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的“北斗七星”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温州,经济
  • 发布时间:2013-11-18 10:56

  核心提示:台州市政府很早就意识到,技术和人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温州老板们热衷于炒煤、炒房的时候,台州的老板们开始对企业升级,把创新驱动摆在核心战略位置。

  在“温州模式”备受挑战的同时,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引人玩味。

  当温州爆出去年多项经济指标全省垫底、经济出现大幅下滑之际,跟随温州发展的台州,经济指标却在稳步回升。GDP增幅不仅比上年回升1个百分点,就连形势最严峻的外贸出口总额也比上年增长1.2%。

  这一现象引起了林毅夫等经济学家的兴趣,从浙江省调研回来后,他对温州和台州印象深刻,“温州为什么会出事?台州为什么发展得还不错?背后的原因值得研究。”

  勤劳务实带来扎实的产业基础

  长期以来,温州的风头远远盖过了台州,而台州,更多的时候被人称之为“温州边上的城市”。 两个城市同样有生命力旺盛的草根制造业,同样有形式灵活的民间金融业。不同的是,温州胆子更大,闯劲更足,占据先发优势。而台州发展慢一些,是后发优势。

  “温州起步和发展早一点,早的优势是先得到优惠政策,市场竞争没有那么激烈。后发优势是,台州可以总结温州的经验教训,避免温州走过的弯路。比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这种现象在台州就没有出现。后来出现的炒房、炒煤、炒油等盲目投资,台州也为数不多。包括温州出现的民间借贷危机,台州相对好得多。好的经验学去了,坏的避开了。”谈到温台的区别时,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如是说。

  财经专栏作家孙天宏在台州和温州都生活过,谈起两地的不同,他说,首先在思想上就有很大不同。温州人喜欢闯。从投资领域来讲,如果用投资跟投机来讲的话,温州人更喜欢投机,他们偏好涉足风险投资领域,喜欢高风险、高回报,倾向于赚快钱。而台州人要稳得多。

  最初,台州人跟温州人一样,靠做小生意起家,修鞋、卖小菜、卖塑料制品等。台州的一个辖区温岭有200万人口,其中100多万是外地人口,剩余的80多万本地人口中,有三分之一都在外经商,赚了一部分钱后就回来做投资。

  “一直以来,国家对台州的投资非常少,台州近些年的发展几乎都是依靠这些回归的资本。”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颜文俊在接受《支点》记者专访时说,最早台州几乎没有工业,主要依靠农业和渔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以商业带动工业,如今,台州是国内上市公司最集中的城市之一。

  台州的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有很多企业家出身农村,思想相对保守,但非常勤奋务实。“没有先进技术,他们的办法是与国营企业进行交流,一开始采用贴牌的方式,进行生产制造。比如苏泊尔,起初也是先贴牌,然后高薪聘用行业名企的技术人才,等到掌握了行业核心技术后,开始快速发展,自己做品牌,最后兼并原来贴牌的企业,变成自己的品牌。”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台州的产业链逐步完善起来。颜文俊说,产业链是通过裙带关系逐步完善的。在台州,只要有一个人进入一个行业,亲戚或邻居就会跟着一起做,大家相互帮衬销售产品,产业链也随之延伸扩展,直到慢慢完善。

  依靠这种勤劳务实的精神,台州的民营企业虽然步伐慢于温州,但产业基础比温州更为扎实,产业结构也比温州丰富。台州的产业呈块状分布,主导产业涵盖了汽车、摩托车及相关配件、医药化工、家用电器、缝制设备、丝绸制衣、船舶制造等产业。

  避免“招进女婿赶走儿”

  与温州相同的是,依靠政策和辛苦打拼,台州度过了一段高速发展期。资料显示,经济形势最好时,台州位列浙江省第三位。

  然而,这几年台州经济发展明显放缓,制约台州产业提升的因素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最重要的影响是科技和人才的匮乏。

  台州市只有一所教育部批准的综合性普通高校,当地老板也大多是农民,思想观念不够开放,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步伐缓慢。很多技术采用拿来主义。更多时候,台州企业到国外参展时,发现好产品就拿到国内生产。依靠国内的劳动力优势,生产出来的产品跟别人拼价格。发展到后来,老板们发现,如果没有核心技术,企业发展就会遇到瓶颈。因此,科技创新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台州市政府很早就意识到,技术和人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前些年,台州市政府一直呼吁要加快科技和人才发展,效果却不理想。一是政府投入不够,二是企业家觉得此事没有足够迫切。

