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业进入“知本”时代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快递业,顺丰速运
  • 发布时间:2013-11-18 10:48

  核心提示:民营快递正进入知识、资本的竞争年代,而非持续迅速、无序的加盟年代。

  试图把土生土长的快递行业带上新跑道的,除了舞台中心的马云,还有一群藏在幕后的风险投资机构。

  8月20日,民营快递龙头企业--顺丰速运宣布了其成立20年来的首次股权融资:中信资本、元禾控股、招商局及古玉资本组成财团共同投资顺丰速运不超过25%的股份,成为顺丰的新股东。

  资本普遍看好快递行业的未来,在他们眼中,电子商务在今后两年还会出现井喷式的发展,递送业务也会随之倍增。

  在风投与快递合作稳步推进的背后,亦有风险的暗流涌动:一方面,风投是否具备投资快递的专业性;另一方面,快递企业能否最终上市,让风投顺利退出?

  从“闭门羹”到联姻

  进入风投圈子前,戴伟国曾从事IT行业十余年。这位重庆三屋投资有限公司大石创投合伙人,曾一直探索与电商息息相关的快递业,却“屡屡受挫”。

  1994年以来,国内快递业务一直没有完全向民营企业敞开。直到2009年,国家邮政局新《邮政法》颁布,民营快递的合法定位终于确立。

  此后,伴随电子商务产业的爆发,民营快递踏上淘金之旅,在业内地位不断提高。2012年,民营快递企业已占据国内快递行业75.4%和60.5%的市场份额,大大超越国有和外资快递企业。

  “对关注企业成长性的风投机构而言,民营快递是一顿堪比满汉全席的大餐。”戴伟国对本刊记者表示,从2009年开始,知名风投机构纷纷建立快递投资团队,他也开始积极与快递企业接触。

  结果却让风投“很受伤”。以“项目接洽-尽职调研-上会讨论-最终投资-实现退出”的投资进程来看,双方合作几乎在第一阶段就分道扬镳。

  以顺丰速运有限公司为例,这家企业既是业内公认的国内民营快递业第一品牌,又是风投眼中“最难啃”的骨头。

  “别说投资,风投想见董事长王卫一面都难如登天。”戴伟国曾经也想与顺丰合作,却吃了个“闭门羹”。

  戴伟国提到了行业中的一个传闻:曾有风投想给顺丰融资,但王卫始终不肯见面。这个风投就对外开出50万中介费,只为和王卫吃个饭。

  拒风投于千里之外的快递民营企业,不仅仅是顺丰一家。从2009年到现在,除2011年复星投资韵达快递外,PE与民营快递未再传出喜讯。申通、圆通、天天快递这几家“淘宝达人”耳熟能详的快递企业,至今都未接纳风投进入。

  “不是风投容易‘变心’,而是这个行业当时发展太快,钱也太好赚,企业都不愿意被风投占股。”提到这点,戴伟国显得有些“委屈”。

  2013年,这一僵局终被打破。年初,三家风投机构投资2亿元人民币入股全峰快递;5月,中通速递获得红杉资本3000万美元投资,红杉持股6%。

  8月,一条消息让戴伟国惊讶万分:一向拒资本千里之外的顺丰,竟引入元禾控股、招商局、中信资本、古玉资本等多家机构为新股东。

  一时间,民营快递公司,特别是排名靠前的公司成为资本追捧的香饽饽。

  戴伟国表示,风投不仅是融资机构,更是能积极参与企业管理经营的“知本”。“目前的趋势意味着民营快递正在回归知识、资本的竞争中,而非持续迅速、无序的加盟年代。”

  从加盟时代到知本时代

  在快递行业,素有“正规军”、“军阀”之说。正规军指EMS和顺丰,前者拥有更胜风投的资源禀赋,后者以服务质量取胜;军阀则是“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和韵达)等以加盟为主的企业,有规模化效应。

  戴伟国屡次强调的“加盟年代”,是摆在军阀面前的难题,也是刺激其与风投合作的主要因素。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加盟模式为民营快递迅速扩张立下汗马功劳,但现在却屡遭诟病。”国通快递华北管理区某高管对此深有体会。

  由于快递业自建网络花费太过巨大,一个省会城市分布中心就得花近亿元。在不愿被风投“分一杯羹”的情况下,民营企业无一例外地选择以授权加盟商特许经营的方式,迅速建立网络。

