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小学,教学
  • 发布时间:2015-08-10 14:37

  〔摘要〕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分工协作 合作意识 合作能力 合作契机

  1 重视小组构建,分工协作,合作学习的保障

  小组构建有如房子的结构,结构好坏是决定房子质量。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每个组中成员的个性特征、组织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学习成绩、性别等都要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组建的原则应做到每组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比例相当。小组成员间的座位以团团坐或相邻形式为好,这样更有利于互相学习、讨论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力。建立学习小组只是为学生的合作提供了可能,要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而非表面上的“合坐”,则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

  2 培养合作意识,合作学习的前提

  在教学中要顺畅、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焕发活力,必须要是学生有合作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感觉到合作的需要。例如:组织一些游戏,让学生发现需要和别人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胜利;也可结合一些课外活动,如:收集数据、量量算算、调查生活中的数学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一种体验,感觉到合作是一种富有乐趣、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3 感受合作过程,培养合作能力,合作学习的基础

  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抓住时机,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积极探索,对话互动,谈论交流,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具体实施可分以下三个步骤:①独立思考: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之前都有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审清题意,想一想自己有那些想法?可以怎样来围每边长度都是整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交流时不要让自己仅仅是一个听众。②组内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思考成果,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各抒己见,各种想法互相交汇,定能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小组内学生形成初步共识,得出结论——用一根20厘米长的铁丝围出每边长度都是整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可以围出四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具体情况略)。③组际交流:这是各小组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过程,通过组际交流可以把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认知成果让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4 正确把握合作契机,合作学习的关键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因为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的,否则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探索和讨论的价值,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5 师生互动,实时交流为合作学习取得成功做好了铺垫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实现“主体”和“主导”双向互动,合作学习才能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问题必须围绕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个中心,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合作热情,又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是单个学生难以独自完成的复杂任务,是学生感到疑惑不解、易于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必须经过交流、争议、思维碰撞和相互接纳才能使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明确化与合理化。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教师以下几个方面去设计合作小组的合作内容。

  例如:①现实生活中的内容,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提高兴趣,也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学习欲望。②开放性内容,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拓展思维空间。③选择有探究性的内容,可激发合作欲望。④选择有层次的内容,可以扩大参与面。这样可以兼顾所有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话可说。合作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多需要合作者之间的表达与倾听,两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只有表达或只有倾听都不可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我们不但要指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要指导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往往不习惯听别人的发言,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合作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很多学生往往是一涌而上,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到后来谁也不知说了什么。因此合作时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并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6 有效适时的评价为合作学习锦上添花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坚持只有小组团体成功,才能代表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使学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到团体的竞争中去,从而更加激发学生主动合作的热情,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对小组学习的成果、精彩的反馈汇报,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与鼓励。平时可以采取小组竞争,每课、每天、每周、每月评比,引入“基础分”(是指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平均分)和“提高分”(是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实行量化积分,充分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维持长久的小组合作激情。

  李江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