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园之园 东方夏宫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圆明园,法国,公园,爱国
  • 发布时间:2014-05-24 12:44

  圆明园展览馆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即使把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都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座规模宏伟的东方博物馆媲美。一层含义是说圆明园收藏的宝物品种丰富、繁多、珍贵,规模的宏大和精美;另一层含义是说法国博物馆的建筑及收藏与圆明园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梦幻般景致和收藏显得是多么匮乏和没有生机。就让我们一起游览这个曾让雨果倾倒的东方博物馆,体会一下它到底有何等魅力。

  万园之园

  “圆明园展览馆”位于圆明园遗址公园东北隅的西洋楼景区,与著名的圆明园“标志性景观”大水法拱门毗邻。整个展览馆占地面积约1000平米,布局上按方位可分为东、北、西三座展室,北展室空间面积为340平米,东西两展室空间面积各为100平米。整个展览馆空间上较为紧凑,并配合庭院绿植与正门的仿海晏堂12兽首模型,与周围整体遗址景观相协调。

  在科学技术大发展的现代社会,以展板文字、图片、实物的传统展陈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观众的观览口味。圆明园展览馆的布展理念是依托“圆明园文化”,将“传统展陈”与“新媒体展示技术”手段相结合,让参与者融入展览、融入展示内容。“虚实结合”地向参观者诠释圆明园这一厚重的中华文明丰碑,展现圆明园不朽的同时,唤起参观者爱国主义情怀,发扬圆明园遗址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价值意义。

  展览馆展出的内容主要包图文展板、实物展品、数字科技展项。其中数字科技展项是圆明园展览馆的重要亮点,主要包括动态画卷、全息投影、增强现实。动态画卷部分精选自清代宫廷著名画作《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中的“正大光明”“勤政亲贤”建筑,趣味地再现逝去的圆明园景观。除普通日景外,又加入夜景、雪景、人物等景致,展现“万园之园”的景致变换之美。全息投影部分精选圆明园三园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观建筑进行再现展示,参观者可“360度”观览全息空间内的影像内容,现在展出的包括正大光明、大水法、万方安和等几处建筑。数字技术展项主要展示“三帝牡丹台相见”,用趣味的形式演绎这一著名的史实典故,游客还可以与康雍乾三帝,通过手势、招呼等方式互动。

  东方有夏宫

  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罗马有斗兽场,埃及有金字塔,东方有夏宫。”

  圆明园博物馆内的实物藏品主要包括石刻文物、碎瓷片、琉璃构件。其文物收藏之丰富,仅文阁书院就不下几十处,最为著名的是被称为皇家北四阁之一的文源阁。

  文源阁,雍正时期为四方重檐的“四达亭”,乾隆四十年(1775年)将其改建成藏书楼。它是仿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而建,楼上一通间,楼下为六间,取天一地六之意。它是皇家北四阁之一。其他三阁是紫禁城的文渊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阁内收藏着康熙的《古今图书集成》和乾隆的《四库全书》各一部。《四库全书》是我国的最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它的编篡和誊抄长达12年之久。但是,这部宏篇巨著也未能幸免于难,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为灰烬。

  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的九州清晏后曾有这样一段描述:两个星期前,咸丰避难时,方才离开的那排房屋,仿佛是一个巨大的古玩铺,其中置有本国艺术、手工艺的精品和欧洲制造的光怪陆离的装饰物……咸丰的小帽绣有“长寿”字样,作为装饰,放置在床榻上,烟斗和水烟袋却在靠近的一张小桌上。邻近左右的房屋,置有巨大的衣柜,盛满绸缎皮货。织金的大衣,色彩华丽,显示它们乃是专供皇帝所用,都储藏在柜子里。椅子和靠榻上的垫褥,覆以上等的黄缎,上绣盘龙和花卉。黄色乃是御用,除去金枝玉叶,其他人等均不得穿黄色的衣服。各种珍宝中,碧玉为中国皇帝所最看重,价值有极昂贵的。过去数百年内,最精美的玉器,均为皇帝所收买,储藏于圆明园里。最贵重的一种,乃是鲜明的绿色,中国人称翡翠,这种玉是永远找不到许多的,甚至零星小块也都很珍奇。洁白透明的玉也很贵重,此处储藏着许许多多,全部琢磨得很精美,有几间屋子内置有大柜,装满玉石所制成的杯、盏、瓶、碟等。

  舍卫城是一座典型的佛教建筑。据说它是依照古代印度桥萨罗国都城的布局建造的。康熙以来,每当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的佛像都存放在这里。其中有纯金的、镀银的、玉雕的、铜铸的,年复一年,竟达到数万尊。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仅此一处造成的损失,无论是经济价值或文化价值都是难以用数字来估量的。一个随军的记者曾描述:在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时,英军来的时候只有一辆大车,可是临撤离之前装满宝物的大车足足排了有两英里长。法军也不甘示弱,装满宝物的大车足足过了一个多小时。

  汉白玉翻尾石鱼的回归

  圆明园展览馆最具代表意义的藏品有:1992年长春园狮子林出土的道光御笔的“烟岚”石刻;2007年回归的西洋楼景区一对西洋翻尾石鱼;2002年从长春园含经堂出土的6块《淳化阁帖》石刻;1992年从圆明园方壶胜境遗址出土的“过火木”。而我个人喜欢1992年从圆明园方壶胜境遗址出土的“过火木”。2007年6月9日回归的汉白玉翻尾石鱼尤为令人印象深刻。

  居民悉心照料石鱼50载,一对汉白玉翻尾石鱼,曾在西单横二条的四合院内度过了半个多世纪。四合院的主人赵玉兰说,解放前石鱼就在这里了。家里老人曾说过石鱼是从圆明园拉来的。几十年来,石鱼一直躺在院中间。“我们很爱惜石鱼,没事儿就浇水洗。从来就不让孩子骑,也不准在石鱼上乱刻乱画。”赵玉兰说,“除了风吹日晒,其他都没损坏。”

  石鱼被拉走后,赵玉兰有点舍不得,“舍不得归舍不得,但国宝是国家财产,我们当然要无条件地支持回归。”石鱼回归圆明园,赵玉兰没提任何要求,唯一留下的是圆明园管理处赠予的一套水晶鱼模型。这一对石鱼仿佛落难的公主,流落民间80年后终于回家,令人欣慰的是,这对石鱼至今几乎丝毫无损。

  文:本刊记者 卢亚平 摄影:裴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