  快递公司进入异地,就会找当地企业作为加盟商。这家企业可以使用总部的网络、品牌、运单,但也要自负盈亏。

  “总部则通过出售面单(寄送快递时填写的单据)给加盟商获利,每张面单售价在1.5-2.7元左右。”上述国通快递高管对本刊记者说。

  在这种快速扩张模式的刺激下,以“三通一达”为代表的草根快递公司以最快速度,将其渠道从省级推进到郊县一级。但由于总部与加盟商关系相对独立,这种“虚胖式扩张”免不了泥沙俱下,问题频发。

  譬如圆通速递,目前全国总共有6000多个网点,但其中直营只占35%-40%。大多数加盟网点都是独立法人身份,从法律角度而言与总部关系平等,这对总部的协调管理造成很大难度。

  在转型直营方面,顺丰早已走在前列。从1999年起,王卫以强硬姿态告知加盟商,“要么将网点股份卖给顺丰,要么解除合约,顺丰在当地自建网点。”

  顺丰由于转型较早,加盟商规模不大,因此遇到的压力较小。5年整改后,顺丰成为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直营民营快递公司,奠定了服务上的优势。

  而其他民营快递在加盟商规模小的时候没有回收权利,直到近年才开始陆续转型,这种“晚醒”给企业资金链带来巨大压力。

  清华大学一位快递行业教授向本刊记者表示,目前“三通一达”一个省会城市的加盟商就有超过1亿元的固定资产,所有加盟商加起来的年利润比总部还大得多。“在彼此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转型直营的难度可想而知。”

  自营转型势在必行,问题在于,钱从哪里来?民营快递企业在转向直营的时候,终于想到风投这位曾经登门拜访的客人。

  “风投握有大量资金,更有企业整合、并购方面的经验,可以帮助民营快递协调各方关系,甚至以股权改造形式让加盟商入股总部,‘兵不血刃’地收回加盟商。”戴国伟说。

  而所谓“正规军”的顺丰虽然早已转型,但也有自己的烦恼。一位业内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顺丰虽以一己之力实现直营,但这也导致其在郊县层面的网点铺设与“军阀”们存在一定差距。

  这种情况下,马云正在打造的菜鸟物流骨干网,无疑是顺丰最大的变数--“菜鸟”将使众多快递企业共享彼此的运输网络,而这恰巧是顺丰的最大优势。

  顺丰目前已花巨资购买了12架飞机,但菜鸟网络将使大多数的民营快递在运输能力上处于同一水平,这将导致其网点短板愈加明显。

  戴国伟表示,顺丰与其他企业在与风投合作出发点上是殊途同归,“借助资本力量进一步增加线路、铺设网点,弥补‘加盟转直营’后面临的业务短板。”

  风投价值不止资金

  仔细审视整个快递业与风投的合作历程,可以发现民营快递对风投的期望不仅是解决资金问题那么简单,更有对风投背后政策资源、管理理念的期待。

  虽然中国快递企业仍以地面系统为主导,但从快递本质而言,缺乏空中线路就做不到更强的竞争力。而航空系统的布局,正是需要政策支持的“重仓地”。

  “要做航空,就必须和政府打交道,可是民营快递大都是土生土长起来的,行政资源没有那么多。”贝祥-璞舍投资董事长双镕清表示,目前顺丰的投资方有着强大的政府背景,其政府资源将对业绩扩大起到助推作用。

  如果说顺丰走得超前,无法代表大多数民营快递的发展状况,那么双镕清与圆通速递董事长喻渭蛟的一次近期交流,让他更为了解风投对快递的价值。

  当记者问及双镕清,除推动直营转型、提供政策资源外,他能给圆通带来怎样的帮助时,他停顿一会后确定地说:“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体系。”

  以服务系统信息化改造为例,一单淘宝快递的整体流程是:由淘宝订单系统安排订单;后台系统进行记录和管理,直至完成财务结算;GPS系统确定卡车位置;呼叫中心、客户管理系统参与协同--其中大概要动用20多个IT系统。

  “这些系统的升级改造,可大大提升民营快递公司的服务质量。”双镕清表示,风投作为新技术与市场的结合体,能提供智力支持和先进理念。

  红杉资本与中通速递的合作,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中通速递目前每年的IT投入在3000万元以上。今年5月,中通接受了红杉资本带来的系统性IT改造建议。