  不过,近两三年,台州的观念也有了彻底转变。政府意识到,困扰GDP发展的出路就是科技创新。他们不仅增加了创新方面的投入,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创新驱动措施。同时,积极搭建平台,引进大项目。颜文俊认为,招商引资引进的大项目,要能够把整个产业链带动起来,能够把台州一些相互关联的企业串联起来。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以前台州市政府对引进的外来企业,给出了土地等诸多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当地企业却无法享受,因此,目前不少台州企业选择到外地办厂。颜文俊指出,招商引资要避免“招进女婿赶走儿”的结果。“如果本地产业没有进行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话,光引进大项目是没有用的,难以支撑台州经济的发展。”

  好在这几年间,越来越多的台州企业意识到了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在温州老板们热衷于炒煤、炒房的时候,台州的老板们开始对企业进行升级,浙江恒勃汽摩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勃)就是如此。

  转型升级靠增强技术实力

  恒勃创始人周书忠,与大多数温台老板一样,敢为天下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制作摩托车空滤器似乎不难,于是一头闯进这个领域。

  一开始是手工作坊,在自家桌子上装配产品。没想到,第一次给主机厂送样就闯祸了,由于质量不达标,制作的空滤器把主机厂的发动机损坏了。

  空滤器不是一个简单的塑料件,而是发动机上面的功能件,对发动机的功能和性能会有很大影响。这个领域看似简单,真正进入以后才发现,要想做好需要掌握大量的技术,比如防震学、流体力、噪声学等都要用到。

  通过不断钻研和学习,家庭作坊变成了工厂,手工装配变成了标准流水线生产,空滤器质量越来越稳定,最终实现与知名摩托车企业雅马哈和本田的合作,在业界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后来,全国前20名的摩托车主机厂都成了恒勃的客户。此时,公司实现快速发展,从2000年到2005年,仅仅用了五年时间,做到了全国最大的空滤器生产基地。

  当市场趋于饱和时,再想往上提升非常困难,恒勃也遭遇到发展瓶颈。周书忠意识到,市场竞争中不进则退,于是决定转型升级。2006年以后,在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时,周书忠认为,经过十年沉淀,有能力生产汽车空滤器。为了扩大市场规模,恒勃决定进军汽车配件领域。

  挑战马上降临。先前生产的摩托车空滤器,主机厂会提供图纸,恒勃按照图纸来开发、验证就可以了。进入汽车行业后,由于汽车厂的产品开发时间较长,至少2年以上,因此很多配件需要同步开发,公司技术提升面临巨大挑战。

  恒勃总经理栾月明告诉记者:“汽车主机厂只把发动机的各项性能指标和大概空间告诉我们,我们要从造型到性能进行设计和仿真实验。”经过三年努力,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引进技术人才,同时与国外知名公司合作,跟浙江大学、上海同济大学等高校合作进行联合技术开发。最终,技术实力大幅提升。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解决用工难题,恒勃租用了机械组生产线,引进40多台机械手。“原来生产线大多是人工操作,使用了机械手后,解决了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原来1人管1台机器,现在1人管4台机器,生产效率提高了4倍。”栾月明说。

  如今,恒勃的转型升级还在继续。台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位方姓负责人告诉记者,开发区中像恒勃这样的公司有很多。近几年内,很多民营企业都在积极转型升级,恒勃去年销售额达到4亿元,增长了约30%,是开发区中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

  “北斗七星”引领转型

  如今,台州市产业升级气氛浓郁。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创新驱动加速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摆在核心战略位置。

  为了突破人才和技术匮乏的瓶颈,台州市政府与浙江大学联合成立浙大台州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记者在台州椒江区看到,市政府批给该研究院200亩土地,新建的5层办公大楼已经投入使用。常务副院长颜文俊在市场、企业、政府与高校间奔波。他说:“现在老板们思想变了,研究院成立后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与研究院达成合作协议,他们需要研究院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院整合了高校的技术资源,同时拥有政府平台,一方面为高校和当地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为当地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嘉兴市委副书记胡海峰,曾提出“北斗七星”的理论,即政、产、学、研、用、经、商等资源整合起来,综合利用。因此,研究院被称之为台州的“北斗七星”。

  经过多年发展,研究院与当地台州辖区内的县区政府联合,陆续组建了汽摩配研究所,来支撑玉环县汽摩配产业的技术。还成立机电研究所、电气与控制研究所、广电与信息研究所、工业设计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所,分别支撑所在县市的产业技术发展。目前研究院有110多人,6个研究所,同时承担了6个省部级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研究院既有区域平台,又有行业平台,都与台州的产业紧密结合。

  “我们现在做的工作主要是解决产业发展,引导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发展。研究院提出了一个宏伟目标,未来十年,为台州经济贡献1000亿元产值,100亿元利税,参与组建10家上市公司。”颜文俊说。

  (支点杂志2013年11月刊)

  《支点》记者 杨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