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因为经常出差,我越发感受到“教养”二字的重要性。
一大早去赶火车,进站口乌泱泱的人群缓慢挪动,突然后面跑来三四个人,一个箭步冲到队伍最前端,直接把身份证和车票塞到安保眼皮下面,“火车要来不及了,先帮我验。快点!”然后幻影术一样过了安检,消失在汹涌的人流中。
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既然知道进站要排队,就应该预留好时间,你的加塞就是在破坏别人的出行节奏。即便因为突发情况需要插队,也要说“请”和“谢谢”,因为没人必须为你的失误分摊时间成本。
我让你,是教养;不让你,是应该。
2
还有次在酒店吃早餐,隔壁桌来了个姑娘,穿着某品牌紫色套装,脚下踩着酒店房间里的白拖鞋,走起路来啪嗒啪嗒响。之所以注意到她,是因为她太特别了。首先,她拿了6盒酸奶放桌上占位子;然后,端来一盘水果沙拉,简直是堆了一座“水果通天塔”。这还没完,她又把所有甜点都拿了一份,顿时,一桌花团锦簇……
也许你会说,他们付了房费,这里是自助餐厅,爱怎么吃是别人的事,你管得着吗?我只是想起多年前自己在大阪关西机场酒店的一件往事。
那次在日本开会,入住关西机场酒店。有一次,我穿着酒店拖鞋就进电梯了。开电梯的姑娘穿着粉色职业短裙,妆容精致。看我穿着拖鞋,立刻摇手,告知我,不可以穿拖鞋出房间去大堂。我解释,我去托运箱子,就在电梯口。
她看了看我的房卡,然后把箱子接到手上,微笑着又把我请出了电梯……等我气急败坏换好鞋,坐电梯下了楼,发现另一位穿粉色套装的姑娘正站在电梯口等我,看了房卡后,一个劲道歉说添麻烦了,然后帮我把箱子一路提到了托运处。
那一刻我真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因为她们用自己谦逊但坚持的态度告诉我什么是礼仪,示范了什么是教养。
适量取餐,也是在日本“被迫学会”的。在日本中餐厅吃饭,菜是一道一道上的,必须把一个盘子吃空,另一道热菜才会端上来。你左顾右盼盯着服务员,他永远笑眯眯地站得笔直,好像不在乎你要吃多久,他们只在乎你一定要吃完眼前的……
后来懂得,选择真正想要的是种能力;克制贪婪欲望也是种能力;合理分配财力、体力、心力,更是一种能力。这些能力,统称为教养的文明驯化。
3
上大学时流行打零工。我有个学弟应聘上美国某连锁咖啡馆的兼职生。某晚聚会,大家撺掇他讲讲那家国际化咖啡馆里的故事。
“有个女生,每晚五六点来,天天坐在店里最拐角位置,一直坐到打烊才走。有天我去收桌子,无意间看到她从包里掏出一只我们店的旧咖啡纸杯放在桌上,然后埋头看书,当然,她没注意到我。后来我开始关注她,发现她每天都拿那只纸杯出来,其实经常三四个小时不喝一口水。”大家都沉默了,30块一杯咖啡,那个年代真不是一般人能消费得起。但在每天都有人等位的咖啡馆里,拿旧纸杯蹭位的姑娘,心理素质也够强。
“后来我把这事告诉店长,本来以为他会想办法把她请走。结果他只说了一句‘就当没看到’。店长后来把自己的班都调到晚上。有时收桌子,会‘顺便’给那姑娘添杯热水。不过她很久不来店里了,走之前找店长买过咖啡,付钱时我听见她说‘这段时间谢谢你’,原来她什么都知道。”
我是过了很多年才理解那个店长的,他选择“没看见”是一种教养;他用“视而不见”默默维护着一个女孩的自尊心。
4
有人说,有钱就会变得有教养,因为活着不紧张不狼狈了,自然有空照顾方方面面。我并不认同。教养是种温良的天性,是有爱有坚持的家教。
家门口有家小馆子,以前常去。有天去得晚,已经没客人了,见一个帅气男孩从后堂出来,躲到包间里,出来时,身上油腻腻的厨师服换成了干净的T恤衫,脚上也换了洁白的球鞋。然后他从柜台上摸出茶杯,搬把椅子到门口,在树荫下开始翻一本封面破旧的小说。
在午市后的餐馆见过太多蓬头垢面的人,累了一中午,披散着头发,有些穿着短胶鞋,有些穿着油滋滋的厨师服,直接趴在刚擦干净的餐桌上就睡起来。而这位小伙,只为在门口喝一杯茶,执意换上干净的衣服和鞋,他对自己对生活,都是有要求的。
后来听老板娘说,这小伙是大厨,因父母身体不好,才留在家门口干活。后来小伙走了,这家菜式越来越“农家乐”,我也很少去吃了。只是偶尔还会想起那个坐在树荫下的身影,他身上有对平淡日子不肯苟且的倔强,这是一个普通人最温润的教养。
(摘自《幸福·悦读》2016年11期)
●陶妍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