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已在德国定居的同学回国探亲,我陪她一起逛街,从约车到骑单车,从看电影买票选座到医院预约挂号,从商场购物到街边喝咖啡馆结账……同学看我全程一只手机搞定,不断感慨:“太先进、太方便了,相比之下,德国太老土啦。”当她看到,点菜要先用手机扫下贴在桌角的二维码,进入点菜系统,点菜、下单、结账都在手机上操作完成时,惊叹不已。我说:“在国内这已成为常态。”
有天晚上回家,街角有个拉着二胡乞讨的大爷,看见我走过来,停了二胡,端起面前那只放钢镚儿的破铁盆,“嚓啦嚓啦”地抖给我听。我一摸零钱包,抱歉地说真没带零钱。大爷一言不发地指指琴头,天哪,上面居然贴了个二维码。
手机支付如此方便快捷,以致我们越来越习惯一机走天下了。可以不带钱包,不带信用卡,但绝对不能没有手机。
我一个朋友,昨天他送客户去机场,回来的机场高速要收20块的过路费,他一看钱包,没现金,问:“能不能刷卡?”
工作人员微笑着答:“不能。”
“能不能手机支付?”
“不能,我们只收现金。”
他只好拉上手刹,下车绕到后备箱翻找有没有零钱,找得满头大汗,愣是凑不出20块钱来。这时后面已经堵成长龙了,喇叭声此起彼伏,朋友越急越热,随手把外套一脱,扔进后备箱,拿着手机去找后面车子的司机兑现金去了。好在后面的师傅很爽快地兑了20元现金给他。
他刚长舒一口气,突然听到车子“咔嗒”一声,自动落锁了。车钥匙呢,装在外套口袋,而外套呢,刚扔进后备箱了。
朋友让同事救急,在他办公桌的抽屉里找到备用钥匙送来,要3小时;叫个开锁的吧,最快估计也要3小时后能到;叫拖车,拉了手刹,没法拖……最后打电话给开修理厂的朋友,咨询哪块玻璃更换起来最便宜,朋友说驾驶位的玻璃最便宜。于是当机立断,向收费站的工作人员借了锤子,砸了很久,总算把车窗玻璃砸碎,然后从驾驶位爬进去,将扔在后备箱的外套捞出来。
听朋友讲完昨晚曲折的遭遇,可把我乐坏了。看来还是老话说得对,“袋里有钱,心中不慌”,不管手机支付如何便捷,还是要在钱包里备个几百块现金,方才稳妥。
(步步清风摘自《新民晚报》2017年5月28日)
●王秋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