  “如果没有IT,中通业务量绝对不能在6年内从10万票增长到320万票。所以当风投提供更好的IT产品时,我们很愿意投资。”中通副总裁金任群说。

  风投带给快递行业的还不止这些,智基风投投资经理刘凯向本刊记者表示,部分发展较好的民营快递现金流相对充沛,引入风投是为完善治理结构。

  以复星投资韵达快递为例--复星投入的资本量级,仅够韵达建立一个小型的分布中心。但在两年时间内,复星做了另一件事情,就是参与设计韵达的会计制度、评估体系与后台架构,使企业运营效率大大提高。

  “从长远看,民营快递向现代服务型企业转型的任务非常重,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帮助改革旧有的组织体系。”刘凯说。

  浙江天堂硅谷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创业投资副总裁王洪斌则表示,物流自动化设备是物流企业运营的核心设备,未来一个典型的快递企业的系统配置中,应对自动化、信息化、功能细化提出要求。促使这个行业的设备不断升级,向国外大规模自动分拣系统的要求靠拢。

  以中国邮政EMS为例,广州快件要寄到北京需要经过以下步骤:首先,在营业厅进行登记,将邮件条码与邮件信息进行登录;其次,邮件送到广州分拣处理中心进行分拣处理,分拣时邮件信息经计算机网络勾核。

  在此之后,邮件航空运输至北京分拣处理中心,邮件信息则从邮政综合网传至北京分拣中心。最后,北京邮件处理中心将邮件分拣至朝阳区,并将邮件信息在计算机系统进行勾核,而邮递员则将邮件送至用户手中。而整个过程中,有大量自动化替代人力的空间。

  “我四五月份去浙江台州、温州时,很多企业在四五月份去都是挂着牌子招人,充分显示出人力资源的缺失,这点在快递企业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王洪斌表示,天堂硅谷目前正在与机械自动化的相关企业密切接触之中。

  管得好,更要退得出

  “民营快递企业也要谨慎对待风投基金。”刘凯提醒说,有部分风投对快递业并不了解,并且缺乏必要的前期咨询研究便直接与企业进行接触。

  很多没有投资过快递业的风投,企图沿用在制造业方面的经验,因此对入股后如何发展缺乏具体方案,整合能力也不足。

  上述国通快递高管则坦言了自己的担忧,“即使风投团队有一定的行业经验,但在对民营快递进行改造提升时,人才将是一大难题。”

  据了解,目前很多人认为做快递很简单,不需要多少人才。很多地区的家长甚至这样教育孩子:如果你将来不好好学习,长大就只能做快递。其实不然,快递业的人才需求很大。

  在人才方面,顺丰已走在前列:不但对业务员素质要求极高、待遇颇丰,而且顾客对快递业务员态度十分恶劣时,顺丰会将他的姓名、电话、地址列入黑名单,今后这位顾客将无法享受顺丰的服务。

  但做得好的也仅是顺丰一家,目前政策要求40%的业务员需要有快递业务员初级工作证书,但大多数民营快递都没能达到这个标准。

  高端的管理团队则更为缺乏。像“三通一达”的市级中心,至少需要物流、运营、客服、办公室和财务5位主管,每个企业总共需要数千名管理人才。

  CVResearch投中研究院分析师李玲向本刊记者表示,无论多好的治理结构都需要人来执行,但目前民营快递企业面临公司治理结构、人员团队不够规范的问题。如果人的问题无法解决,风投对快递企业治理结构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

  风投投资企业,是为了在前期投资中占股,通过被投企业上市,将其拥有的私人股权转换成为公共股权,继而转手以实现资本增值。

  国内还没有一家快递类上市公司,这也是风投希望进入这一行业的目的之一。因此,选择与风投合作,则意味着物流企业需要加快IPO进程。

  在国内上市,企业的管理、运营、盈利状况都必须明晰化。但除顺丰外,中国多数民营快递企业还处于松散的转型直营阶段,离上市要求还很遥远。

  “除早已酝酿上市的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外,现在最具备条件的顺丰速运由于现金流状况好,对上市缺乏积极性。”双镕清说。

  一位风投人士向本刊记者表示,虽然几个“风投+快递”组合都表示将在3-5年内上市,但大都停留在舆论宣传阶段,“电子商务在未来两年还会出现井喷式的发展,快递业务也会随之倍增。但如果退出的时间拖久了,风投也可能会‘变心’”。

  (支点杂志2013年11月刊)

  《支点》记者 蒋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