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汤赟的平衡术

  见到张汤赟时,他的手上抱着一沓厚厚的资料,戴着一副眼睛,穿着一身职业化的西装外套,整洁如洗,神情看上去严谨而低调。也许是出于理科生的共性,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专业的张汤赟,刚刚面对镜头时,透露出了一点小小的不适应。

  但很快,张汤赟就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变得健谈而从容,尤其是在聊到南京依维柯9年来的成长经历。他于2007年加入公司,一直从事产品虚拟分析,即借助二维数据、三维数据对产品参数进行虚拟实验,以验证设计的准确性,包括车辆强度、可靠性及安全碰撞等各个领域。

  2014年,张汤赟开始任职产品工程部开发科高级经理,主要负责依维柯品牌产品的开发引进工作。从虚拟产品到实物开发,这其中的差距远远超出了张汤赟的想像,以前的自己只需要面对一台电脑,基本就可以搞定一切。

  但现在,张汤赟需要满足来自市场、工艺、生产、供应商等各个部门的不同诉求,既要吸收依维柯品牌引进的技术,还要按照国内市场需求进行重新设计和定义,并保证最后在生产端顺利实现量产。

  从虚拟走进现实,难免有所不适应,挑战也在所难免,然而,经过近两年的磨合,张汤赟已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在他看来,最关键的就是要平衡好来自各方的诉求。

  然而,平衡点并不是轻易就能达成的。一款新车问世,产品当然是整个开发过程的焦点,工程师作为开发设计的执行者,经常需要面对周围一堆人不同的言论,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时也是张汤赟最纠结的时刻。

  在纠结中成长,可以说是张汤赟职业生涯的真实写照。且不说汽车产品最基础的外观、质量、生产工艺等这些硬性指标,有时甚至小到一个音响、雨刮器、CD机等都要在市场、法规、成本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反复的论证。

  但这并不是最可怕的。往往有时候加班加点做好的开发设计方案,到了最后极有可能因为公司战略定位和市场需求,在最后一刻被要求进行全面整改。这个时候往往是张汤赟最煎熬的,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发动机上面一个压缩机的设计。

  当时他们按照传统思维,同时也聘请了一些专家、老工程师进行验证,得出结论统一认为在发动机上面布置压缩机确实不太好。可后来,忽然接到电话说是旗下有一家改装厂已经改好了。这时候定然需要进行全面返工。

  这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例子,在张汤赟的工作中,经常需要面对这种状况,由于南京依维柯产品车型的改装特性,无意中就为其在开发设计之初的工作带来了更高的要求。也恰好是这种高要求,让张汤赟的能力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虽说过程充斥着各种争论和煎熬,但是只要每次看到那些小小的需求通过实际设计手段最终变成现实后,张汤赟内心总会涌出一股浓浓的自豪感与成就感,就像看到自家小孩经过一点一点的成长,最终变得既乖巧又漂亮。而自己也在一次次的历练中,变得更加稳重笃定,渐渐学会在纠结中抽丝剥茧,不仅找到工作的平衡点,更多还能获得一种内心的充实。

  他也愈来愈认识到,某种程度上来说,产品的开发设计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如果充分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就有可能在成本上稍稍超一些;又或者说在需求上做些让步,成本方面必然会得到一个很大的优势。因此,最终还是看你最终选择的方向是怎么样,这也是张汤赟的平衡之术。

  目前,随着上汽集团的入驻,南京依维柯的国际化战略更加突出,车型产品也正在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再加上在华市场销量在全球比重的不断提升,公司中外双方的合作方式也不再单单只是产品的引进,而是已经延伸至产品设计开发的最初阶段。

  作为南京依维柯品牌下一代全新产品项目负责人,张汤赟透露,明年7月份即将上市的这款新品就是和欧洲同步设计的。这也就要求他几乎每月都要飞一次意大利都灵,忙碌已自然地成为一种工作常态。小孩刚出生时,张汤赟更是一天产假没休,5天出院后就直接把老婆孩子开车送回了镇江老家。

  但这恰好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工人的可贵之处,他们热爱着自己从事的平凡岗位,甘于奉献,不怕吃苦,以自身坚韧的品格和孜孜不倦的匠心精神,推动着中国汽车产业的齿轮滚滚向前。

  本刊记者 吉盼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