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投行的新三板转型思维

  也许有一天,传统投行和新三板的界限将不再那么明显。

  有朋友问笔者,IPO空窗期的投行人在做什么?其实,即使IPO暂停了,投行人的工作基本还是照旧,该找项目的继续满天飞,该做项目的依旧苦哈哈地蹲在现场更新材料或一天N城地走访核查。但朋友提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投行人面临IPO越来越不好做的局面,不少投行人也选择转型寻求出路,或是转做并购,或是转型做投资人,甚至转做甲方。但有一种较为小众的转型值得一提:转战新三板。

  之所以说这是小众的选择,是因为新三板收费不高但工作量并不少,而传统投行人员人力成本高,所以并不是很多投行人甘心去转做新三板。大体上说,转攻新三板的传统投行大致出于以下考虑:

  一,有些是真出于无奈。IPO暂停了,并购的撮合又非易事,若无法掌握标的方和上市公司方的任何一方,跟着掮客的消息跑基本就是乱跑一气。而生活总得继续,即使自己可以衣食无忧,但手下的小朋友们总得开饭,那只能先做点新三板来帮补团队收入了。

  二,有些是所在券商发展方向转型,特别是经纪业务发展思路转型所致。自去年开始,部分券商开始以区域营业部为基础开设区域分公司,而分公司的一大职能就是助推传统经纪业务转型,鼓励多做创新业务,并为此制定了各项开发创新业务的奖励政策,其中创新业务的重点就是利用各营业部在当地的触角优势开拓新三板客户。一时间,营业部牵起了承揽新三板的热潮,而新三板没有财务门槛,营业部的一些企业老板大户经游说后确实动了心思,于是想往新三板挂牌的客户大增,这样一来就需要有人协助承揽和主力承做,于是部分传统投行也半主动半被动地投入了新三板的大潮。

  三,传统投行业务周期长且无边界,加之调和责任的工作单调,有些感到不胜其烦,反观新三板审核效率高,且有注册制影子。这类传统投行认为“我一年做十个新三板,也能收入个千把万,何必吊死在传统投行业务这棵树上呢?”于是,他们用心投入到新三板去,就如同有些商家想到货如轮转也会发财这个道理一样,以薄利实现多销多收入。

  上述这三类传统投行其实都并非真正了解新三板的战略意义和价值,他们投入新三板或多或少是有点寄望“东方不亮西方亮”,而还有第四类投行人,他们则是由衷地看好新三板。他们认识到新三板是政府改变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举措,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获得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他们也认识到有些暂时不可能进入A股市场的企业也可以利用新三板实现股权流动,而且一旦这些企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合理的发展规划和优秀的掌舵人,也可以通过新三板融资(而且融资效率超过A股),甚至可以逆袭A股公司(此前已存在新三板公司并购A股公司、港股公司、中概股公司的案例)。于是,这类老投行用心研究新三板的投融资制度,潜心发掘优质客户。他们不轻易接新三板的单,那种看到隔壁老王也挂牌就要挂牌的客户,即使出得起钱,他们也不愿意去接,因为他们不想把有限的精力浪费在无前景的公司上,他们接下的新三板客户,一定是还有后续资本运作可能和意愿的客户。

  可能有那么一天,传统投行和新三板并没有现在这么界限明显了,都成为广义上的投行业务,而且这一天,可能很快到来。

  作者/朱永华,西南证券深圳分公司创新融资部副总经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