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润发涉嫌售假酒 快速扩张存管理隐忧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润发,假酒,管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5-15 09:51
近日,吉林松原市陕西白水杜康经销商贾君向《投资者报》记者透露,大润发松原店因涉嫌出售假酒(假冒白水杜康)被当地工商部门查封。
自去年大润发上市以来,加快扩张已经成为大润发发展的主题,但是在高速扩张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
业内人士表示,大润发吉林松原店涉嫌出售假酒表明其内部出现了不小的管理漏洞。
假酒案曝管理漏洞
“大润发出售假酒的事情,之前和大润发沟通过,但是没有理会我们。于是我们向当地工商部门举报。根据厂家出的鉴定报告,当地工商部门查封了1000多瓶假酒,涉及金额大约3~5万元。”贾君对《投资者报》记者说道。据了解,目前该品牌的假酒已经遍布东北三省,年销售额初步估计已经达亿元。
“根据在大润发一年中销售的件数和量计算,我们在大润发一个品种一天能卖70件,一件420瓶,大约8000多元,一个月24000多元,一年将近300万元,大润发在东北有18家门店,涉及5000多万元。”贾君这样对《投资者报》记者说道。
青岛润泰事业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行销处经理秦科宇也证实当地工商部门查封了一些问题白酒。但他告诉《投资者报》记者:“这件事情不涉及假酒问题,是两个厂商之间商标使用权超期的问题。”
不过当地经销商并不认同这一说法。“之前陕西白水杜康确实授权过当地经销商3款酒的商标使用权,但是大润发卖的超过了几十款,有偷梁换柱的嫌疑。”贾君说道。
据当地的经销商透露,除了查处这家超市之外,大润发在东北其余的门店还在继续出售这种涉嫌假冒的白水杜康白酒。
“其实,这种冒牌白水杜康在东北卖的很多,据说黑龙江某地曾一度卖到脱销,现在我们这些正牌经销商反而打不过这些冒牌的。不过人家确实在营销和包装设计上比咱们强,咱们还得向人家学习。”沈阳一位白酒经销商有些无奈地向《投资者报》记者说道。
“如果供应商向超市供应酒,超市有义务审查酒的品质和合法性,包括酒的来源、商标和生产权的合法性。”专注于超市供应商法律纠纷的律师胡良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此事明显是大润发审查疏忽和失职,说明管理上出现了问题。如果审核严格一点,肯定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超市审核供应商一般都是形式上的审查,对于供应商提供假的证明,也不可能真正做到鉴别出真伪。因此要求超市严格审查未免有些苛刻。
零售黑马大润发
熟悉零售业的人对大润发并不陌生,它绝对是中国零售业近年来的一匹黑马。
大润发是由台湾润泰集团于1997年创立的超市品牌,由其集团旗下的大润发流通事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经营。据今年5月7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1年中国连锁百强”名单中显示,2011年大润发销售规模为615.67亿元,拥有门店总数185家。而家乐福以销售额451.9581亿元,门店数203家,位居第二,沃尔玛以430亿元,门店数271家位居第三。目前,大润发取代家乐福成为2011年外资超市的首位。
“以前我们本土超市都是学习家乐福和沃尔玛,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我们主要学习大润发和永辉。”商超连锁业专家、西安纳尔森商务信息咨询公司总经理张青山这样对《投资者报》记者说道。
为什么大润发能在竞争激烈的中国零售业脱颖而出?“从专业角度讲有三点:一是大润发吸取了家乐福和沃尔玛的精华;二是发明了会员卡体系,有助于海报投递和精准化营销;三是管理上制度化和流程化,内部的流程和章程管理很细,团队稳定性高和执行力强,有独有的企业文化。”青岛世纪商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俊对《投资者报》记者说道。他本人曾在家乐福有十多年的从业经验。
其实大润发也是在不断摸索中逐渐拥有了自己的特色。最初,大润发是在模仿万客隆,用仓储模式来经营。不过效果并不好,于是开始模仿家乐福、沃尔玛。
“大润发的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模仿加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冯俊说道:“比如卖场布局、商品品种、陈列、定价政策、促销、与顾客沟通等这些都是学家乐福。做好这些,顾客就比较喜欢,单店的业绩就好,这时与供应商的谈判能力就强。”
