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茂元:一个时代的告别

  许多熟悉胡茂元的人用低调、沉稳、亲和来描述他,但这绝不是他的全部。胡茂元是典型的上海男人,身上传承了开放、多元、灵活、精细等海派文化的特征。

  时间回溯至2012年11月的某个中午,一驾从广西柳州飞抵上海的飞机刚落地,头等舱一位小个子男人站了起来,面带微笑朝着身后的人群挥手告别,之后缓步离去。我顺着经济舱齐刷刷起身相送的西装革履的缝隙间望去,那个敦厚的背影定格了两秒钟之后消失在机舱的转角处,此人正是胡茂元,中国规模最大的汽车企业上海汽车集团的掌门人。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告别,从起点开始对结局说再见。尤其是当胡茂元退休的消息成真时,我的脑海中一直回放着那个放慢了速度消失在机舱转角处的背影。再伟大的事业也熬不过时间的碾磨,1951年出生、从事汽车事业长达46年之久的胡茂元,终究也在最近步了一汽集团前任总经理竺延风、东风公司前任总经理苗圩、江淮汽车前任董事长左延安等人的后尘,以退休的方式告别舞台中央,转身离去。而那些有关胡茂元的一切,也成为了再现中国汽车产业几十年发展历史无法回避的切片。

  世上本没有路

  鲁迅曾经说,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中国汽车工业正是靠着一批又一批开拓者通过摸索,在本没有路的荆棘之中走出了现在的道路。

  从百度百科中总结出的身世经历,早前的胡茂元大致可以概括为贫苦出身,自学成才,经历文革,一个标准的中国工人写照。但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再平淡无奇不过的小个头男人,却统领了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这两家当今最为出色的合资公司。

  在那个年代,国际汽车产业普遍面临“中年危机”,但中国汽车工业却才刚刚学着走路,合资合作模式毫无教科书可资参考,完全需要在游泳中学习游泳。1978年,汤姆斯·墨菲带队的通用访问团来华洽谈轿车和重型汽车项目,时任副总理的李岚清从墨菲口中才第一次接触了“合资”的概念,这也是中国的第一次。这期间,无论胡茂元,或是苗圩、竺延风,他们或许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人,但个个充满激情、令人生畏,他们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导航角色,在本没有路的地方踏出一条道,这份勇气和魄力委实让人肃然起敬。

  1999年,胡茂元被任命为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总裁,有些巧合的是,同年竺延风与苗圩亦被分别任命为第一汽车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掌门人。彼时的胡茂元48岁,竺延风38岁,苗圩44岁,三个意气风发的领军级人物同时被时代选中,满怀雄心扛起了带领中国汽车三大集团追逐梦想的重任。

  但此后的2005年和2007年,苗圩和竺延风相继惜别汽车业重返仕途,留下了最年长的胡茂元依然坚守在这个越来越多年轻人崭露头角的江湖。或许应了那句话,中国的国企领导可能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职业,无论是竺延风还是苗圩,都受制于机制和政策的局限,终究未能实现将国企带上一个新台阶的梦想。

  同样,因为要考虑合资双方的共同利益,一直以来背负带领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做大做强责任的胡茂元,其可作为的空间本来就不大。但这位“车轮上的总裁”毕竟有着异于常人的“野心”,他以坚守的耐力,让上汽集团这个巨大国企距离登上新台阶的梦想越来越近。

  非典型海派男人

  胡茂元面对媒体的次数并不多,尤其是从2004年之后,他基本不再接受海内外媒体对其个人的专访。但这个上海男人早就用许多印记鲜明的事迹,为自己打上了许多醒目的标签,给外界留下了一个立体的胡茂元印象。

  许多熟悉胡茂元的人用低调、沉稳、亲和来描述他,但这绝不是他的全部。胡茂元是典型的上海男人,身上传承了开放、多元、灵活、精细等海派文化的特征。他懂得用以柔克刚这样的武器对付竞争对手。就拿上汽如何解决争端这样的问题,胡茂元会说:“如果我们有了不同想法,我们就会关起门来争论。只要门关着,即使你情绪失控也没关系。”而在谈判或是解决问题时,胡茂元又常常酷爱讲故事,不急不缓,丝丝入扣,甚至有圈内人称胡茂元为故事大王。这样的委婉细腻,产生的力量却是刚柔相济,绵里藏针。

