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创造”新突破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东北产业,经济
  • 发布时间:2013-11-18 10:38

  核心提示:面向新十年,东北振兴计划需要在高端制造业上擦亮“东北创造”品牌。同时,凭借东北地区两条“出海龙”,让东北产业链延伸到东北亚区域,辐射全球。

  新的东北十年振兴计划正起航待发。

  10月17日至1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东北振兴司在沈阳市举办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编制评估工作开班仪式,将全面提高东北地区实施新十年东北振兴规划的能力。

  早在7月,国务院审定通过了《2012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进展情况和2013年工作要点》,要求优化产业结构,支持资源型城市及独立工矿区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等。

  多位业界学者对本刊记者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东北老工业基地应继续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力度,重振“东北创造”新高度。同时,东北区域还应夯实出海渠道,使其成为通向东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黄金线”。

  不过,面向新的东北十年振兴计划元年,东北全面振兴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面向新十年

  东北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一五”时期,156个重点项目中有58项落户东北。改革开放后,曾经的辉煌却成了这里的负担。

  改革开放之前的1978年,广东经济总量只有辽宁的80%,而振兴战略实施之前的2002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经济总量仅有广东的85%。

  对此,吉林省政府调研室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刘庶明接受《支点》记者采访时指出,体制性矛盾,再加上思想保守,使得以辽宁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出现了引起多方关注的“东北现象”。

  2003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支持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文件要求“要像当年建设沿海经济特区、开发浦东新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那样,齐心协力,扎实推进,确保这一战略的顺利实施”。

  官方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10年期间,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为11.6%,高于东部0.9个百分点,尽管不如西部和中部,但仍处于较快发展状态;而在“十五”(2001年至2005年)期间,东北地区增速为10.8%,低于东、中、西部12.60%、11.05%、11.36%的经济增速。

  经历近些年的发展,东北三省综合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目前,东北经济总量由1.27万亿元增加到去年的5.04万亿元,年均增长12.7%,比前10年加快3.5个百分点。特别是过去5年中,东北三省GDP平均增速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不过,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传谌介绍,吉林省老工业基地身上的三大历史包袱仍旧没有完全解除,需加快改造步伐。迄今为止,吉林省国有企业负债还较重,这一问题需要彻底解决。

  为东北振兴注入新的动力已迫在眉睫。早在今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发布的《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称,今后十年东北振兴工作将由前期以东北地区为主向巩固深化东北、统筹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变,把工作重点放在老工业城市的调整和改造上。

  “今年发改委还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第二个十年政策措施,来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公开表示。

  在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雅莉看来,这是以市场经济历史观在助推老工业基地发展,既适应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发展的自然经济规律,又凸显了老工业基地群众生活提高的现代化要求。

  “虽然东北振兴十年取得了相当成就,但离东北全面振兴还有差距。”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魏后凯说。

  重塑“东北创造”

  在巩固“东北振兴”战略十年调整改造的同时,重塑“东北创造”成为新一轮振兴的突破口。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秦尊文告诉本刊记者,东北振兴新的十年战略要狠抓产业发展。他还撰文指出,一是继续壮大装备制造业,要大力发展大型铸锻件、核电设备、风电机组、盾构机械、先进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大型农业机械、高速动车组等;二是创新发展汽车产业,重点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小排量汽车、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三是优化发展钢铁产业,要调整产品结构,加强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四是做精石化产业,要围绕组织实施大型炼油、乙烯项目,围绕精细化工、化肥等开展技术创新。

  “过去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单一,重工业占半壁江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丁晓燕表示,从吉林省产业结构来看,经过十年发展,全省汽车、化工两大产业一枝独秀,占GDP比重高达50%。

  “创新驱动是东北振兴新十年的第一动力。”刘庶明在其《东北再造》研究报告中指出,过去的国企改革及行政体制改革就成为第二动力,最后才是发挥持续政策支持的动力。

  魏后凯认为,除来自中央的政策和资金的倾斜以外,对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创新、开放程度,尤其是生态环境,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还说:“东北振兴,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事情,应该建立一个长效机制。”

  “德国鲁尔工业区转型的政策支持花了50多年,东北振兴的政策也应该持续20年。”刘庶明称。事实上,“西部大开发”战略也在2010年进行了“第二个十年”的更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接受本刊采访指出,未来十年东北振兴要在思路上有新的突破,涉及体制、科技、产业三大领域的创新,应培育更多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从而步入创新驱动的新轨道。

  上述人士指出,东北地区在加快产业升级,尤其是布局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同时,还应逐步加大金融、文化和旅游等第三产业的比重。

