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挪死,人挪活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媒体,杂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2-17 09:31
参加珠海的一次媒体论坛,其中有一项现场调研,问题是:平面媒体放弃纸质版会成为主流吗?现场63.7%的人选择了肯定的回答。论坛的组织方是今日头条,这家媒体公司本身不生产任何一条内容。
就一本杂志而言,我们已经无感于平面媒体没落的声音,也确实看到,新崛起的年轻一代,越来越少有消费纸媒的习惯;广告主们则在抱怨,投放平媒的用户触达不够精准,转化的链条太长。
杂志的形态在响应用户需求方面,确实存在某些不足,但是,又哪有完美的介质呢?《21CBR》过往在纸媒探索中,已经做了很多创新,我们会加速创新的步调,希望至少赶得上一部分读者的需求。在中国,财经内容的阅读群体足够大,“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就能活好。
2016年,《21CBR》杂志会有很多新变化,最大的变化将是开放性。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社会的分工已高度专业化,在绝大多数专业前沿领域,商业实践的进展已超出一般媒体人的视野,当局者往往比旁观者拥有更好的洞察。
我们不太敢再标榜自己是“船头的瞭望者”,而是希望网罗更多的专业力量,推动杂志由一个自生产体系向分享型平台的转型,扩展更多公司高层、行业专家、智库机构的资源,形成一个更接地气的内容供应网络,更及时地阐释“新商业敏感者”这个主题,也希望读者更多地与我们分享你们的见地。作为媒体人,在话题策划、内容编辑和传播形式上,我们相信自己仍有机会发挥专业特长。
在内容生产部分,我们希望自己的工作更聚焦,更多集中到公司案例深度解析和调查报道上来。通讯社已经开始雇佣机器人写稿了,拥有匠人精神的媒体人才会有价值,在碎片化时代,可供深度阅读的内容恰恰少了,我们相信,这方面需求大于供给。此外,我们会更专注地构建创意传播能力、精耕品牌项目,以保证财务上的持续性。
媒体人常常喜欢夸大其词,说实在的,我不是特别在意平媒是寒冬或是死亡——如果真的会死的话。树挪死,人挪活,我们80后、90后的媒体人应该庆幸,因为一开始,我们就能习惯逆境,学习改变,试着自己去找寻出路——自媒体、创业或去公司都是一种勇敢的选择,而留在一家媒体机构,甩掉既有的条条框框,敞开门做事情,尝试下“向死而生”同样是一种历练。杂志是不是纸,确实不重要,资讯是否能满足用户需求才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新旧,绝大多数媒体都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