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又在意中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谷歌,CEO,意料,微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3-16 14:00
“微软情结”让谷歌逐一推出试图替代微软主产品的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和浏览器。这些产品像微软推出的试图替代谷歌的搜索引擎一样,市场反应平淡。不过,谷歌与微软的相似还不在产品层面上,而是在经营思路上。通常认为,微软是一家有着过时的商业模式的软件企业,而谷歌是一家典型的互联网企业,微软总是改良,谷歌总是在创新,这都是事实,但两家公司在深层的经营思路上有本质上的相通。
首先是生产方式的集权主义和精英主义色彩。两家公司都试图集中全球最顶尖的技术人才,为用户提供在他们看来是最好的产品和服务。这是典型的工业社会的经营理念——提供成品,用户的唯一身份是“消费者”。互联网让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成为可能——用户不仅是消费者,而且是生产者——在消费的同时也在被消费。我们在eBay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中都能看到这种被称为“商业2.0”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无论在产品或服务性能上,还是在成本上都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谷歌却一直是遵循集中式生产(采集网页、采集图像、采集图书),单向发布。由于它能以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吸引全球最优秀的人才,所以的确能推出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但由于受到公司规模和经营成本的最终限制,其后劲终究是不足的,成长遭遇天花板是迟早的事——果然如此。
这种生产方式真正的风险还不在此。真正的风险是:你无法总是确切地断定用户真正在意什么。用户仍然在使用你的产品,但他还有更重要的需求,而你已经相对固化的产品结构和商业模式——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和战略日益聚焦会更加固化——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你也许会说,任何公司都无法穷尽用户的所有需求。问题是,当那些能满足用户更重要的需求的公司在自己的业务平台上“顺便”加上你能提供的服务,其产品特质恰好弥补了你的产品的天然缺陷,你还能保证用户对你忠诚吗?
我们说的就是Facebook如何悄悄成长并逐渐对谷歌形成威胁的故事。Facebook从一开始就放弃了技术至上、精英主义的理念,生产方式是典型的2.0——让消费者相互消费,让消费者在既有的平台上织各自的网,并且让这些各自的网随时融入整个网络。谷歌更像一个工厂,而Facebook更像一个农场,让无数的“农夫”在那里自我雇用、相互免费雇用,整个农场形成了一套自组织、自管理、自成长机制。谷歌从事的是找信息的生意——所以你必须不断地耗费大量的资源来采集信息;Facebook从事的是找人的生意,它只需提供作为“半成品”的场地,剩下的事情让用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Facebook与谷歌之争,从一开始就是一场“不公平”的竞争,结局似乎没有太大悬念。
施密特被“前”掉,出乎意料,又在意中。佩吉站出来,出乎意料,又在意中。其效果会怎么样?也许还是出乎意料,又在意中。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