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朋友与一位老总谈业务,中午在一间餐厅就餐。席间服务生端来一道特色菜,那位老总礼貌地说:“谢谢,我们不需要菜了。”服务生解释说,这道菜是免费赠送的,老总依然微笑回答:“免费的我们也不需要,因为吃不了,浪费。”
饭毕,老总将剩菜打包,驱车到了外面,双手将食物递给了路边的一个乞丐。朋友看到老总双手递食物给乞丐的一刹那,差点热泪奔流。
2
一次,叶淑穗和朋友一起拜访周作人(鲁迅之弟)。他们走到后院一排房子的第一间,敲了几下门,门开了。开门的是一位戴着眼镜、留着一字胡、身穿背心的老人。
他们推断老人可能就是周作人,便说明了来意。可老人一听要找周作人,赶紧说“周作人住在后面”。于是,叶淑穗和友人就往后面走,再敲门,出来的人说周作人就住在刚才敲门的那一间。
他们转回身再敲那个门,来开门的还是刚才那位老人,说他自己就是周作人,不同的是,他穿上了整齐的上衣。
3
著名作家夏衍临终前,感到十分难受。秘书说:“我去叫大夫。”正在他开门欲出时,夏衍突然睁开眼睛,艰难地说:“不是叫,是请。”随后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4
历史学家顾颉刚有口吃,再加上浓重的苏州口音,说话时很多人都听不懂。有一年,顾颉刚因病从北大休学回家,同寝室的室友不远千里坐火车送他回苏州。
火车上,顾颉刚看到邻座一个年轻人和自己年龄相仿,主动和对方打招呼:“你好,你也……是……是去苏州的吗?”年轻人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点点头。
“出去……求学的?”顾颉刚继续找话。年轻人仍是微笑着点点头。“你什么……时候……到终点站呢?”顾颉刚继续追问着。年轻人依旧沉默不语。这时,室友看不过去了,生气地责问年轻人,顾颉刚伸手示意不要为难对方。
当他们快到站时,顾颉刚突然发现年轻人不知何时已经走了,在果盘下留了一张字条:“兄弟,我叫冯友兰。我也是一个口吃的人,之所以没有和你搭话,是不想让你误解,以为我在嘲笑你。”
尊重的最高境界不是体现在轰轰烈烈的大事中。有时候,越是微不足道的细节,越是不经意的自然流露,越发见得尊重的可贵。
(一米阳光摘自《小品文选刊·精华版》2017年5期)
●张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