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动画电影之光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动画电影,小门神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2-17 10:51
《小门神》的失利并不会影响追光想要做中国皮克斯的决心和步伐,他们在艺术、技术和管理上想得明明白白。
2015年12月26日,距离动画电影《小门神》电影正式上映还有一周时间,全国的大规模点映开始了,许多观众对电影的评价是“国产电影制作技术新高”。今年,因为有《大圣归来》为国产动画电影打下的口碑基础,让人们对这部宣称由“艺术、技术、管理等各方面水平都远超想象”的中国动画公司打造、由BAT出品和宣发“保驾护航”的电影,多了许多期待。
不过,1月1日上映的《小门神》并没有迎来一个与《大圣归来》相似的票房结局,尽管在上映首日拿下上座率冠军,同时以3500万破国产动画电影首日票房纪录,但最终不到8000万的票房距离制片方与出品方的预期差了很远很远。
《小门神》是追光动画(Light Chaser Animation Studio)制作的第
一部电影,其创始人王微、于洲均来自土豆。2012年、2013年两人相继离开土豆后又共同创立了追光动画,致力于动画电影的制作。在《小门神》的制作中,王微担任导演和编剧,于洲为制片人。动画电影是高投资、回报慢且风险大的产品,《大圣归来》的导演田晓鹏也是经历了八年的波折才完成了电影的制作,在公司管理与资金管理上,田晓鹏的十月动画吃到了苦头,如今也已被“包养”——光线传媒以自有资金2000万元与田晓鹏等核心创始人共同设立十月文化,光线持股占比20%。
尽管第一部电影失利,但追光并不会像十月动画那样重蹈管理上的覆辙或者被迫融资——想做“中国皮克斯”的追光,在艺术、技术和管理上都想得明明白白。
瞄得太高
1月6日,电影上映的第六天,《小门神》排片已从最开始的11.4%下降到了3%。王微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长微博,如是写道:“感谢大家对追光动画制作水平的认可,也同意《小门神》的故事有改进空间。”
事实上,《小门神》最大的诟病也在于故事与情节,王微是学计算机出身,第一次做导演和编剧,或许还需要更多的时日来学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微说:“可能瞄得有点太高了……之前做路演的时候,观众没有什么太多问题,可能跟他们对动画电影比较了解有关。我觉得一目了然的事情原来不是那么一目了然,可能还得再琢磨琢磨。”
在接受《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专访时,于洲坦承追光的背景的确在艺术上有所欠缺。“动画电影创业的门槛很高,它需要艺术、技术、管理三个方面的能力。在管理和技术方面虽然也要去学习,但我们有一定的优势,并不是太担心,艺术方面则相对欠缺一些。因此我们去过好莱坞很多次,跟很多人学习,也为追光找到了很多顶尖的艺术人才。”
在创作上,王微基于下一部动画电影给出了药方:在内部,鼓励每一位制作人对故事提出更深入的意见;在外部,举办更多的早期试映会,广泛听取观众和合作伙伴对剧情的意见;加速新编剧、新导演的培养计划,让追光的作品有更多样的风格和故事。
《小门神》此次的宣发得到了BAT的配合,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追光互联网的背景。无论《小门神》是否卖得好,追光的名气是打出去了。“《小门神》是我们的第一部作品,此前可能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追光。我们的希望是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让几千万甚至上亿的人知道我们,知道追光在做怎样的作品,并期待我们做得更好。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于洲告诉《21CBR》。
制度先行
追光的下一部动画电影名为《茶宠与小机器人》,预计会在今年夏天完成。追光有一套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不会因为一部电影票房的好坏而影响到后续的项目。
于洲介绍道,追光采用的是两部电影并行的模式。“一部片子从前期到制作是两年时间,《小门神》是第一部,从2013年7日1日开始制作,第二部电影是2014年的8月份开始,第三部是2015年8月。如此向前推进,我们每年夏天就会完成一部新电影,而这三部是完全不同的主题。2016年完成的第二部已经对外宣布,叫做《茶宠与小机器人》。”
电影不同于一般创作,不像生产产品,项目运作涉及到团队合作与艺术创作,时间是很难把控的,诸如迪士尼动画工作室、皮克斯等顶级制片厂也会经常遇到“跳票”的情况。而《小门神》则是在2015年7月10日一天不差地完成了整个项目,“150人参与,平均下来每一天我们的系统中有3000个任务在并行,这些任务之间都是有前后关系的,而且不同任务会在系统中形成不同版本”。于洲经常让大家猜,两年的制作时间这些任务会产生多少版本。很多人猜测是几百或是几千,事实上一共有101556个版本。
“就好比记者写稿,有第一稿、第二稿等等。《小门神》一共有1940个镜头,每一个镜头有十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再有几个版本,大致上可以这么换算。我们有一个纪录片叫做《一个镜头的诞生》,讲的就是这个。所以我们的管理是非常精细化的,有七个人在做项目管理。”于洲告诉《21CBR》记者,许多管理经验也是从好莱坞制片厂学来的,“结合我们自己的一些优势和新的技术应用来改进”。
于洲对追光的制作技术水平也是充满信心:“在一些技术方面我们也不亚于好莱坞,国内很多动画公司的技术人才非常少,平均下来100人里才2-3个技术总监(TD)。好莱坞差不多是1:10,追光现在是1:7。”于洲还透露,追光在研发一些底层技术,比如机器学习,用一些机器人(小程序)先处理一边角色特效,“它会根据之前的数据积累学习一些镜头,之后我们的制作人员再来人工处理,有时候发现它们都能处理得差不多了,能节省30%的人力。《小门神》里面就有一两个镜头是机器人做的,我们现在有七八个这样的机器人程序了”。
“艺术和技术,这是一条没有捷径也没有终点的崎岖之路,我们会一直走下去。”在1月6日发的长微博结尾,王微感叹道。基于王微、于洲此前的创业积累以及B轮融资(2014年6月的2000万美元融资),追光在资金上颇为独立。“我们不会被人收购,独立自由很重要。”于洲说。
本刊记者 邱月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