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热的异形风险

  凡热点必有大批追捧者。农场热的背后有两大异形风险,一是政绩虚热;二是土地投机。

  举国上下都知道现在家庭农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比较热,有人看好国家政策鼓励农业规模经营的机会,也有看中其政策红利,还有人直盯土地商机。

  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本来没有特异性,但是作为最基础生产资料的土地,土地流转让投资农业带有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投资农业就怕醉翁之意不在农,意在圈占囤地最终把农地变成商业用途,从中大捞一笔,公然蚕食米袋子、保命田,同时对农民财产权益进行剥夺。这是最需要警惕的。

  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土地集中,推动农业规模经营的大背景下,各地土地流转速度加快,有数据表明,目前全国农地流转面积已超过四分之一。

  农资经销商转型做农场主;大企业办农场多元化延伸业务链;城市小资开农场搞休闲农业农产品直供;夫妻档外出承包土地搞开发;还有在本土从事经营的家庭农场,农场的经营主体、经营方式与规模可谓林林种种。要区分真假农场,一时并不容易。在一场被称为“新土改”的风潮中,新进入农业经营领域的投资者比以往要多,其中也夹杂精心策划上演的投机桥段。因此,在土地流转、登记交易的制度设计上有必要及早做好规划。

  中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土地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是分离的,并且确定与此匹配的集体所有制、土地承包制、家庭经营为主的政策框架将长久不变。当前各地的土地流转的具体做法,包括家庭农场的登记办法都在探索之中,也发现了一些土地流转变形的情况。

  以农地流转之名进行炒地,是一个必须警惕的问题。城市的土地买手包装成立合作社,以家庭农场的名义钻空子。城市工商资本涌入炒作承包地流转,价格层层加码,最终让农民得实惠彻底落空。另一方面,农村基层中家族势力的强势主导,配合资本下乡的巧取豪夺,也令改革的本意被严重扭曲。因此,在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框架设计上,必须及早把投机侵吞农民土地的漏洞堵住,以防新土改沦为驱逐农民进城,对农民进行一场洗劫的运动。

  纵观历史,政绩性虚热往往是伴随惠农政策催生的产物。前几年合作社热的时候,登记数量爆发式增长,出现了大量空壳社与假合作社,现在正着手清理。而今家庭农场受宠,步其后尘,地方政府或为争夺政绩头筹,再刮浮夸之风。因此,在制定家庭农场的标准,通过家庭农场的审核登记过程,应力求严谨。对于具体操作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拿出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意见来,最终形成法规。比如,现有转租期限多长合适,家庭农场场主需要户籍限制吗?外地户籍经营者能否注册家庭农场?等等。流转后租期太短不利于经营的稳定性,但租期过长又会加大非农化的风险。同时,土地权属不清是土地流转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农户间口头协议、私下交易,没有合同条款。一些土地承包权存在多次转移现象,地块地界不清,土地档案不全。还有农村集体土地的多头管理,分属农、林、国土等部门,给赋权于农民带来难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囿于现有法律的规定难以突破。

  所以,通过合法规范的土地流转来催生一大批现代农业生产的生力军,让家庭农场大量成形,听起来很美,做起来障碍还很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