  但另一方面,胡茂元身上的强硬和决然往往又会让人感到极大的反差。2002年4月,上汽与德国大众在合作17年后,却在自主开发、国产化、全球采购和清算4个关键问题的谈判上陷入僵局。当时德方谈判人员急了,说“你,胡茂元,如果再讲No,明天就不签这个约。”在逐条讲解条款对双方的利害关系后德方仍不让步的情况下,胡茂元以十分强硬的口气说,“4个问题,你说Yes还是No,你如果讲一个No,我马上买机票回去。”正是这句话,最终成就了谈判结果。

  除了在谈判桌上,胡茂元定下的规矩一定会遵守,A型血的他做事总是力求完美,果敢而刚毅。从上汽内部传出的传闻,从2002年开始,胡茂元强力推进上汽集团重振自主品牌,也从那时起,这位给外界一向留下温和印象的上海男人据说不止一次在办公室里拍过桌子。

  某证券机构对上海汽车的评价是“一只凶猛的商业股”,如果国企的风格和模式与老总风格的确存在很大联系,那么只能说外表朴素温和的胡茂元,实际上有着一颗强硬而倔强的内心。

  世界巨头,梦未尽

  在2013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名单中,上汽集团凭借762.33亿美元的总收入、32.89亿美元的实际盈利再次栖身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在中国上榜的7家车企中位列第一,这是上汽集团第九次进入世界500强。但即便如此,对于上汽集团自主创新和海外战略乏力的质疑之声一直没有远离上汽。

  但有一点必须承认,在自主品牌的谋划上,上汽要远早于一汽和东风两大集团。早在上世纪末,当“拿来主义”盛行之时,胡茂元就已经意识到靠“拿来主义”无法获取“自己响当当的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上汽旗下合资企业建成上海大众技术中心和泛亚技术中心,以加快提升本土化开发能力。其中,泛亚技术中心是第一个真正实现合资公司本土化研发的技术中心。而在上海大众技术中心依靠中方技术人员为主开发的桑塔纳3000、领驭、朗逸都相继获得了成功。

  在三大集团中,上汽是最懂得借势的。通过30年的合资经验,上汽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DNA和核心竞争力,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建立自己的高度。“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上汽。这可能和上海的海派文化有关系。他们对国际化的经营理念能够迅速学习,比较精细化。”来自一汽集团的观察人士如是认为。

  但这份自尊与自力,恐怕来源于合作伙伴大众给予的一次创伤。在2004年以前,胡茂元曾希望德国大众将桑塔纳轿车技术平台转让给自己,以此为基础自主研发自己的新车,但这一愿望遭到了大众的断然拒绝。理由是,“我给你提供研发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研究出来的汽车最终是和我自己在同一个市场上竞争。”在商言商,这也无可厚非。

  之后的事情业内人尽皆知,“不再存有幻想”的上汽2004年重金出手控股韩国双龙汽车、2005年花1100万英镑购下英国MG罗孚的两张图纸,再到2007年,上汽与南汽实现重组,MG罗孚的品牌、设备与技术等软硬件终于合为一体。

  借由罗孚品牌在上汽手上的重生,上汽在自主发展的道路上得以真正开拔起航。罗孚之于上汽的意义,正像2008年胡茂元作为上海站第15棒奥运火炬手完成在外滩的传递时激动不已表示的:“这绝对是我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段路”。

  在胡茂元在任时期,上汽集团一直位居中国车企第一。但这并不能满足胡茂元的“野心”。从这个矮小而粗壮的身体内散发出的,除了成就感和权威感之外,还有掩饰不住的对上汽集团的坚定信心和更远大的抱负:到2020年成为全世界第六大汽车制造商之一。

  基于这样的雄心,胡茂元一直力推的“自主”和“国际化”两大重任,先后成立了上汽北美公司、欧洲公司、日本公司、香港公司等。还在2009年与通用汽车成立印度合资公司,计划一同开拓亚太市场。但据称最后的解决并不理想,知情人士透露因为不堪亏损,上汽集团主动终止了通用在印度市场的合作。现在上汽通用五菱只是收取通用印度公司的技术转让费用。

  尽管困难重重,上汽依然会像一艘巨轮一样朝着既定目标前行。只不过,船长要提前靠岸了。时间是人生中最后的对手,但所有的英雄都被它打败。说到遗憾,对于胡茂元来说,或许是他一直在为这个自主梦巅峰打造着坚实的基础,但无法亲历上汽登上巅峰的时候。

  不过,这个62岁的老人也有自己的爱好,据说乒乓球、羽毛球、桥牌样样拿手。告别,才能开始属于他自己的生活。

  文/洪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