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阳归纳了她成年后做的3件违背父母意愿的“叛逆”事:医学专业硕士毕业不当医生,死活要嫁给一外地男人,辞职。她发现,没有这3件事,也许就没了今天的母婴微信大号“年糕妈妈”。
给自己解套
李丹阳出生于传统家庭,爸爸是公务员,妈妈也是传统的家庭女性,他们像很多父母一样,对儿女未来的期待就是一个词,稳定。2003年高中毕业时,李丹阳想报考新闻专业,但在此前,伊拉克战争爆发,记者闾丘露薇深入前线,李丹阳爸妈隐隐担心自己的女儿未来也像闾丘露薇一样,于是坚决反对。后来,李丹阳遵从父母的意愿,报考了医学专业,并获得浙江大学本硕连读资格。
李丹阳说,父母的教育一直比较传统,认为女生大学不挂科,工作过得去,找一个工作稳定的老公就够了。而李丹阳的改变,离不开她当时的男朋友林威――也是现在的老公、“年糕妈妈”的CEO的影响。
李丹阳和林威相识于选修的体育课。两个人相恋之后,林威鼓励她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毕业之后,李丹阳第一次违背了父母的意愿,没有选择家乡的医院,而是进入中国平安,从事产品的核保和运营。然而,这样的工作几年如一日,李丹阳始终有些郁郁不得志。那时候,她默默为自己想好了退路:回家生孩子。
后来,李丹阳顺利怀孕。处在将要为人母的喜悦中,她的人生仿佛有了新方向。但在看育儿书的过程中,李丹阳发现,国内的育儿书虽然很多,但真正写得好的却很少,甚至不同的版本说法也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书说一岁之内不能吃酸奶,有的说6个月以后就可以吃。出于专业敏感,李丹阳开始翻阅外文材料去考证,并记录笔记。慢慢地,爱分享的李丹阳把自己总结的资料发到各种妈妈群里。当时,很多人都鼓励她去写微信公众号。2014年7月31日,李丹阳发了第一篇微信文章。
踩到内容创业的风口上
李丹阳并不知道自己会踩在内容创业的风口上,只是单纯地想要分享一些内容。一开始她保持着一周3篇的更新节奏,逐渐聚拢了几千粉丝。当时林威有着不错的收入,所以两人并没有太多经济压力。在产假结束后,李丹阳考虑辞职经营公众号,这样也可以多一点时间陪孩子。
2015年初,粉丝数开始爆发性增长,年糕妈妈的更新频率也由一周3篇改为一周6篇。李丹阳招了自己的第一个助理,并开始组建团队。
有投资人嗅到年糕妈妈未来的市场空间和商业价值,想要投资,但李丹阳拒绝了。“那时候觉得并不需要资本介入,糕爸也没有全职加入,觉得做成小本生意就挺好的。”李丹阳说。后来,紫牛基金创始合伙人张泉灵找到李丹阳,说服了她接受融资。
2015年7月,年糕妈妈接受了紫牛基金和经纬创投的投资,当时的粉丝数已有30多万。如今,年糕妈妈团队已增加到一百六七十人,粉丝数也增长到了700多万。
从内容到电商的转变
2014年底,年糕妈妈开始尝试电商。李丹阳说:“这也是用户倒逼的一个过程。文中推荐的方法所用到的产品,妈妈们希望能够立刻买到,所以我们决定尝试电商。”一开始他们是将用户导流到糕妈同学的平台上进行销售,2015年开始,因为发现同其他供货商合作无法保证时效,基本转为自营。
尽管在转电商的过程中李丹阳也踩了不少坑,例如客服响应不及时、供货商延时发货、发错货等,但相比其他的内容创业者,年糕妈妈是幸运的,因为林威是供应链专家。在电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他辞掉了工作,进入年糕妈妈担任CEO,和妻子并肩作战。“我们是内容转电商但没有水土不服的一家。”李丹阳说。而大部分的绘本、玩具等产品,年糕妈妈都会同它们签微信独家或全网独家,防止其他平台恶意竞价。
从一开始,年糕妈妈就坚持不做广告。李丹阳说,有时候她被某个广告商打动,林威都会坚决阻止,因为相对来说广告是赚快钱,并不是长期发展的重点,所以如果有品牌方想合作广告,他们更希望是产品的合作。
未来,年糕妈妈会探索付费内容,拓展细分品类。“目前的母婴大环境,内容越来越多,但精品性课程还是很少,适合大家学习的内容更少,因此我们也会尝试一些付费内容,与同行业专家根据用户需求一起打造内容。”李丹阳说。
(摘自《创业邦》2017年3期)
●杨绚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