发散式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应对“新课程、新教材、科目多、课时少、任务重”的教学局面,从而达到“少课时、轻负担、高效率”的教学质量目标。

  3.3 推进教改,掌握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目前从多媒体走进课堂受学生欢迎的程度和电教课堂给予学生的信息量,以及在网冲浪的教师所获取的资源量都雄辩地证明:不积极主动地去掌握新的教学手段,落伍将是一夜之间的事。

  3.4 推进教改,确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评价体系。要建立一个既有量化的数据,又包容思想道德、业务能力、学生评价、社会家庭评价等多元因素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入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

  米合勒班·亚斯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