  金融先行

  在今年9月中旬举办的中国金融论坛东北分论坛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东北振兴新十年,必须从过去的产业突破转向金融突破,以金融振兴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我注意到,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除了会对于国家经济全局及改革主体发展方向给出意见外,还会进一步鼓励像东北区域金融中心这样的金融先导区先行先试,并给予政策上的一些支持。”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论坛上发言时如是称。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高红冰也认为,东北地区特别是沈阳地区的经济主要以装备制造业为主,整个市场也以大国企、大制造商为主导,而不是互联网模块。他在论坛上指出,东北地区的经济特征导致这里的产业金融可能更多会在传统金融业上着力,而不是在新的互联网金融上着力。

  “在东北振兴新十年中,金融业创新尤其要重视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高红冰强调。

  据沈阳市政府金融办统计,2012年沈阳金融业增加值实现347.6亿元,增速13.4%,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5.2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6.7%。同时,自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国家战略以来,大连“金融中心指数”位居东北首位。目前大连外资金融及其后台服务机构数量已达55家,在全国各城市中位居第五。

  “我们希望有更多金融机构落户大连,因为大连的地理条件、产业基础都非常好,还有广阔的东北腹地。金融与实体两者相结合,更有利于我们发展壮大。”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厚刚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翻阅国务院出台的东北振兴系列政策时发现,早在2009年,国务院颁发的相关文件就提到“软件和服务外包,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和人民币结算试点”。

  “显然,金融支持东北振兴早已涉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接受本刊采访时称,“东北全面振兴离不开中小企业,东北区域性金融银行有利于解决本地中小企业成长期的融资难题。”

  关键靠高端人才

  不争的事实是,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工人大批南下,给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带来创伤。

  在陈耀看来,长三角与珠三角在改革开放后能迅速崛起,其中吸引人才及留住人才是其最关键原因之一。他认为,从国家层面看,应加大对东北地区的人才培养力度,可以选派一批干部去东北基层锻炼;另外,东北地区更要营造好内部人才的培养环境。

  “靠人际关系或拉关系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不会长久。”陈耀强调称,“东北地区应重点培育技术管理人才,因为未来十年振兴‘东北创造’需要更多精干的技术工人。”

  长期研究东北振兴课题的刘庶明亦认为,东北振兴关键是解放高端生产力。他建议,由于体制与机制的压抑,有些高端人才被浪费了,而人才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振兴东北,特别需要打破体制与机制的束缚,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专院校与科研单位中的高端人才解放出来,让他们在经济主战场上展现才华,创造财富。

  同样,人才问题也让獐子岛集团犯难。作为行业领军企业,獐子岛已走在区域行业的前列,要从当地寻找更优秀的人才难上加难,但自身培养的人才又远远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

  吴厚刚告诉记者,企业人才问题是根本问题。一个地区的文化氛围和生态环境,对人才引进越来越重要,同时,政府的体制、机制以及为人才提供的事业平台均需要有效融通,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为企业或地区发展服务。

  去年,獐子岛集团成立了一家“企业大学”--獐子岛商学院。“企业大学是企业高效的人才培育引擎。未来企业发展的竞争,就是企业大学建设的竞争。”吴厚刚称。据了解,目前大多数世界500强企业均拥有自己的“企业大学”。

  转身向海

  过去传统的大陆思维模式,让东北背向大海。但东北振兴的十年来,东北两条“出海龙”格外显眼,且将继续影响未来十年。

  2004年,辽宁果断提出“转身向海”,随后推出沿滨海1443公里的“五点一线”战略。辽宁具有得天独厚的靠海优势,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山海关老龙头,陆地海岸线全长2290公里,占中国海岸线总长的12%。

  刘庶明指出,在东北纵向经济带的基础上,国家级战略即“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是东北区域面向日本海的重要一“横”。在东北亚经济体系及中日韩自贸区中,中国的东北是主体,东北区域正构建以长春为中心,以长春、吉林为主体,以延龙图(延吉、龙井、图们)为对外开放前沿,以珲春为对外开放窗口,以交通走廊为轴线的空间开发格局。

  从全球区域板块来看,东北亚区域经济总量占据世界GDP总量的1/5,位于该区域的国家国土总面积2884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达17亿,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外汇储备。据统计,2012年,东北三省实现进出口总额1663.8亿美元,增长7.2%。其中,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增长12.2%,占全国对俄贸易的24.2%。

  而作为东北对外开放的重点,对俄经济合作方面应加强深化国家层面的支持。“国家应该在东北设立对俄开放的特区。”刘庶明说。

  在今年9月于长春举办的东北亚博览会上,商务部副部长陈健透露,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中朝、中韩去年的贸易额仍分别有7%和4.4%的增长。

  可以预见,未来十年,东北地区既要打好深化改革与开放的“组合拳”,又要唱好发展和民生的“二人转”,继续加快全面振兴步伐。

  (支点杂志2013年11月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