现在大润发的单店营业额已经远远超过家乐福。据数据显示,2008年以3.32亿元的单店销售超越家乐福8000多万元。
此外,大润发的内部严格管理也是比较到位。“大润发的制胜我觉得就是对成本的控制,用各种规范和惩罚制度来促使员工增加工作效率从而压缩人力成本,对耗材及原材料的严格控制节省了大量运营成本。现在的营运规范已经制定得细到细枝末节,任何事情都能找到相应的规范,说实在的,除了一些特殊部门,基本上营运部门随便来个肯干活肯吃苦的都能做。”一位大润发管理人员这样对《投资者报》记者说道。
上市之后渠道下沉
2011年7月27日,大润发、欧尚大卖场捆绑借助两者的合资企业高鑫零售在香港挂牌上市,首日涨幅达41%,受到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募集资金净额约为79.65亿港元,主要用于开店扩张计划。
据2011年高鑫零售年报显示,目前,通过签订租约或收购地块,高鑫零售已确定了153个地点新开综合性大卖场,其中已有80家在建。在已确定的地点中,76%的门店位于三至五线城市。而高鑫零售,主要以大润发发展最为迅速,目前,大润发品牌的会员数已达1.85亿。
高鑫零售执行董事兼大润发中国董事长黄明端也曾表示,集团未来开店最多的地区为三线城市,因该区域租金较低,将参照经济及人口情况进行城市的选择。
大润发中国区发展部总经理洪万康曾对媒体表示,大润发找到目前的市场定位与其进入中国大陆后的经历密切相关。
其实,大润发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实属当初的被逼无奈。大润发当初创办时,其经营者主要来自于台湾的几家工业企业,对于零售业管理都是门外汉。所以当家乐福、沃尔玛在大城市攻城略地时,大润发还在二三线城市摸索着稳步发展。
但是如今中国零售业的环境有所变化,一二线市场已经开始饱和,激烈的竞争让市场成为红海中的红海。而三四线城市逐渐进入零售企业的目光。比如,之前沃尔玛宣布要在三四线城市发展中型超市。但是中国地区性差异大,进军三四线并非易事。而这时在三四线耕耘多年的大润发有着先天的优势,尤其在上市之后,解决了发展资金的压力。
不过上市之后,大润发在业绩增长的压力下也对门店的经营有所调整。“大润发上市以来在门店上的主要动作就是扩大商铺面积的租赁,比如餐饮、服装,而上市之后很大利润增长点也来自这方面,所以现在大润发新开店有意识地扩大外边可租赁的面积用来出租。这样可以为大润发提高2%~3%的收入。”冯俊对《投资者报》记者这样说道。
快速扩张隐忧渐显
上市之后,大润发加快了扩张的步伐。但是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大润发带来了一些问题。
“这次上市之后总公司下令精简编制,首先就拿我们这些中高层干部开刀,逼得一大批老课长纷纷离职。”上述大润发的管理人员这样对《投资者报》记者说道:“大润发现在就在推行一人多岗精简人员。你能想象一个蔬果课长需要学会使用洗地机和收银吗?”
不过业内人士分析,这也算正常现象,因为目前人工成本和租金成本已经让零售企业越来越不堪重负,优势是大润发上市之后,在业绩增长的压力下不得不压缩成本以提高收益。
“大润发的采购模式注定它的单店库存比较高,现在大约在2500万~2800万元,而家乐福和沃尔玛一般在1500万元左右,这是他最大的问题。”冯俊这样对《投资者报》记者说道。
同时人才的培养难以满足大润发门店的快速扩张。业内人士分析,大润发用人比较封闭,主要是内部培养自己人,面对如今的高速发展,人才难以跟上。
“大润发的经营模式十分台湾化,等级制度非常严密,每个人都需要按照严格的规范去做事,感觉人情味很淡。”上述大润发管理人员这样说道。
零售业界都对大润发实施“全民持股”措施表示钦佩。因为这样的激励措施下,员工都是企业的“主人”,工作激情、潜力被大大激发出来,忠诚度也高。大润发也曾宣称门店经理以上的中高层员工离职率还保持着“零”的记录。
但上述大润发管理人员对这种激励并不看好。“那是几年前的事了,现在大概只有工作年限在六年以上的经理级干部或者老课长还有股票分红。现在是理财基金,就是根据级别可以有相应的配额购买大润发委托的基金公司的某个理财产品,自己投的那部分第二年结算,公司送的那部分几年后结算。比存银行稍微好一点。”上述大润发管理人员这样对《投资者报》记者说道。
在目前的管理模式上大润发也将面临新的问题。“大润发采用的是一种扁平化的管理,随着扩张速度越来越快,大润发在全国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区的人自己说了算,但是随着以后门店越开越多,如何把采购的力量集中起来成为一个问题。因为一旦集权,将无法保持区域和门店的灵活性。因此,大润发目前的管理模式无法负荷未来300~500家门店的运营。”冯俊对《投资者报》记者这样说道。
此外,其他像一些食品安全、采购腐败、管理漏洞等问题,冯俊表示这也算是正常,因为快速扩张必然导致控制力低下。
《投资者报》记者 孙卫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